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沒有新四軍就沒有大豐縣
作者:陳海云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5 瀏覽次數:8332
大豐是革命老區,地處鹽城東南黃海之濱,是新四軍創建華中根據地中劃建的新邑,原名臺北縣(東臺以北)。可以說沒有新四軍,也就沒有后來的大豐縣。
一所鄉村小學的紅色傳承
作者:周華金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5 瀏覽次數:8327
鹽城是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僅革命遺存就有248 處,“蘇北文化工作團陳列館”就是其中之一。
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
作者:高行舟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4 瀏覽次數:8330
日前,該市老促會在專項調研、廣泛論證的基礎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的專題報告,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許連長魂歸故里
作者:張華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1 瀏覽次數:8331
1946 年9 月初,古運河畔的邵伯,碧水盈盈,綠樹成蔭,及腰的水稻開始拔節抽穗,大地一片蔥蘢。但大戰剛過,空氣中仍彌漫著一股硫磺和血腥味,因邵伯戰役剛結束,駐扎在邵伯的新四軍華中軍區十縱各部正緊張地進行戰后總結和休整。
潛伏者的勝利
作者:乾進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1 瀏覽次數:8332
晏子善部的30 多個特工人員都沒能跑掉,全部歸案。晏子善、謝正之,還有一個結巴子叛徒,被抗日民主政府依法處決。
他為革命保留下了“蘆蕩火種”
作者:李存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1 瀏覽次數:8332
1939年5月,葉飛率領新四軍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番號進入常熟,這支隊伍被稱為“江抗”。9月,400多名常熟“民抗”加入了“江抗”主力。
抗大四分校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生標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31 瀏覽次數:8338
1940 年3 月18 日,抗大四分校在河南省永城縣李寨鎮麻冢集正式誕生。在六支隊司令部駐地新興集“精中堂”舉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成立大會暨第一期開學典禮。
父親的往事
作者:吳洪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31 瀏覽次數:8329
父親吳相恒15 歲那年,也就是1938 年,參加了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六大隊。第二年父親就加入中國共產黨。
楊寒:百歲女兵的抗戰往事
作者:如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31 瀏覽次數:8339
七一前夕,安徽省新四軍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懷旗先生陪同鐵軍雜志社副總編等人前往安徽蚌埠看望、采訪楊寒老媽媽。楊寒雖是百歲老人,可記憶力驚人,能說能寫能唱。她說,她的革命生涯要從1935 年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