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情起于《彩云追月》魂歸于皖南事變——新四軍音樂家任光與妻子徐瑞芳的生死戀
作者:歌然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9 瀏覽次數:8031
1940年秋天的一個黃昏,夕陽慵懶地將金色的余輝灑向人間。青弋江水波潺潺,清澈見底,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盡,美不勝收。江邊,身著青灰色軍裝的新四軍戰士三三兩兩在漫步,還有吹小號的,吹短笛的,樂器聲、笑談聲匯成的一片。
劉少奇為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作岀重要貢獻
作者:劉國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3 瀏覽次數:8017
劉少奇遵照黨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決議,為遏制敵人瘋狂侵略和殘暴屠殺,于1940年春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北地區第一個抗日根椐地——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日偽背上的一把尖刀。
張云逸百色剿匪記
作者:伍若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0-14 瀏覽次數:8015
百色的紅色風暴,震動了敵人,嚴重地威脅著省會南寧。敵人惶恐不安,千方百計想扼殺紅七軍于襁褓之中,撲滅革命的火種;隱藏在根據地內的反革命勢力,包括周圍十多個縣的土匪也蠢蠢欲動,時刻準備偷襲百色城。
心細如發的黃克誠
作者:劉永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14 瀏覽次數:8014
1946年,原新四軍三師十九團一營教導員張桂森奉命帶領剛出院的50余名傷病員,在吉林白城子縣城集結,準備返回幾百公里之外的四平前線。這時,他們的經費幾乎花光了,還有很遠的路程,張桂森十分焦急。
反“清鄉”時是連長——記原總參裝甲兵部顧問姜守仁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 來源: 日期:2022-07-01 瀏覽次數:8029
姜守仁,1922年生,南通人。1940年,姜守仁任南通縣石港區的區隊長、軍事股長。翌年3月,他去了四分區軍政干校集訓3個月,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習結束,分到縣警衛團八連,開始當指導員,很快轉任連長。
省京老院長趙沅二三事
作者:王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6-30 瀏覽次數:8016
趙沅,是江蘇省京劇院的老院長,外表看去只是一個身材瘦削個頭不高的小老頭,其實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老新四軍。
周文在將軍的傳奇經歷和晚年人生
作者:沈偉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6-20 瀏覽次數:8035
在與周老數十年間的相處中,特別是在他多次住院陪伴身旁時日里,深深感悟到:周老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特殊性格、秉性,是在險惡的地下工作和艱苦的武裝斗爭中,經受了血和火的錘煉后形成的。
副軍長和他的恩師——尋訪原沈陽軍區第三十九軍副軍長沈穆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4-15 瀏覽次數:8041
沈穆,生在蘇北農村,上完小學就在建陽縣海南中學讀初中,當時學校配有生活指導員,她叫田林,其實,田林是縣委派出的地下黨到學校開展革命活動的。
“旋風將軍”韓先楚威震黑土地
作者:侯朝陽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4-11 瀏覽次數:8036
1913年2月,韓先楚出生于湖北紅安一個貧苦農家,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炮火硝煙中,韓先楚從戰士做起,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
上饒集中營斗爭史是新四軍軍史的一部分
作者:劉付生 章建人 徐敏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4-08 瀏覽次數:8025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上饒集中營斗爭是新四軍將士被俘后反頑斗爭的繼續,是新四軍軍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