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痛悼孟軍
作者:丁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01 瀏覽次數:8420
2020年的春節很不尋常。從武漢起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引發了全國一場防控疫情的戰斗。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最先被這種瘟疫奪走生命的武漢居民中,有我的老戰友孟軍。剛過米壽的他,于1月23日逝世。23日,即除夕前一天,正是武漢封城的那個日子。
重走父親的抗戰之路
作者:黃啟量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13 瀏覽次數:8410
陶和壽先生一歲多時,父親陶家齊與母親朱維珍同時被日軍刀劈于南京江寧湖熟的城崗頭上。長大后,看到當地的老百姓、機關人員,還有學生都去他父親墓前掃墓祭奠,他才知道,父親是個烈士。
三訪孔蕩村
作者:徐衛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12 瀏覽次數:8416
提到孔蕩村,我心里始終牽掛著一個人,那個在幾年前我曾經采訪過的一個農婦。我的記憶中一直留著她愁苦的神色,一直留著她最后在鄉村小路上送我的情形。
文化助力新四軍第五師發展壯大陳義萬高劍
作者:陳義萬 高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05 瀏覽次數:8411
文化是靈魂,新四軍第五師通過廣納文化人才,組建文藝團隊,興辦抗大十分校等措施,豐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整體素質,使部隊迅速發展壯大,被中共中央評價為堅持“獨立工作第一,發展第一”的一支鐵軍。
紅旗高揚鄂豫皖
作者:李業坤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22 瀏覽次數:8382
鄂豫皖根據地始于(黃麻、立夏節、六霍)三大武裝起義,輝煌于1932年春夏,堅守于上世紀30年中期,浴血于三年游擊戰爭。根據地全盛時期面積4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建立了3個道委、26個縣級革命政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根據地。
新四軍與新安旅行團
作者:劉國璋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08 瀏覽次數:8423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與新安旅行團在蘇北抗日根據地奮戰了多年。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新四軍一直關心和支持新安旅行團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新安旅行團(后面簡稱“新旅”)也積極配合新四軍同日偽作斗爭。
鹽阜大地上珍貴的紅色印記——鹽城市128處地名以英烈命名
作者:朱冬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02 瀏覽次數:8502
江蘇省鹽城市所轄區域是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不僅鹽阜大地上的人民作出了極大的犧牲,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子弟兵也有很多把青春熱血永遠灑在了這片熱土上。為紀念革命先烈,以烈士命名的區、鄉、鎮、街道、村的地名遍布鹽阜大地,共計有128處。
鐵血奔流輝煌永續——新四軍傳承部隊新時期英雄譜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8419
時光流逝,薪火相傳。新時期里,紅色基因一直在官兵血脈里奔流,英雄的傳承部隊不斷涌現出新的英模,繼續吹響著催人奮進的精神號角。
婦女排后代的“口述歷史”
作者:胡遵遠 王亞麗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0-17 瀏覽次數:8504
今天,我重點向領導們匯報一下金剛臺婦女排戰士張敏的故事。總書記聽了張敏的故事,十分感動,關切地問這個同志后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