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湯景延巧施“特洛伊木馬計”(二)
作者:賈鳳芝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13 瀏覽次數:8330
面對戰士們的質問,知情的幾位團領導一陣心酸,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他們也深知此舉將要背負“漢奸”罵名,甚至毀掉自己的政治生命,但為了革命全局必須如此,別無選擇!
戰地詠英豪 高義薄云天
作者:李鵬飛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12 瀏覽次數:8337
《鐵軍戰歌——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詩詞集》一書,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文化宣傳委員會遵照會長朱文泉上將的倡導,會同京、滬、蘇、皖、浙、贛、閩、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個省市區新四軍研究會,征集編選的一部反映新四軍和華中敵后抗日軍民戰斗史的詩集。
老來更覺讀書好
作者:潘春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11 瀏覽次數:8332
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長壽。活得充實、快樂的途徑和方式有多種多樣,古語云:“讀書有味身忘老”,這是老年讀書感悟的至理名言。
讀書的心境
作者:蓬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11 瀏覽次數:8333
讀書的境遇是指人讀書時所處的環境、境況和遭遇。不同境遇中的人讀同一本書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養晦堂記》賞析
作者:云溪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08 瀏覽次數:8330
本文作者曾國藩是晚清名臣,素來重視修身齊家,留心化育天下人才。本文是受朋友之托而為其書齋作記的文字。
聚力扛起肩上的“科協責任”——記海安縣南莫鎮老科協會長趙武前
作者:嚴德本 華留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07 瀏覽次數:8329
自擔任老科協會長以來,多次榮獲縣優秀黨員、縣記功嘉獎的趙武前立足家鄉大地,以敏事善為的作風昂首挺胸扛起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突出精準科普、項目推進、科技教育三個重點,帶領老科技工作者創造出有聲有色的科技惠民新成果。
金湖縣戶產萬斤糧——江蘇省改革開放“五大成就”之一
作者:姜瑞榮 楊登平 潘菊生 鄭傳寶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07 瀏覽次數:8333
金湖縣是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小縣,也是1959年從寶應縣、高郵縣偏僻地區劃出建立的新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蘇北小縣新縣,在40年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也留下了燦爛輝煌的篇章。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吳江農民思想觀念十大變化
作者:陳仲達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06 瀏覽次數:8334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筆者根據吳江農村的實際,進行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匯集如下:
一個把紅色老區人文歷史留在畫卷里的人——記海安縣李堡鎮退休老干部仲新平
作者:呂子貴 呂鐵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05 瀏覽次數:8336
走進海安縣革命老區李堡鎮的南大門,一座豎立著的粗大石塊上鐫刻著四個大字“中國·李堡”。這四個醒目的大字不僅能吸引著所有來訪者對古鎮李堡的關注,更代表著李堡人文歷史的厚重與深度。
一對“特工夫婦”的紅色家風故事
作者:胡遵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2-31 瀏覽次數:8333
故事的主人公叫文媛,是一位金寨籍的老紅軍,她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女“特工”,但是,她卻和一些著名的革命人物在一起工作過、戰斗過。文媛的丈夫叫陳一新,也是一位老紅軍,中共早期的地下工作者、隱蔽戰線的忠誠戰士,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北省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