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葉挺延安情
作者:劉塵垚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1-08 瀏覽次數:8327
1946 年4 月,山城重慶已春意闌珊。8 日,一架飛機從重慶機場起飛,向著延安的方向飛去。在這架美軍C47 型運輸機上坐著的是葉挺與王若飛、博古、鄧發、黃齊生及葉挺妻子李秀文、女兒葉揚眉、幼子阿九等13 人。
王孝牛的夢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1-07 瀏覽次數:8326
撫今憶昔,王孝牛說:“我們的國家有個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也有一個夢,那就是好好生活,讓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
李永榮:栽下農民“致富果”
作者:周寶良 裴義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1-06 瀏覽次數:8330
李永榮,今年83 歲,是江蘇省薄殼山核桃良種基地主任。用他自己的話說,“退休20 年來,我只做了一件事——與薄殼山核桃打交道,幫農民致富,為國人加油”。
韓發品:化解矛盾千千結
作者:孫修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31 瀏覽次數:8329
韓發品今年54 歲,是一位退伍老兵。1989年3 月退伍回鄉,1992 年參與派出所矛盾糾紛調解工作,2016 任泗洪縣原曹廟鄉專職人民調解員至今。當地群眾都稱呼他是“老調解”,2018年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
“泰興的李鼎銘”——劉伯厚
作者:陳亞偉 李行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30 瀏覽次數:8337
劉伯厚先生是泰興二區焦家蕩鄉頭圩村人,生于1886 年。1906 年考取南通師范學校,1907 年考入南京兩江師范,1910 年畢業后投身教育事業。
抗日烽火中的父親張書生
作者:張煥錦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26 瀏覽次數:8329
父親在病床上告訴我許多抗戰的事情,他堅定地說:“我參加的是共產黨、新四軍。”希望我好好讀書,長大好好工作。1978 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父親合上了雙眼,永遠離開了我們。
山林永相依
作者:謝蓉 錢書琴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26 瀏覽次數:8329
在江蘇高郵大運河旁,有一個用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周山鎮,英雄已去,英名長存。周山曾有一個未婚妻叫施奇,也是烈士,人們稱她為中共機要戰線上的“丹娘”。施奇回到了故鄉平湖,烈士的銅像成為東湖畔的一道美麗風景。
巖寺兵站首任黨支部書記王公道
作者:王實理 王紀娜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24 瀏覽次數:8328
王公道1909 年出生在浙江蕭山縣一個佃農家庭,1930 年到上海當皮鞋工人,1932年參加革命,在“社聯”做地下工作,1934 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文總”“文委”的地下交通員,總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