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創辦互助合作社 度過戰時困難期——安徽抗日根據地的農村互助合作運動
作者:王傳厚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7 瀏覽次數:8329
1937年11月,日軍侵占安徽不到半年時間,全省大部分國土相繼淪陷,國民黨省政府退縮到大別山區,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則深入敵后,同日軍進行英勇的斗爭,先后創建了淮北、淮南和皖江抗日民主根據地。
盧勝中將下連當兵
作者:鐘斌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7 瀏覽次數:8333
1958年9月,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決定,高級領導干部每年要下連當兵一個月,重溫士兵生活,做到同吃、同住、同操練、同勞動,踐行官兵一致的光榮傳統。
老區精神代代相傳——回眸寶應老區人民的歷史奉獻
作者:寶應縣老促會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7 瀏覽次數:8330
金寨印象記
作者:陳從亮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6 瀏覽次數:8330
《大別山上紅旗飄》是我學生時代最喜讀的書之一,里面有很多動人的革命斗爭故事。2009年秋天,我有幸到大別山區學習、考察,革命老區金寨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六橫——那個鮮血染紅的海島
作者:胡亦男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6 瀏覽次數:8330
愛在傳承中綻放—訪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孫聿
作者:蔣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6 瀏覽次數:8327
她的父親是開國將軍中最年輕的一位,1955年授少將軍銜時年僅38歲,她的公公曾擔任中央警備團團長,可是別人提起她不會說是誰誰的女兒,也不會說是誰誰的兒媳婦,她身上的標簽只有兩個字——孫聿。
躍然紙上的革命情懷 ——讀革命烈士呂思奇家書
作者:倪士干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5 瀏覽次數:8330
一位戰士與張愛萍的患難之交
作者:鞠九江 張谷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5 瀏覽次數:8339
一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農村籍士兵,在逆境中保護了一位共和國高級將領。在將軍誕辰100周年前夕,他追憶了與將軍那綿綿31年的人間真情——
李德生:不知生辰為何日
作者:吳志菲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4 瀏覽次數:8329
1990年,李德生從國防大學政治委員的崗位上退了下來。闊別家鄉已久的游子,在“無官一身輕”的感念中總是夢繞魂牽生養自己的那片故土。
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江淮大學
作者:錢玉國 趙先明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04 瀏覽次數:8330
1939年12月1日,黨中央發出《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中指出:“在長期的殘酷的民族解放中,在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斗爭中,共產黨必須善于吸收知識分子,才能組織偉大的抗戰力量,組織千百萬農民群眾,發展革命的文化運動和發展革命的統一戰線,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