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王大成回鄉(xiāng)
作者:袁啟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08 瀏覽次數(shù):8329
媽媽說,王大成原來幾代人居住在小新莊,單門獨姓。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20世紀50年代末家鄉(xiāng)鬧饑荒,才20幾歲的他,為了生活帶著幼小的女兒背井離鄉(xiāng)。
以創(chuàng)建紅色名村為抓手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慈溪市紅色名村創(chuàng)建工作探討
作者:慈溪市新四軍研究會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08 瀏覽次數(shù):8336
通過紅色名村創(chuàng)建工作的探索、調(diào)研,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紅色名村”的創(chuàng)建,充分調(diào)動了基層工作的積極性,挖掘了一批紅色遺址,保護和提升了一批革命勝跡,為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風風火火破籬笆
作者:葛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05 瀏覽次數(shù):8330
竹籬笆封鎖線,是日偽在蘇中“清鄉(xiāng)”中使出的主要法寶之一。在“清鄉(xiāng)”開始時,敵人不惜血本,從江南運了500 多萬根竹子到蘇中四分區(qū),扎起又高又密的籬笆,企圖由天生港向北經(jīng)白蒲、丁埝,再向東至掘港、南坎直達啟東海邊,再轉(zhuǎn)北向呂四,與南坎的竹籬笆合攏。
將星隕落黃海遭遇戰(zhàn)
作者:張應(yīng)松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03 瀏覽次數(shù):8335
1931年田守堯參加紅軍,由于作戰(zhàn)勇猛,機智過人,1934年參加長征后升任紅二十五軍主力團營長。1935年到達陜北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師長,率部先后參加勞山、榆林橋、直羅鎮(zhèn)等著名戰(zhàn)役戰(zhàn)斗。
新四軍女兵李春華的曠世傳奇
作者:周序蒙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02 瀏覽次數(shù):8329
李春華原名李恒甫,1925年出生于江蘇省響水縣響水鎮(zhèn)上興村。從1936年起,李恒甫的母親就擔任了中共地下交通員。受母親的影響,李恒甫從小就參加了革命活動。
劉少奇關(guān)愛過的演員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0-29 瀏覽次數(shù):8330
曲士良,1921年7月生,恰巧與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是同年同月。時過18個春秋,他在抗戰(zhàn)烽火中入了黨。從一個農(nóng)家孩子成長為共產(chǎn)黨人,曲士良變得斗志堅定,鐵骨錚錚。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王浩 姚一漢 杜宏鑒
作者:王路奇 姚定范 陳純玉 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0-26 瀏覽次數(shù):8338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王浩 姚一漢 杜宏鑒
為蘇州“老戰(zhàn)士宣講團”點贊
作者:沈偉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0-26 瀏覽次數(shù):8328
10多年前,由新四軍老戰(zhàn)士、蘇州軍分區(qū)正師職離休干部楊奎倡議,蘇州市新四軍研究會成立了“老戰(zhàn)士宣講團”。首批參加宣講團的20余位老同志,絕大多數(shù)為新四軍老戰(zhàn)士。
想起在軍營學(xué)習朱瑞——讀《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一文有感
作者:王茂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0-25 瀏覽次數(shù):8330
多年來,在學(xué)習和研究新四軍歷史的過程中,深感研究宣傳新四軍的權(quán)威期刊《鐵軍》雜志是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