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淮礦集團黨委高度重視新四軍歷史研究
作者:王佑樓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20 瀏覽次數:8327
淮南礦業集團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是2001年5月成立的,至今已有18個年頭了。18年來,研究會在集團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安徽省和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的指導下,在研究歷史、服務現實上下功夫,賣力氣,創佳績,為礦業集團改革、發展和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不屈的張媽媽
作者:甘桐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9 瀏覽次數:8325
張媽媽,本名張素蓮,1885年生于涇縣云嶺鄉,家境貧苦,以種田為生。1938年新四軍軍部進駐云嶺地區后,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雖然她已年過半百,耕作繁重,但依然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中,擔負起為部隊聯絡、服務、送信的工作,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婦抗會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橫坎頭村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2 瀏覽次數:8325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干實干,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新發現的袁國平早期佚文《革命文藝談》
作者:浦玉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1 瀏覽次數:8325
撰寫長篇紀實文學《英雄史詩——袁國平傳》時,偶然發現袁國平的一篇早期佚文《革命文藝談》,此文原載1926年6月10日《廣州民國日報》副刊《新時代》第35期,在已經出版的《袁國平文集》《袁國平集》中均未收錄。
大型義診小型化開創了公益性活動新局面
作者:朱新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28 瀏覽次數:8324
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衛生分會是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的一個較為特殊的分會,成員主要是在新四軍中從事過醫務工作已離休的老同志,一部分是省市各部門及醫院的老領導、老同志及南京軍區在寧各干休所的老同志。
一炮未發敵膽寒
作者:葛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02 瀏覽次數:8324
威風凜凜的大炮,在小米加步槍的艱苦抗戰時期,可謂是指戰員們夢寐以求的重型火器。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八團曾經有過一門威震敵膽的大炮,說起它的故事,還真是傳奇中的傳奇。
金寨縣黨史軍史研究開發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作者:胡遵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6-16 瀏覽次數:8325
近年來,金寨縣黨史縣志檔案局立足獨特縣情、獨特優勢,著力開發紅色資源、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在黨史軍史研究開發、宣傳教育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花費了大量心血,取得了顯著成績、收獲了累累碩果。
十九大黨代表鐘佰均深情講述精準扶貧故事
作者:祝新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5-26 瀏覽次數:8325
為什么一窮二白的西棘蕩能夠摘掉窮帽子走向致富路?憑什么地處蘇北的落后村,能躍升成為“兩聚一高”新實踐的蘇北樣板?又是什么讓鐘佰均能夠成為群眾認同、組織認可的全國勞模、江蘇時代楷模?請聽鐘佰均深情講述自己村的精準扶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