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入黨誓言
作者:錢鋒 佳文 責任編輯: 來源: 日期:2024-06-04 瀏覽次數:8324
謝曉富,這位硬骨頭戰士,活著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填寫入黨志愿書,卻用熱血和生命在入黨志愿書上寫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我宣誓……父親要求我入黨
作者:姚定范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6-03 瀏覽次數:8327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紅色土地上的那一片藍
作者:衛進坤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30 瀏覽次數:8331
陶達云早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科大學,后來又學中醫,走進了南京中醫藥大學。在長期從事醫療保健工作中,看到許多老人平日不注重保健,等到重病襲來時,為時已晚。她就琢磨,什么樣的食物能替代藥物,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呢?
老榆樹見證一座軍營的滄桑巨變
作者:陳廣相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8 瀏覽次數:8327
南京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有座軍營,其中央地帶的原大禮堂(現南京軍區軍史館)門前有兩棵白榆,據南京市綠化園林局2015 年頒發的“古樹名木”標牌顯示,這兩棵樹栽種于1915 年,算起來,已有106 歲了。
三十二女火線架人橋
作者:亦兵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7 瀏覽次數:8332
故事發生在1947 年5 月,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打響前夕。12 日那個晚上,山東沂南縣馬牧池村婦救會長李桂芳接到一道緊急命令:5 個小時內在崔家莊與萬糧莊之間的汶河上搭建一座橋,以便華東野戰軍某團過河作戰。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俞宜桐
作者:武平 朱宏佐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4 瀏覽次數:8330
俞宜桐,原名俞儀鳳,籍貫常州,1920 年9 月生于北京。1940 年,經中共地下組織聯系,她和妹妹來到鹽城參加新四軍,在抗大五分校文工團做戰地服務工作,1941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四軍百歲老壽星:黎明
作者:黃朱清 竇娟 廖方民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4 瀏覽次數:8333
人們熟悉的36個傷病員已離開了我們,而新四軍“江抗”后方醫院護士還有健在。原上海電報局黨委書記黎明,今年恰逢百歲,她曾是這個醫院的護士。
山間鈴響春色來——記泗縣瓦坊鄉萇圩村總支書記陳春玲
作者:董萬澤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2 瀏覽次數:8333
泗縣,古稱泗州,這座歷史悠久的皖東北小城,曾是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歷史的天空斗轉星移,如今的萇圩村在村總支書記、村主任陳春玲的帶領下,在脫貧攻堅戰中,煥發出新的盎然生機。
承諾是看得見的天
作者:陳鐵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1 瀏覽次數:8330
2018 年春,我和20 多名市委駐射陽幫扶工作隊隊員肩負組織重托,滿懷濃濃深情,來到了鶴鄉大地。從此,我們和當地干群想在一起、議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商脫貧攻堅良策,同繪鄉村振興美景。如今,我佇立射陽河岸,回首兩年多來的一幕幕動人場景,歷歷在目,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