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隱匿的孤堡
作者:章熙建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6 瀏覽次數:8433
初冬的淮北原野,一座深埋于土丘之下的單孔老窯,大量銹跡斑斑的彈殼和殘缺武器零部件的赫然現身。磚石結構的老窯早已坍塌。對彈殼進行認真仔細的辨識考證,判定這是抗戰時期新四軍邊區軍工廠制造的。
開國元勛共議海軍第一個五年計劃
作者:吳殿卿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6 瀏覽次數:8435
1953年8月,正當海軍司令員肖勁光組織機關業務部門按照“六四”協定所訂裝備制定計劃、部署工作時,接到了中央軍委的通知:根據中央財經會議精神,為了做到外匯平衡和發展重工業,軍費將有所縮減。軍隊各大單位須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重新考慮原定的五年計劃,使之更加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和中央的要求。海軍應本此精神將中蘇兩國簽訂的海軍三年訂貨計劃(即“六四”協定),再行縮減,以減少經費尤其是外匯開支。
同仇敵愾赴危局——讀陳毅《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5 瀏覽次數:8425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常對新四軍制造摩擦。《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作于1940年7月,所謂的談判對象指國民黨軍駐泰州的李明揚、李長江部。當時,在反“摩擦”斗爭中,為爭取“二李”與新四軍合作抗日,陳毅派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攜親筆信赴泰州談判,詩題中的“送人”即送朱克靖。
生如夏花 死如秋葉——溫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王鋒的抗癌故事
作者:朱璐 宋愛平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4 瀏覽次數:8381
他患過喉癌和兩種不同類型的肺癌,但依然樂觀,開朗,談笑風生;帶瘤生存10年。或許是他的堅強和頑強,癌癥惡魔害怕了,從而放緩了步伐。他從容而快樂的性格,讓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感嘆不已。他叫王鋒,軍轉干部,退休于溫州市廣電局,現為溫州中共黨史學會、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
滸墅關:千年古鎮展新顏
作者:趙建峰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2 瀏覽次數:8499
滸墅關鎮,位于蘇州古城西北,東依蘇州工業園區,南接蘇州市區,西臨太湖,北靠無錫高新區。從蘇州市中心驅車前往,僅行駛十多公里的路程,即到達這片被洪學智將軍贊為“江蘇百家名鎮,滸墅關第一鎮”的地方。
雙華村夢圓今朝
作者:史昌源 吳敦和 張維安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2 瀏覽次數:8383
雙華村位于革命老區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東郊,臨近江海高速。全村耕地面積6067畝,其中花木面積5750畝,是遠近聞名的花木專業村,先后榮獲揚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生態村,全球500佳生態村,以及江蘇省三星級康居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特色產業彰顯勃勃生機——湖北隨州老區發展紀實
作者:石守京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1 瀏覽次數:8379
半個多世紀前,這里誕生了紅二十八軍、新四軍第五師、中原軍區,留下了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中央一系列扶持老區政策的落實,打響了新時期老區建設的攻堅戰。山場是隨州老區的最大優勢,隨州老區建設思路更清晰。
抗日名將水利精英
作者:馮明歧 夏立新 馮悅群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7-30 瀏覽次數:8371
老照片里的故事
作者:徐銘 責任編輯:徐銀山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7-29 瀏覽次數:8400
一場百年不遇的臺風,引發了洪水,淹了干休所,淹了我的家。家具電器泡壞了固然可惜,但那本老照片的損失,令我惋惜不已,要知道那里邊保存著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人和事啊!大水退去,我顧不上別的,搶救老照片是頭等大事。好在沒有全軍覆沒,有三張照片洗去淤泥還能看清人像。
媽媽,夢中見兒一面吧!
作者:楊樹平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7-29 瀏覽次數: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