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愛國宗教界人士陸紹泉
愛國宗教界人士陸紹泉
作者:甘勝利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2-23 瀏覽次數:8329
陸紹泉自幼父母雙亡,少年時當過學徒。后來進入神學院學習,畢業后擔任過圣公會的傳教士、會吏和會長。
陸紹泉自幼父母雙亡,少年時當過學徒。后來進入神學院學習,畢業后擔任過圣公會的傳教士、會吏和會長。
1938年5月中旬,新四軍一支隊陳毅司令員率隊東進抗日,途經皖南涇縣的茂林。這個集鎮向來人煙稠密,素有“小小的涇縣城,大大的茂林村”之稱,加上外縣流入的難民,人口達2萬之眾。新四軍到達茂林時,全鎮及其周圍數十里的男女老幼涌上街頭歡迎,帶頭的就是這位圣公會會長、茂林福群小學校長兼蕪湖廣益中學茂林分校主任陸紹泉老先生。
陸紹泉陪同陳毅司令員召開群眾大會、座談會,向陳毅介紹各方面的情況以及尋淮洲烈士犧牲的經過。1934年太平縣譚家橋戰斗中,時任紅十軍團第十九師師長的尋淮洲身負重傷,抬到茂林附近的潘村約園不幸逝世,年僅22歲。陳毅聽后極為傷感,座談會后揮毫為尋淮洲撰寫了碑文,陸老先生連夜找石工鐫刻,次日又陪同陳毅親往潘村約園對面的馬鞍山尋淮洲烈士的墓地,并把石碑豎立起來。這塊墓碑后來被評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隨后不久,新四軍民運部長兼統戰部副部長夏征農率領軍部戰地服務團進駐茂林五十里(地名),陸老先生積極幫助夏征農開展群眾工作。1940年底,新四軍奉命北撤,行前夏征農特意制作了一幅“博愛謂仁”的錦旗送給陸老先生作為紀念。不料告別后僅幾天,國民黨反動派于1941年1月6日至14日發動了“皖南事變”。夏征農和另外三個同志沒有突出重圍,輾轉來到了殷村澇馮染匠的家里。馮染匠是陸老先生的教友,也是共產黨的可靠朋友。夏征農親筆寫了一張小字條,請馮染匠找陸老先生商議營救脫險的辦法,同時要陸老先生幫助打聽軍部女機要秘書周臨冰的下落。
夏征農考慮到突圍時人多目標大,只得分開走。分手時,夏征農再三叮囑周臨冰,萬一突不出去,就找茂林陸紹泉先生。馮染匠到陸老先生家時,周臨冰已早一日找到了陸家。看過夏征農的字條,陸老先生立即把吳壽祺、吳葆萼兩位地方知名愛國士紳找來商議,決定先設法使夏征農等脫險;周臨冰畢竟是姑娘,暫時藏在陸家目標不大,可作第二步安排。
辦法想妥之后,陸老先生又派吳壽祺和吳葆萼、馮染匠一道回到馮家會見夏征農。吳壽祺帶來了陸老先生寫好的福群小學通行證,通行證上寫道:“圣公會柳青山等教友和馮染匠往蕪湖購買染料”。把夏征農的名字改為“柳青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意思。路上遇有盤查,即按照通行證的“口徑”來答復。陸老先生又贈了一筆路費,夏征農覺得路上錢多不便,不僅沒有收,還把自己攜帶的一部分錢交給他們,部分請他們匯到蕪湖圣公會,注明由“柳青山”來取,部分留給周臨冰做路費。
馮染匠親送四位同志出山,安全脫險并由蕪湖轉滬。接著就是周臨冰如何脫險的問題了。周臨冰在陸家一直隱藏了40多天。她打算到浙江永康縣的母舅那里去住一些時候,再找部隊。但從茂林徒步到浙江的永康,路途遙遠曲折,誰來護送呢?事也湊巧。這一天,陸老先生的朋友周璞堂來家里聊天,說他打算回浙江老家紹興一趟。這真是好機會,陸老先生立即把護送周臨冰的任務托付給他。周璞堂沒有二話,周臨冰更是喜出望外。兩人同姓同籍,周璞堂50開外,途中以父女相稱,一路順風。
1947年9月,洪林領導的涇、旌、太游擊隊回師解放茂林,國民黨茂林區公所連夜派人強令茂林地區有聲望的人(包括陸老先生在內)統統離開茂林。陸老先生根本不予理睬。第二天,洪林率游擊隊挺進茂林,國民黨駐茂林的保六團大部分逃往縣城,余則龜縮于茂林街頭文家井附近的碉堡內負隅頑抗。洪林為促使敵人投降,派人找陸老先生商量向敵人喊話和談判。陸老先生毫不遲疑地說:“我去!”不幸,罪惡的子彈擊中他的右胛骨。雖經全力搶救,70高齡的陸老先生還是與世長辭了。
茂林軍民對陸老先生的犧牲極為悲痛,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到會的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