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流淌出來的思念
作者:如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10 瀏覽次數:8331
音樂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廳上空緩緩彌漫,耳語般如泣如訴如吟如歌,他獨自坐在展廳的中央,頭顱低垂,眼簾微闔,靜默得猶如一尊雕塑。
情起于《彩云追月》魂歸于皖南事變——新四軍音樂家任光與妻子徐瑞芳的生死戀
作者:歌然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9 瀏覽次數:8344
1940年秋天的一個黃昏,夕陽慵懶地將金色的余輝灑向人間。青弋江水波潺潺,清澈見底,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盡,美不勝收。江邊,身著青灰色軍裝的新四軍戰士三三兩兩在漫步,還有吹小號的,吹短笛的,樂器聲、笑談聲匯成的一片。
不忘初心寫華章——記“全國檔案系統先進工作者”胡遵遠
作者:李燕 李澤波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9 瀏覽次數:8330
2019年12月23日,在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安徽省金寨縣檔案館館長胡遵遠等43名同志被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家檔案局授予“全國檔案系統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有生之年我一定去宣堡看看”——訪參加首戰宣堡的揚中籍離休干部陳醉云
作者:徐曉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8 瀏覽次數:8332
2019年7月26日,我們一行四人受泰興市宣堡鎮黨委、政府的委派,帶著一份5月25日載有“抗戰老兵90壽辰輪椅上繳納萬元特殊黨費”報道的《揚子晚報》,專程驅車揚中市新四軍老戰士陳醉云家中,看望、慰問這位首戰宣堡的九旬老兵。
“到武漢打怪獸”的許鵬“回家”了
作者:陸榮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8 瀏覽次數:8333
誰承想,這個打“怪獸”的鮮活生命,卻戛然而止于2020年春天的一個雨夜。這位妻兒眼中的“超人”,將無畏人生定格在支持武漢抗擊疫情的救援路上。
新四軍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貢獻
作者:徐君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7 瀏覽次數:8334
新中國成立后,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許多新四軍老戰士轉入了文教戰線,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他們有抗日根據地辦“抗大”、黨校和各類專業學校的辦學經驗,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辦學和教學中去,為新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王店紅色商號“友記”南貨店
作者:趙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7 瀏覽次數:8333
“友記”是當時嘉興縣王店鎮(現秀洲區王店鎮)較有名氣的一家南貨店,光伙計和賬房就不下10人。抗戰初期,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一處秘密聯絡站,粟裕的警衛員張隅江(現為革命烈士)和師傅張子清(南貨商人,湘籍紅軍)曾在這里秘密領導和指揮當地的抗日斗爭。
新四軍在南陵
作者:陳德友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6 瀏覽次數:8335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上海、南京及江南大片國土淪陷后,國民黨第三戰區命令新成立的新四軍部隊開赴南京、蕪湖、鎮江、丹陽之間狹窄地區,一方面用新四軍牽制日軍西進,減輕自身壓力;一方面想借日軍之手,消滅他們多次“圍剿”而未能剿滅的紅軍游擊隊伍。
祭響水人民烈士文
作者:趙斌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3 瀏覽次數:8330
維公元二零二零年清明,歲次庚子。熙陽朗照,金風馳野,百卉芬芳,桃李盈枝。響水縣烈士陵園松柏蒼勁,花木飄香,雄碑聳立,浩氣輕飏。響水新四軍研究會會員謹具馨芬之奠,躬行肅穆之儀,悼念革命烈士。
劉少奇為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作岀重要貢獻
作者:劉國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3 瀏覽次數:8329
劉少奇遵照黨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決議,為遏制敵人瘋狂侵略和殘暴屠殺,于1940年春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北地區第一個抗日根椐地——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日偽背上的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