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金寨好少年:獻身革命最風流
作者:胡遵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6 瀏覽次數:8333
金寨縣是著名的紅色之鄉,將軍之鄉。革命戰爭年代,全縣先后有10萬多英雄兒女參軍征戰,金寨縣的很多家庭都是“父子同參軍、兄妹齊上陣”,有的還是“一家三代都去當紅軍”,“全族參軍”“全民皆兵”的典型俯拾即是。
梁從學:從放牛娃成長為開國中將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6 瀏覽次數:8381
不久前,晨報小記者由大記者帶隊,在秦淮區月牙湖花園采訪了開國中將梁從學之子梁渤海。一個放牛娃,如何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戰爭年代9次負傷,身上有13處戰傷,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火燒虹橋飛機場
作者:石望登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3 瀏覽次數:8333
1939年7月上旬,在青浦觀音堂地區,“江抗”部隊與顧復生同志率領的青浦抗日游擊隊會合了。顧復生同志星夜從十幾里路外趕來,與吳焜、何克希同志會了面。
羅炳輝發明梅花戰術
作者:常浩如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3 瀏覽次數:8335
在此期間,羅炳輝探索出一條以伏擊戰和運動游擊戰相結合的新戰術:“梅花樁戰術”,又稱“梅花戰術”。
一炮未發敵膽寒
作者:葛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2 瀏覽次數:8327
威風凜凜的大炮,在小米加步槍的艱苦抗戰時期,可謂是指戰員們夢寐以求的重型火器。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八團曾經有過一門威震敵膽的大炮,說起它的故事,還真是傳奇中的傳奇。
英雄“小鬼班”
作者:看今朝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2 瀏覽次數:8334
朱家崗,東臨洪澤湖,西靠安河,位于新四軍駐守的淮北抗日根據地。這年的秋冬之交,這里爆發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斗,名叫“朱家崗戰斗”。在這次戰斗中,平時不大被人注意的“小鬼班”表現勇敢,關鍵時刻立了大功,被上級領導和當地群眾譽為“英雄小鬼班”。
背過銀元的李廳長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1 瀏覽次數:8331
李培林,湖北黃陂縣人。全面抗戰爆發那年,他10歲。1945年,剛剛過完春節,已經成人的李培林,說服父母,相約幾個同學去了大悟山。大悟山位于鄂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當時是鄂豫邊區黨委、行政公署和新四軍第五師首腦機關的駐地,其實就是鄂豫邊區抗日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
紅色師范文化的積淀與傳承——以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作者:殷淑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1 瀏覽次數:8338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南通師范學校的進步師生感應時代召喚,積極投身于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們在學校建立起南通地區最早的黨支部,被譽為“紅色師范”。
從方鈞事件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性
作者:顧仁 仲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6-30 瀏覽次數:8343
1937年11月,管氏三兄弟以“組織群眾,發展武裝,抗日自衛,保衛家鄉”為號召,拉起了倪山抗日自衛團。自衛團員除家鄉人以外,也陸續收留了一些國民黨軍潰退過境的官兵,如彭桂卿、周貴云、焦勇、梅生發、方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