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金寨縣脫貧攻堅的成功之路
金寨縣脫貧攻堅的成功之路
作者:胡遵遠 李雨迪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4-19 瀏覽次數:8325
2020年4月2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省金寨縣4周年之際,金寨縣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公示。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區(qū)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安徽省實現貧困縣“清零”目標。
2020年4月2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省金寨縣4周年之際,金寨縣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公示。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區(qū)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安徽省實現貧困縣“清零”目標。
4年前,習近平同志帶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區(qū)人民的親切關懷,深入到金寨縣花石鄉(xiāng)大灣村走訪困難農戶,與群眾促膝談心,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收入和生產生活情況,關心群眾的就業(yè)、上學、住房、醫(yī)療等具體問題。習總書記對鄉(xiāng)親們說:“我這次是專門來看望大家的!”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實際行動兌現對人民群眾的承諾。
2019年5月23日,習近平同志在江西調研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工作座談會。“岢嵐縣趙家洼村整村搬遷后,老百姓就業(yè)有沒有著落?”“金寨縣什么時候能脫貧摘帽?”座談會上,總書記多次插話,詢問他考察過的金寨等地的脫貧攻堅進展情況,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一直讓習總書記念念不忘的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紅色歷史燦爛輝煌、紅色文化積淀深厚、紅色基因豐富多彩。然而,政治上的光榮沒能和經濟上的發(fā)展“同頻共進”。長期以來,金寨縣一直在國家重點貧困縣行列中徘徊。1978年底,全縣有貧困人口54萬,占總人口的99%。
改革開放以來,金寨縣始終把扶貧開發(fā)、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責任,通過采取救濟式扶貧和開發(fā)式扶貧等多種措施,到2000年底,全縣貧困人口下降到12萬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創(chuàng)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fā)的意見》,以此為標志,金寨的扶貧開發(fā)工作進入了“精準式扶貧階段”。當時,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4.23萬戶、13萬人(包括返貧人口),重點貧困村71個,貧困發(fā)生率為22.1%。
幾年來,金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68萬老區(qū)人民,嚴格按照中央文件的規(guī)定,時刻把黨和國家對老區(qū)人民的關懷記在心里,反復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視察金寨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tǒng)攬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多措并舉抓扶貧、千方百計拔“窮”根,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金寨實際、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習近平同志在金寨縣考察
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打通脫貧致富道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人們在長期的扶貧開發(fā)工作中總結出的至理名言。金寨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區(qū)人口最多的縣,交通不便是導致金寨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慢慢長大一樣,我是眼看著這條旅游公路從無到有的。”金寨縣地方公路管理局金濤對筆者說。2014年9月25日,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金寨段一期工程竣工、順利通車。當時,他還只是一個項目綜合協調組的工作人員,從前期勘探到項目施工,到最后通車,他為這條路忙活了一年多。“群眾對改善交通條件的呼聲很高。這條路,是民心路,也是幸福路。”金濤接著說。在這條路貫通之前,當地雖然有路,但是路況很差,“斑竹園到天堂寨那一段才40多公里,汽車就要走一個半小時,有的地方只有摩托車才能通過。”路爛交通差,貨到地頭死,不少群眾或舉家搬遷,或外出打工。
路通了,沿線經濟發(fā)展的步伐就快起來了!如今道路沿線樹木蔥蘢、花草繁茂,被譽為“中國最美盤山公路”之一,深受自駕游愛好者的青睞。沿途的“農家樂”繁星點點,直接或間接地帶動周邊9個鄉(xiāng)鎮(zhèn)近30萬群眾的脫貧致富。
金寨縣交通運輸局的同志介紹說,2016年至今,全縣共建設鄉(xiāng)村公路2700多公里,城鄉(xiāng)客運一體化工程投入資金2億多元,一些重點鄉(xiāng)鎮(zhèn)的沿途村組農戶和城里人一樣,可以乘坐公交車出行辦事了,貧困群眾的致富道路變寬了、變順了,貧困鄉(xiāng)村的脫貧基礎夯實了、后勁增強了。
奔小康,先建房。花石鄉(xiāng)大灣村陳澤平家,過去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忙個不停,也沒什么收入。習總書記到他家視察之后,他家在全村第一個住上了小洋樓。村里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介紹說,村里安置點的小洋樓設計方案就是根據陳澤平的家庭情況來確定的。他家兩口人可以領到各種搬遷補助10多萬元,除了付清購買小洋樓的錢款外,還有多余的錢款用來進行簡單的裝修。2016年以來,為了破解縣內深山區(qū)、庫區(qū)一線“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家人”的實際問題,金寨縣把易地搬遷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第一仗”、“當頭炮”,整合資源、疊加政策、強力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縣共有7130戶像陳澤平一樣的貧困戶實現了搬遷脫貧,超過省里下達計劃537人。
頭雁引領、技術支撐,扶貧濟困先富腦
送錢送物,不如建一個好支部。金寨縣委縣政府十分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他們著力狠抓村級組織建設和致富帶頭人培育等牽動性的工作。突出“選”,切實解決“村干部能力不優(yōu)”的問題。近幾年,他們緊緊抓住村“兩委”換屆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年輕化,將46名年輕后備干部、合作社負責人、扶貧專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的崗位上。突出“育”,切實解決“村干部本領不強”的問題。實施“頭雁培育”工程,每年都將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同時分10多個批次組織他們到國家人社部、江蘇華西村、本省鳳陽小崗村等地開展黨建、脫貧和農業(yè)農村知識培訓,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增強本領。突出“管”,切實解決“村干部激情不高”的問題。“開正門、堵偏門”,對村黨組織書記既嚴格管理、又關心愛護,千方百計激發(fā)他們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實施“強基工程”,使村黨組織書記月平均工資達到3400元以上,超全市平均水平。同時,嚴格村干部監(jiān)督管理和考核,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設立并兌現廉政風險保證金。突出“用”,切實解決“村干部作用不好”的問題。將發(fā)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產業(yè)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新模式,2018年全縣所有村均創(chuàng)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40%的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積極探索“能人治村、能人興村”新途徑,努力形成“用一個能人、興一個產業(yè)、帶一方脫貧”的良好局面。
扶貧先扶志,幫困幫教育。幾年來,金寨縣定期開展縣、鄉(xiāng)(鎮(zhèn))“脫貧之星”“致富帶頭人”評選表彰活動,引導群眾千方百計加快脫貧步伐。對那些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實施“改造提升工程”,采取領導干部聯系幫扶責任制,點對點、面對面地開展教育引導活動,著力包幫,改造那些貧困戶。
依托金寨技師學院、鄉(xiāng)鎮(zhèn)農業(yè)培訓基地、村黨群服務中心等縣鄉(xiāng)村三級一體化的培訓體系,舉辦技能脫貧培訓班55期,培訓貧困勞動者2466人,撥付培訓補貼195.34萬元。全縣累計創(chuàng)新開發(fā)公益性勞務崗位12546個,基本實現了貧困戶“戶均有一崗、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金色為先、綠色為要、紅色為本,多路并進增收入
幾年前,在大灣村陳澤申家的小院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yè)扶貧至關重要。幾年來,金寨縣緊緊抓住這個至關重要的“牛鼻子”,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生產現狀,為貧困戶量體裁衣、設計出多項脫貧“菜單”。
著力抓好金色產業(yè)增收入。在金寨縣梅山鎮(zhèn)徐沖村,有一道奇特靚麗的風景每每吸引南來北往人們的眼光:一排排依坡就勢的光伏發(fā)電板整齊地排列在山坡上,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金光閃閃。這是金寨縣在這里建設的全縣最大的、容量為100兆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它是助力老區(qū)脫貧攻堅的“生力軍”,人們把它稱之為“金色產業(yè)”。
金寨縣從2014年初開始將光伏發(fā)電項目引入扶貧領域,經過“試點、推廣、提升”三個階段的實踐與探索,初步形成了“分戶式、聯戶式、村集體式、大規(guī)模聯戶式”四種光伏扶貧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光伏扶貧電站9075座、裝機總量19.79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覆蓋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受益貧困戶年均收入達3000元以上,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的“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收入的80%均來源于光伏產業(yè)。
大力發(fā)展綠色產業(yè)增收入。幾年來,金寨縣堅持把培育特色產業(yè)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穩(wěn)定脫貧、持續(xù)增收的重中之重,按照“長短結合、以短為主、以長帶短、以短促長”的發(fā)展思路,結合茶谷、藥庫、果嶺及菜籃子工程,突出發(fā)展茶葉、中藥材、生態(tài)養(yǎng)殖、蔬菜等主導產業(yè)。幾年來,新建高標準油茶、山核桃、中藥材設施大棚和露天蔬菜基地17萬余畝,規(guī)模種植茶葉、有機稻、獼猴桃等基地23萬畝,規(guī)模發(fā)展家畜家禽養(yǎng)殖業(yè)550萬頭(只),引導2.7萬貧困戶發(fā)展1—3項特色種養(yǎng)業(yè)。全縣認定產業(yè)達標村66個,71個重點貧困村實現了扶貧示范基地的“全覆蓋”。創(chuàng)新實施“一畝田園”工程,全縣22098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
積極開發(fā)紅色資源增收入。張傳峰,是金寨縣湯家匯鎮(zhèn)竹畈村人,2014年,因缺少勞動力,他家被評為貧困戶。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打拼和奮斗,2016年,張傳峰家摘掉了貧困帽子。
2017年,湯家匯鎮(zhèn)立足紅色資源大鎮(zhèn)的實際,將紅色文化與鄉(xiāng)村旅游結合起來,在鎮(zhèn)內一條“紅軍街”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電商”特色小鎮(zhèn)。張傳峰抓住機遇,立即在“紅軍街”租了兩間門面房,參加電商培訓班后,開始試著通過“微商”來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張傳峰的電商業(yè)務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不久就在淘寶上開了網店,還和別人合伙成立了金寨縣“香尖土特產公司”。
由此,張傳峰不僅自己找到了一條穩(wěn)定脫貧、走上富裕的路子,還從一個貧困戶變?yōu)橐粋€能夠帶動其他貧困戶發(fā)展的“小能人”。他不僅賣自家的農產品,還幫助其他貧困戶銷售農產品。2018年,張傳峰自己做養(yǎng)殖和電商的銷售收入就有380多萬元。
張傳峰僅僅是金寨人民脫貧致富的一個典型。他家的快速發(fā)展既是政策扶持、技術支持的結果,也是自食其力、奮發(fā)向上、頑強拼搏的典型,更是依托紅色資源、發(fā)展旅游三產的真人實例。
近年來,以湯家匯鎮(zhèn)為代表的各有關鄉(xiāng)鎮(zhèn),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紅色品牌,積極支持和鼓勵景區(qū)、旅游區(qū)、公路沿線的貧困群眾通過發(fā)展紅色旅游和“農家樂”來增加現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數據顯示,2018年,全縣的紅色旅游接待游客400.49萬人次,創(chuàng)綜合收入12.67億元,全縣有20萬人分享了紅色旅游帶來的增收果實。
金寨縣農村新貌
建立長效機制、出臺兜底措施,筑牢脫貧“保障網”
建立長效扶貧機制。幾年來,金寨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大灣村提出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探索建立、逐步完善長效扶貧機制。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行農村“三變”改革,增加貧困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二是建立就業(yè)獎補機制,激發(fā)貧困勞動者就業(yè),加強就業(yè)培訓,提高就業(yè)幫扶率;創(chuàng)新開發(fā)居家就業(yè)崗位和公益性勞務崗位,讓廣大貧困戶都能做到“戶有一崗”,實現就業(yè)脫貧。三是健全金融脫貧機制,通過小額直貸扶持14219戶貧困戶發(fā)展光伏和特色種養(yǎng)業(yè),2351戶貧困戶通過“戶貸企用”每戶分紅受益2400元左右。四是健全完善社會幫扶機制。五是建立縣域結對幫扶機制。
完善扶貧兜底措施。幾年來,金寨縣牢記總書記在大灣村提出的希望,堅持在攻堅克難中強化兜底保障。如今,金寨縣全面實施了健康脫貧工程。目前,每一個貧困群眾都有健康檔案、健康卡,縣域范圍內就診可以先看病、后付費,兜底扶貧實現了健康、教育、住房脫貧三個方面的“全覆蓋”。
單位幫扶到村、干部結對到戶,萬眾一心齊攻堅
幾年來,圍繞脫貧攻堅這條主線,金寨縣各級黨委政府,各類單位和企業(yè)以及全體干部職工都在積極主動作為,萬眾一心攻堅。建立實施了“單位包到村,干部包到戶”的包脫貧攻堅包保責任制,所有行政村均有省市縣鄉(xiāng)四級單位包保負責,所有貧困戶均有干部幫扶結對。據統(tǒng)計,全縣共有13061名干部參與這項偉大的脫貧工程,他們平均每月至少進村入戶1次以上,幫助結對戶學政策、學技術,選項目、籌資金,跑銷售、拿定單,包增收、包脫貧。
與縣內幫扶工作緊密配合、遙相呼應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很多單位、很多個人都加入了金寨脫貧攻堅隊伍,上下一心、萬眾一心、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決戰(zhàn)態(tài)勢一直在不斷的升溫。據統(tǒng)計,2017年以來,國家人社部,省市縣各級共164家單位通過對金寨縣實行定點幫扶,投入幫扶資金近3億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習總書記視察過的貧困戶陳澤申高興地告訴人們,他家2015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已經達到了4萬元。總書記視察過的花石鄉(xiāng)大灣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8年底,全村已實現了“戶脫貧、村出列”的既定目標。
事實上,大灣村的變化只是金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到2018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8348戶、16114人,未出列村只剩下4個,貧困發(fā)生率下降為2.7%。2019年,金寨縣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咬定“高質量摘帽”目標不放松,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深入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各級督查暗訪反饋問題整改,全年又有6873戶、13705人實現了脫貧目標,全縣貧困發(fā)生率降至0.31%。
至此,金寨,這個著名的“將軍縣”在與貧困作戰(zhàn)、向著小康奮進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