《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愛國宗教界人士陸紹泉
作者:甘勝利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2-23 瀏覽次數:8326
陸紹泉自幼父母雙亡,少年時當過學徒。后來進入神學院學習,畢業后擔任過圣公會的傳教士、會吏和會長。
周家崗上殲狂敵
作者:趙琳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1-06 瀏覽次數:8330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得到緊急情報:侵華日軍第六師團從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糾集2000余日偽軍,麇集于滁縣、全椒等地,分三路從東、南和北面掃蕩周家崗。
手臂刺字鐵血魂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0-22 瀏覽次數:8325
天空飄著小雨,三明市新四軍研究會老會長、88歲的吳挺,拄拐棍來賓館看望尋訪組同志,并捎來兩本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追夢路上》。
一只皮箱的故事
作者:楊雪媛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9-22 瀏覽次數:8325
我們眼前的這只皮面破損、毫不起眼的皮箱,便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隱蔽戰線上那些潛伏英雄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皮箱的主人叫徐笑奇。
日本師團一敝
作者:李碧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9-15 瀏覽次數:8328
與“師團”“旅團”等鮮有出現相對應的,是日本的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兵團”“部隊”這樣奇怪的單位。更有甚者,日本當時的新聞報道,包括日軍的正式文件中,經常將某一師團的番號略去,直接用一個字代替,例如“鯉兵團”“楓兵團”“玉兵團”等,讓對日軍不太了解的人看后一頭霧水。
東北流亡抗日挺進隊——新四軍最早東進抗日的開路先鋒
作者:韋新建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9-10 瀏覽次數:8327
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后,11月,東北軍六十七軍從淞滬戰場潰退到武漢、婺源一帶。1938年初,在六十七軍工作的中共黨員、政治教官劉沖,團結聯系了103名中下層軍官和士兵,與少校副官韋郁周匯合,找到了八路軍住武漢辦事處,要求奔赴前線。周恩來、葉劍英親切接見了他們的代表,根據他們迫切要求抗日的的愿望,將他們編入新四軍,歸四支隊建制。
贏在重信義——記埔義置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趙建華
作者:鄭強斌 裴義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24 瀏覽次數:8327
埔義置業集團公司位于南京市浦口區偏僻的北城圩,但地僻卻遮不住輝煌,近些年,公司如日中天。
我在金蕭支隊當“信使”
作者:吳非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7 瀏覽次數:8325
支隊領導面對強敵,一面繼續針鋒相對與敵偽開展軍事斗爭,一面則對頑軍做統戰工作,爭取他們與我軍合作,共同抗擊日偽軍。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陳瑛
作者:王路奇 姚定范 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3 瀏覽次數:8333
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幸存下來的百歲新四軍老戰士,更是生命的強者。他們是人民功臣,民族英雄。在祖國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介紹一批新四軍百歲老壽星,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