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用智慧和汗水保障勝利——對軍隊衛生工作經歷的回憶與感悟
作者:王正明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01 瀏覽次數:8027
一只皮箱解開一個謎
作者:余建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25 瀏覽次數:8034
2010年6月,安徽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新的史料陳列館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為滿足展品陳列的需要,紀念館向社會發出了征集革命文物的通告。我聽說云嶺鎮白果村一農戶家中有新四軍使用的物品,就同館里工作人員上門征集。
從八路軍到新四軍
作者:李清云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08 瀏覽次數:8024
七七事變后,日軍就占領了我的家鄉。我加入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支隊,后被調至先遣支隊司令部警通連通信班。1940年5月中旬以后,我和旅部電臺被調到新四軍黃克誠縱隊。
李明揚策反衛立煌幕后秘聞
作者:王炳毅 吳紅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06 瀏覽次數:8030
李明揚和衛立煌都是知名的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又都是安徽人。抗戰勝利后,這兩位將軍都住在南京。李明揚公館在城南八府塘畔,衛立煌公館則在城西上海路中段一幢洋樓。
我和“上海科長”走到一起
作者:吳佩英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04 瀏覽次數:8019
黑夜是愛情的白天,大海是船兒的陸地。經過磨難,我和“上海科長”的感情更深了一層。1953年,經組織批準,我們在溫州結了婚。幾十年來,我和張嘉相敬如賓,從不拌嘴。“上海科長”總是讓著我,向著我。回憶自己的婚戀經歷,我真要永遠感謝徐姐和夏政委,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們的老副官
作者:王春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7-31 瀏覽次數:8019
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農業經濟建設
作者:韋澤洋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7-25 瀏覽次數:8040
蘇區鹽事
作者:王衛斌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7-23 瀏覽次數:8030
俗話說:“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東西中食鹽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關乎國計,維系民生。平時,它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需品;戰時,可作為對付對手的一種武器……
只有吃苦才能革命——聆聽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兩次講課
作者:馬學俊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7-22 瀏覽次數:8018
“只有吃苦,才能革命。”這是毛澤東為抗大學員上的第一課,具體、生動、深刻,給學員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新四軍的抗日與反頑
作者:丁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10 瀏覽次數:8031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當局誣稱新四軍“ 游而不擊”,“ 不打日軍,專打友軍”。1985年11月在臺灣出版的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編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仍然沿襲了這種歪曲事實真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