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王店紅色商號“友記”南貨店
作者:趙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7 瀏覽次數:8414
“友記”是當時嘉興縣王店鎮(現秀洲區王店鎮)較有名氣的一家南貨店,光伙計和賬房就不下10人。抗戰初期,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一處秘密聯絡站,粟裕的警衛員張隅江(現為革命烈士)和師傅張子清(南貨商人,湘籍紅軍)曾在這里秘密領導和指揮當地的抗日斗爭。
新四軍在南陵
作者:陳德友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6 瀏覽次數:8558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上海、南京及江南大片國土淪陷后,國民黨第三戰區命令新成立的新四軍部隊開赴南京、蕪湖、鎮江、丹陽之間狹窄地區,一方面用新四軍牽制日軍西進,減輕自身壓力;一方面想借日軍之手,消滅他們多次“圍剿”而未能剿滅的紅軍游擊隊伍。
祭響水人民烈士文
作者:趙斌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3 瀏覽次數:8397
維公元二零二零年清明,歲次庚子。熙陽朗照,金風馳野,百卉芬芳,桃李盈枝。響水縣烈士陵園松柏蒼勁,花木飄香,雄碑聳立,浩氣輕飏。響水新四軍研究會會員謹具馨芬之奠,躬行肅穆之儀,悼念革命烈士。
劉少奇為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作岀重要貢獻
作者:劉國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3 瀏覽次數:8406
劉少奇遵照黨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決議,為遏制敵人瘋狂侵略和殘暴屠殺,于1940年春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北地區第一個抗日根椐地——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日偽背上的一把尖刀。
劉少奇在皖東——紀念皖東(淮南)抗日根據地創建暨半塔保衛戰勝利八十周年
作者:范學恕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2 瀏覽次數:851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全會決定成立中原局,由劉少奇任書記。劉少奇由北方局書記轉任中原局書記,從華北來到華中,承擔起打開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新局面的戰略重任。
回望大別山——“皮旅”中原東路突圍考察記(四)
作者:吳東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28 瀏覽次數:8496
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認定,大別山的戰斗經歷,是皮定均從一名兒童團團長成長為一位基層軍事指揮員的搖籃,也為他16年后勝利率部中原東麓突圍而一仗成名,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軍事素質基礎。
鐵骨忠魂留青史——“天下第一場”友誼農場場長王正林的故事
作者:姚定范 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27 瀏覽次數:8444
王正林1919年生,河北趙縣人。讀高中去了北平,參加過“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盧溝橋事變之后,跟隨平津地區流亡的學生輾轉來到武漢,在鐵礦區打工時,秘密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5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旗映紅小康路
作者:沈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24 瀏覽次數:8408
新中國成立后,啟東烈士紀念館成了當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啟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發揚鐵軍精神,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