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周文在將軍的傳奇經歷和晚年人生
周文在將軍的傳奇經歷和晚年人生
作者:沈偉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6-20 瀏覽次數:8337
在與周老數十年間的相處中,特別是在他多次住院陪伴身旁時日里,深深感悟到:周老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特殊性格、秉性,是在險惡的地下工作和艱苦的武裝斗爭中,經受了血和火的錘煉后形成的。
周老在讀書
“不耐紛華不耐器,偏于冷淡見風際。昂然挺立寒空里,鐵骨冰姿亦足驕。”(《臘梅》)
“坊住富仁枕護龍,清平澹泊舊家風。門前一帶青桐樹,蔭個破山老拙翁。”(《寄友人》)
這是周文在將軍上個世紀80年代所作的兩首詩。《臘梅》詩是將軍敬慕、贊頌臘梅寒冬臘月間“挺立寒空”、“鐵骨冰姿”的傲寒凌霜驕姿。《寄友人》詩,則反映將軍晚年醉心于“歸來且理舊生涯”、“白頭猶具少年心”的讀書生涯,安然過著“不富黃金獨富仁”、“清平淡泊”的生活,字里行間流露了將軍晚年愜意和欣慰的心情。
在與周老數十年間的相處中,特別是在他多次住院陪伴身旁時日里,深深感悟到:周老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特殊性格、秉性,是在險惡的地下工作和艱苦的武裝斗爭中,經受了血和火的錘煉后形成的。這就是紅色基因,是他留下的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后來者有責任發揚光大,世代傳承。
堅定信仰 不屈抗爭
1906年3月6日,周文在出生于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的一戶書香門第。1920年就讀太倉縣第四中學時,校方要求用文言體作文,周文在卻以白話文交卷;老師出了《討孫文檄》作文題,周文在則交上聲討段祺瑞的文章。1925年,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爆發后,在上海大學附中讀書的周文在,義憤填膺地組織和帶領同學上街散發傳單,揭露顧正紅烈士被槍殺的真相和聲援被捕大學生,表現了年少無畏的抗爭精神。1925年12月周文在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寒假,與回到常熟的時任共青團上海閘北書記的曾培洪(中共第一部無線電臺的開山者、新中國建立后任國家外貿部部長),建立了常熟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的組織——中共常熟特別支部。在艱苦卓絕的地下斗爭年代里,周文在先后被敵人抓捕過4次。1926年夏,周文在投筆從戎,考入孫中山創建的黃埔軍校6期。1927年參加了8月1日南昌起義。之后,周文在回到江南開展黨的秘密工作。葉飛率“江抗”東進后,周文在所在的抗日武裝被改編為“江抗”三支隊,周文在被任命為副司令員。抗戰勝利后,周文在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1950年冬,隨部隊南下直抵福建。“文革”開始他受命負責福建省軍管會生產指揮組的工作,因旗幟鮮明地反對打砸搶和篡黨奪權歪風,被誣告為阻礙“文革”運動的絆腳石,被關押審查了3年。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后,又靠邊了3年。就在他被剝奪權利和自由的6 年間,光明磊落,一身正氣,表現了可貴的革命氣節。“落莫心情似楚囚,飄灑白發到蘇州。猶有一點書生氣,未逐滔滔十載流。”1976年9月27日,“四人幫”被粉碎的前9天,周老離休來到蘇州。
黨內腐敗 拍案怒斥
周文在在部隊任職時,特別是多年擔任福州軍區干部部長期間,始終堅持原則,嚴格黨紀,決不姑息違法亂紀的不正之風。晚年,雖離休在家,依然一如既往地關心黨的建設。對黨內一度滋長和蔓延的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現象,表示切齒痛恨,常常憤怒聲斥。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上刮起了全民經商之風,特別是黨政機關利用特權大辦公司,吃喝之風成了普遍現象,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嚴重損害和敗壞了黨政機關的聲譽,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也危及社會的安定團結。那時,他從友人的信函中,從前來看望者的交談中,頻頻看到和不時傳入耳邊的黨內腐敗現象,甚至某地出現了一名黨政領導剛才還在臺上煞有介事地作廉潔自律、反對腐敗的報告,可未有多久,自已卻也因腐敗問題被拉下了馬,受到審查。周老對我多次說過:黨政機關經商辦公司,不但不務正業,而且還是培植腐敗分子的溫床,其本質是違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在一段時間里,他在多種場合,言必反腐敗的話題。在常熟市舉辦的一次有各界人士參加的大會上,他列舉了許多事例,嚴厲批評了黨內的腐敗現象。就是在參加蘇州市的一次春節軍政座談會上,他發言的主題也是大聲疾呼反腐敗斗爭,希望務必重視人民群眾所切齒痛恨的腐敗問題。有次他雙眼充血,宛如兩個血球似的。這時恰好有位來訪者向他反映某地的驚人腐敗現象,他聽著聽著,突然間霍地拍案而起,人一下站了起來,氣憤至極,激動得渾身顫抖。為表示對腐敗問題的不滿和憤慨,他一連作了10余首反腐敗的詩篇,其中怒斥禍國殃民“官倒爺”的詩就有四五首。
書法 李盛甲
清平淡泊 高尚風范
上個世紀80年代,部隊根據周文在的資歷和級別,給他配備了一部進口的皇冠專車。他說:“就我一個人,很少到外地去,在市區則以步行為主,就是去就醫或到干休所開會、學習,多數是步行或坐公共汽車,為我配這樣好的專車,真是太浪費了。”他將專車交給干休所,作為公用車。1983年8月間的一天,周老與夫人沈毅平參加省政協統一組織的療養活動從廬山返回蘇州,這天恰好是星期日,因而未通知干休所安排他的專車接站,雇了輛三輪車回到家里。誰知第二天干休所的所長、政委急忙來到周老府上檢討,弄得周老心里大為不安。
周老在革命斗爭的年代里,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頑強的毅力,承受和戰勝了物質生活極端匱乏的困苦。新中國成立了,在各方面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后,他不忘初心,生活上堅持節儉之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他常常說:“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作為老同志應該帶好這個頭。”在他擔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期間,省政協組織到他家鄉常熟進行視察。他為了節約國家開支,交代隨同的工作人員不要在賓館安排房間,住到了胞妹周文華家里。這件事雖小,卻感動了參加視察的所有人員。
“文革”期間,當年“六梯團”的部分人員受到程度不同的沖擊,其中已故的司令陳震寰被誣蔑為大土匪。一次周老在常熟參加活動時,一些還未落實政策的老人都來周老下榻的賓館反映。他熱情接待,耐心傾聽,并囑我記錄好。他除撰寫了《陳震寰與“六梯團”》等材料,為陳震寰和參加“六梯團”的同志正名外,還向常熟有關部門和外地的一些單位寄出信函,為一些同志的所謂“歷史問題”說明情況,做出證明,推動政策的落實,使這些當年投身抗日的老同志能安度晚年。
周老謙遜隨和,淡泊名利,甘居人后。常熟擬建名人館,在有了初步方案后,征求他的意見。當他看到自已的名字赫然列入常熟的名人時,專門給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常熟市文化局湯志明局長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函:“聞所擬常熟名人名單,賤門亦廁入內,不勝駭異,夫常熟乃人文薈萃之地,古今往來,名人輩出……我若列入名單,豈不羞我常熟無人至此者乎。是以放膽建言,于進行討論之時,速行抹去之,實為幸甚。”足見周老的謙遜之風。
作者在陪伴骰骨骨折后臥床療養的周老。
愛我文化 情系勝跡
“歸來且理舊生涯,市井何坊結我家”。周文在自小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又喜歡買書、藏書。離休來到蘇州寓居后,過起了“白頭猶具少年心”的讀書生活。他白天讀書,晚上讀書。在外出時也總要帶上書。就是在住醫院的日子里,仍不時開列書目,囑我到新華書店、古舊書店去購買。在他病房里,枕頭邊、床柜上,都堆放著書。他的夫人沈毅平大姐說:“你們要周老做其他事情,他可能會接受,叫他少看點書那是辦不到的。”讀書,周老真是到了“醉心”“癡迷”的程度。一次他對我說:“愛好讀書是我從小養成的,已成為我的痼疾。”
周老指導我選編和注釋太湖風景名勝詩選,也是我難以忘懷的。那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包厚昌交辦,由我們幾個人負責收集歷代詩人詠太湖風景名勝的詩詞,并進行初步的選注。主編王西野先生因身體原因無法主持編審工作,包老就請周老承擔這項繁重的任務。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300余首詩稿送到他手上后,他隨即就在書房里審閱起來。在35度攝氏的高溫,他揮汗如雨忙碌了整整10天,不但糾正了差錯二三十處,還查閱了虞山古籍書,調換了多位名家詠虞山風景名勝的10余首詩。后來,這本定名為《太湖旅游詩》的作品在江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常熟沿長江有處野貓口的舊址,是當年日本侵略軍登陸之地。為教育常熟人民世代不忘淪陷之苦,老同志何杲等提出了在沿江選址立碑的建議。周文在贊同這一建議,及時向常熟的領導表明支持態度,使立碑之事受到重視,不久就建起了紀念碑。常熟在籌建烈士陵園時,地方與駐常部隊有分歧意見,協議遲遲不能達成。周老得此消息后,于1986年12月給南京軍區首長寫信反映這一情況,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常熟翁同龢紀念館、鐵琴銅劍樓修復落成,蘇州的唐寅墓園和曲園竣工開放,周文在都捐贈書畫,并策杖前往祝賀。他向常熟博物館相繼捐贈了翁同龢、俞樾、沈尹默、郭沫若、楊沂孫,肖蛻、陳摩等10余件名家書畫。他祖傳的明清時期的孤本、善本圖書12套67冊,也捐贈給了常熟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