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梁從學:從放牛娃成長為開國中將
梁從學:從放牛娃成長為開國中將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6 瀏覽次數:8349
不久前,晨報小記者由大記者帶隊,在秦淮區月牙湖花園采訪了開國中將梁從學之子梁渤海。一個放牛娃,如何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戰爭年代9次負傷,身上有13處戰傷,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編者按 不久前,晨報小記者由大記者帶隊,在秦淮區月牙湖花園采訪了開國中將梁從學之子梁渤海。一個放牛娃,如何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戰爭年代9次負傷,身上有13處戰傷,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人物簡介 梁從學(1903-1973)安徽六安人,1929年參加蘇維埃農民協會,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任紅八十二師師長。1941年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二師副師長兼第四旅旅長,津浦路東軍分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調任江蘇軍區(后為省軍區)副司令員。
梁從學
貧雇農出身,少年時給地主放牛
梁渤海告訴記者,父親梁從學出生在六安縣農村,家境貧寒,世代務農。“其實就是貧雇農,沒有房子沒有地,只能租種地主家的土地?!鄙倌陼r期,梁從學就給地主家放牛。11歲時,梁從學跟著父親種地。一家人終年辛苦耕作,還常常交不起高昂的地租。
1929年秋,在中共安徽臨時省委的領導下,皖西地區農民運動風起云涌。梁從學加入了蘇維埃農民協會,不久又參加了赤衛隊(后改為赤衛軍)。同年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3月,赤衛軍選拔優秀分子補充紅軍主力部隊,梁從學被選送到六安縣獨立團第一營第二連當戰士。因為作戰勇敢,不久任班長。11月,升任排長。“父親連續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斗”。梁渤海說,父親在部隊因為打仗勇敢,進步很快。1934年,梁從學已成長為紅二十五軍八十二師師長。
梁從學夫婦
在六合反擊日偽軍,殲敵500多名
梁渤海介紹,“七七事變”后,鄂豫皖邊區紅軍整編為新四軍四支隊。梁從學隨即被任命為四支隊游擊縱隊縱隊長?!半m然說是縱隊長,實際上只有職務,沒有部隊。”梁渤海介紹,父親迅速發動群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很短的時間游擊縱隊就發展到了近千人。
1941年4月份,新四軍軍部重建后不久,根據新四軍二師領導的命令,時任二師四旅旅長的梁從學帶領部隊在揚州、儀征、天長一帶搞破襲戰,“打敵人的交通線,碉堡等”。梁渤海說,部隊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日軍非常惱怒,決定對新四軍部隊展開報復。當時,梁從學率領旅部和十二團駐扎在六合金牛山一帶(今金牛湖附近)。4月的一天凌晨,日偽軍出動700多人,偷襲新四軍。“我父親當時用的是羅炳輝副師長的梅花樁戰術。梅花不是有五個瓣嗎?他將部隊分成五部分,駐扎在金牛山附近。如果一個點受到攻擊,周圍的點可以迅速支援?!?/span>
戰斗從清晨7點左右打響,一直打到下午3點多,非常激烈。新四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消滅日偽軍500多人。這次戰斗受到了上級的高度肯定。
九次負傷,用絲瓜瓤子醫治
“戰爭年代,父親出生入死,先后9次負傷。他身上的傷疤我數過,有13處?!绷翰澈=榻B,父親受傷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36年8月。當時,梁從學率部進至湖北黃岡地區,遭到敵人阻擊。“戰斗非常激烈,敵人的一顆子彈從我父親前胸打入,從后背穿出來。子彈是從心臟和肺動脈中間穿過去的,無論是往左偏一點,還是往右偏一點,肯定沒命了?!绷翰澈Uf,父親當場昏迷了。戰斗結束后,部隊撤走了,以為他犧牲了。
“萬幸的是,當地一位老奶奶知道紅軍在打仗后,估計會有傷員。戰斗結束后,老奶奶就趕到了現場,發現倒在地上的父親還有呼吸。老奶奶把父親帶到家里包扎。老奶奶告訴父親,附近的大旗山有游擊隊?!绷翰澈Uf,于是,父親咬著牙走了四天,找到了游擊隊。由于缺醫少藥,為了治傷,只能用土辦法?!坝?/span>絲瓜瓤子,放到傷口里。人的體溫是熱的,絲瓜瓤子是冷的,蛆蟲就會爬到絲瓜瓤子里。每天,忍著劇痛更換絲瓜瓤子,就這樣,慢慢把傷口先治好?!?/span>
梁渤海說,小時候,他們兄妹幾個常問父親戰爭歲月的事情。“他不肯說,只是一句話,沒什么好說的。跟那些死去的戰友相比,活下來已經很幸運了?!绷翰澈8?/span>訴記者,自己2007年退休后,加入了省新四軍研究會。通過找資料,尋訪新四軍老戰士,才逐漸了解了父親的諸多故事。
梁渤海(右)和父親梁從學
記者手記
革命意識堅如鋼 寬容大度令人敬
9次負傷,身上13處傷口。梁從學將軍為革命事業出生入死,讓人敬佩。不過更讓記者感動的是老將軍的寬容大度。
梁渤海告訴記者,1934年和1935年,當時一名紅軍高級領導人推行錯誤的政策,梁從學因此曾兩次遭遇不公平對待,被撤職逮捕,甚至被編入苦工隊。但是,他對革命事業的信仰從未改變,革命意志沒有動搖。上世紀60年代,梁從學搬家到合肥,第一時間看望了這名紅軍領導人的遺孀。當時,梁從學的很多老部下很不理解,“他當年那么對你,你怎么還去看他老婆?”梁從學回答說:“ 我應該去看看她。”老人家的寬容大度可見一斑。
小記者感言
以后要做勇敢的人
梁老太爺身負重傷,連鹽水清洗的條件都沒有,只能靠塞絲瓜瓤帶出傷口里面的膿液和蛆蟲,每天的換藥該有多么鉆心的疼痛??!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孩子真是太沒有承受力啦,手上破一個小口子都會哭著喊大人。我想,梁老太爺能從一個普通小兵,快速成長為排長、營長,直到成為開國中將,這和他英勇殺敵、有勇有謀、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是分不開的。以后,我也要做一個勇敢的人。
小營小學四(2)班丁梓宸
(《南京晨報》記者高文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