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除夕夜襲殲延陵守敵
作者:蘇 林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23 瀏覽次數:8326
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進入茅山地區抗戰不到半年時間,就連續取得了韋崗、新豐、句容、珥陵等一系列戰斗的勝利。與此同時,還卓有成效地進行了發動群眾、鎮壓漢奸、開展統戰、改編地方游雜武裝等工作。這一系列成果,使日軍感到極大的威脅。
跟隨劉瑞龍同志做調研
作者:鄧偉志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0年第2期 日期:2014-09-23 瀏覽次數:8329
吃菜要吃白菜心 當兵要當新四軍
作者:尚 穎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22 瀏覽次數:8338
八年抗戰,新四軍馳騁大江南北、英勇殺敵,與華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結下了魚水深情。新四軍抗戰為人民,人民熱愛、擁護新四軍。朝夕相處、患難與共,在老百姓的心里,新四軍和他們情如手足、勝似親人。
陳毅項英巧過王母渡
作者:胡居成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22 瀏覽次數:8330
1935年3月中旬的一天清晨,贛南山區乍暖還寒。濛濛細雨中的桃江,曲曲彎彎,像一條灰白色的帶子飄向遠方。陳毅和項英是如何從戒備森嚴的王母渡口闖過桃江去,到贛粵邊區的油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呢?
賴傳珠在新四軍抗戰中的重大貢獻
作者:岳思平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19 瀏覽次數:8330
張愛萍在皖東北
作者:史文敏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9 瀏覽次數:8326
2010年1月9日,是開國上將張愛萍誕辰100周年。回顧歷史,抗日戰爭時期,老將軍歷經艱險,團結帶領抗日軍民,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業績又一幕一幕出現在眼前。
老木匠與紅軍傷員
作者:古月雎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8 瀏覽次數:8329
1936年1月,一位紅軍傷員在一戶老百姓家里養傷,這家主人是個窮苦的木匠。老木匠幫助他尋找紅軍組織,因身藏5塊銀元被民團扣押關在碉堡里吊打了三天三夜。他僥幸逃脫回到家中,手托著銀元,高興得像個孩子,還笑著對這位紅軍傷員說:“還算運氣,從老虎嘴里挖出一塊銀元來,可以給你買米吃了。”
陳毅《梅嶺三章》賞析
作者:晴文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8 瀏覽次數:8334
陳毅同志這篇以三首絕句組成的《梅嶺三章》,感情真摯,寓意深長,形象鮮明,聲韻鏗鏘。不僅是篇好詩,也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革命好教材,令人一詠三嘆!
永遠年輕的父親——謝作林
作者:謝偉年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8 瀏覽次數:8330
1948年豫東戰役勝利結束后,7月25日我的父親謝作林舊傷復發,在前方野戰醫院(山東省聊城地區莘縣肖郭莊)救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年父親33歲,我還不到兩歲。
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
作者: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7 瀏覽次數: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