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參與創建華東海軍的新四軍猛將 ——記海軍原副司令員趙啟民將軍
參與創建華東海軍的新四軍猛將 ——記海軍原副司令員趙啟民將軍
作者:黃進琪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05 瀏覽次數:8329
上世紀五十年代趙啟民任南海艦隊司令員時和水兵在一起
最近,記者對趙啟民將軍夫人周涴及其次子趙振川、三子趙金川作了專訪。
87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周涴衣著樸素,和藹可親,依然顯得清秀而健康。她和孩子們深情緬懷了趙啟民參加革命60多年的風風雨雨……她講述了與趙啟民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傳奇經歷:“我出生在江蘇宜興一個地主兼資本家家庭,在宜興女中和上海蘇州中學讀書時,接受了許多革命思想,毅然背叛本階級,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1940年9月,經上海學生救亡協會介紹,投奔了江南抗日游擊隊。1943年3月,我在津浦路西天長縣工作時,經津浦路東地委組織部長桂蓬同志介紹,與時任津浦路東地委書記兼新四軍五旅政委的趙啟民喜結良緣。只花五角錢買些花生、瓜子,請五旅和地委的幾位領導同志一起聚了一下,兩個人把背包一合并,就算結婚了。婚后,他常年在前線行軍打仗,居無定所;我在游擊區做組織、民運、財會等工作。戰事頻繁,離多聚少,幾個月才見上老趙一面,他很少提及前線的事情。這次我和孩子們整理出版老趙的回憶文集,對他的革命經歷才又有了進一步了解。”
百折不撓 開辟陜甘根據地
“1910年9月,父親出生在陜西關中白鹿原上的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藍田縣申家坡村。他自1927年考入西安中山軍政學院后,就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深愛的祖國和人民。在我們心目中,他是一個非常慈祥的父親。小時候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對我們說得最重的一句話就是‘亂彈琴’。父親偶爾帶我們出去玩,那是我們兄弟姐妹最高興的事情。
“父親總是很忙,可是,無論他工作多忙,給我們的總是慈愛的、燦爛的微笑。我們從來沒有把他與勇猛無敵的戰將聯系在一起。1997年2月7日,父親離開了我們,當組織上為他編寫傳記時,我們才霍然看到:一個為中華民族解放,在腥風血雨的戰場上浴血拼殺的父親;一個為民族振興,為創建華東海軍嘔心瀝血、艱苦創業的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捍衛祖國安全,在國防建設第一線忘我工作的父親。父親的一生,猶如大海中的波濤永遠洶涌澎湃,從來不知道停歇。”振川激情地說。
1928年,趙啟民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為中共黨員。在陜北蘇區,他曾擔任涇陽游擊隊中隊長、紅二十六軍的排長、連指導員。紅十五軍團成立時,被任命為紅七十八師參謀主任,參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此時,他才25歲,已是一個智勇雙全的紅軍指揮員。在陜北“肅反”大冤案中他曾被捕,是黨中央及時趕到陜北救了他。平反后,擔任過延長縣委軍事部長、獨立團團長、軍分區代司令員。
1933年,紅二十六軍主力紅二團被迫南下終南山,遭到數十倍敵人的包圍和襲擊。時任隨營學校隊長的趙啟民和代政委汪鋒一起,掩護全軍突圍。他指揮幾十名同志,搶占制高點堅守一天,吸引了大部敵人,掩護劉志丹、王世泰等同志沖出包圍。他兩度保護受傷的汪鋒殺出絕境。在第三次反圍剿中,他參與指揮了慕家塬、定仙堰戰斗以及殲敵勞山一一○師、榆林橋一○七師等重要戰役,他始終不怕犧牲、驍勇善戰、百折不撓,為開辟和鞏固陜甘革命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立下汗馬功勞。
果斷指揮 半塔占雞崗斗敵頑
金川回憶道:“經常聽父親的老戰友、老部下說,父親在軍隊擔任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的時間幾乎各占一半。‘忠誠事業,文武兼備;顧全大局,團結同志;不徇私情,嚴于律己’是戰友們對他的共同評價。”
1937年,趙啟民進入抗大學習。抗戰爆發后,趙啟民于1938年1月提前離校,奉命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報到,不久被任命為新四軍四支隊八團參謀長。當年秋天,八團開赴皖東,他指揮淮南線與津浦線之間的幾支抗日游擊隊對日偽軍作戰,獨立地開創了一個抗日新局面。此后,他任新四軍五支隊參謀長兼十團政委、二師五旅政委,率部轉戰淮南、淮北地區,在敵偽頑夾擊的險惡形勢下,正確掌握對敵斗爭方針,靈活運用戰術,帶領部隊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在此期間,突出的是半塔保衛戰和占雞崗戰斗。
半塔集是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1940年3月,蔣介石命令桂系李品仙部和蘇北韓德勤部東西夾擊,妄圖消滅皖東新四軍。中原局決定集中主力于路西,先反擊桂頑,然后揮戈向東,擊破韓頑的進攻。羅炳輝、陶勇分別率五支隊主力和蘇皖支隊赴路西作戰。這時,韓頑乘虛而入,發起對路東以半塔集為重點的全面進攻。留在路東的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鄧子恢和郭述申、周駿鳴等五支隊領導遵照中原局電示,分頭率領五支隊后方機關、部隊和游擊隊組織反擊,命令參謀長趙啟民進入半塔集,組織教導大隊固守待援。從21日至27日,趙啟民等指揮部隊拼死頂住韓頑進攻,韓頑在半塔和周邊地區均無進展。五支隊不僅守住了半塔,而且給敵以重大殺傷。陳毅獲悉韓頑圍攻半塔,電令葉飛率挺進縱隊兼程增援。接著張云逸指揮路西部隊回援,27日到達張山集。韓頑見對手援軍云集,乃倉皇撤退。以半塔為中心的反頑作戰,殲敵30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事裝備。陳毅說,半塔保衛戰是固守待援的范例。
海軍副司令員趙啟民(前排左三)陪同陳毅(前排中)視察東海艦隊(前排左二為海軍副司令員兼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右一為海軍副司令員周仁杰)
1943年11月10日,日偽軍近萬人分七路合擊定遠藕塘鎮。新四軍主力及機關及時轉移到外線。日軍撲空后兵分兩路用炮火摧毀藕塘工事。18日,桂頑團長蒙培瓊指揮的四個營進到郭集、蔣集一線,接著兵分兩路,一個營向董大圩子進攻,另三個營進攻占雞崗。當時五旅駐守占雞崗一帶的只有十八團,旅部果斷電令十三、十四、十五團迅速以占雞崗為中心集結。19日戰斗打響,我三個主力團全線出擊,將桂頑分割包圍,戰至20日下午將敵2000余悉數殲滅,活捉蒙培瓊。戰后,陳毅評價說:“一次殲滅桂軍四個營,這在我軍戰史上還是第一次。”
勇猛多謀 血戰蔣家王牌軍
解放戰爭時期,趙啟民指揮所屬部隊,與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三個王牌軍交過手,近乎一對一單打獨斗,全都大敗對手。
號稱國民黨“御林軍”的整編七十四師,裝備精良,中將師長張靈甫不可一世,吹噓“攻必破,打必贏、戰必勝”。1945年10月19日,七十四師附二十八軍一九二旅共四萬余人,在飛機和炮火掩護下,分三路向由趙啟民、成鈞指揮的華野十一縱(四個團,7000人)駐防的漣水城猛烈進攻。遭五旅頑強阻擊。戰斗最激烈的十四團一營只剩下50多人,而當面之敵一七一團也只剩百余人。惡戰七天七夜,五旅傷亡過大,部分敵人攻入城內,戰場呈犬牙交錯。此時趙啟民政委不顧安危,親自上街收容零星人員,組織打殘的兩冀部隊,恢復指揮秩序,肅清入城之敵,恢復以城垣為核心的基本陣地。敵五十一、五十七旅大部被迫退過廢黃河。27日,五旅又殲敵兩個營,掃清河北殘敵,形成與七十四師隔河對峙。至此,第一次漣水保衛戰結束,殲敵9000余(其中七十四師6000余),五旅給“御林軍”以重創。
1947年初,山東和華中部隊統一整編,趙啟民任華野七縱政委、老搭檔成鈞為司令員。華野內線兵團四個縱隊決心攻取南麻,尋殲敵五大主力之一“狡狐猛虎”整編十一師,策應劉鄧大軍挺進中原。7月17日南麻戰役打響,適逢山洪暴發,沂河阻斷,重炮拉不上,炸藥包淋濕,攻城受挫。七縱抗擊敵九、二十五、六十四師三晝夜。由于短期內難以全殲南麻之敵,攻城部隊和七縱相繼撤出戰斗。1948年7月,在淮海戰役大王莊戰斗中,七縱又與老對手敵整編十一師(后擴編為十八軍)決戰,一舉全殲該軍,活捉敵軍長楊伯濤、師長王元直、尹鐘岳,繳獲全部美式裝備。大名鼎鼎的國民黨整編十一師從此灰飛煙滅。
1948年11月6日,七縱擔任主攻,主要對手是號稱“鐵馬雄師”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第五軍。七縱攻占萬年閘、突破運河、直逼賈汪,接應張克俠、何基灃部起義。然后轉身阻擊徐州方向對黃百韜兵團的東援。是役,華野七縱、十縱、十一縱阻擊敵兩個兵團五個軍。11月13日,徐東阻擊戰打響,正面是敵第五、第八軍,東援之中堅是敵第五軍。戰至23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全殲黃百韜兵團(含第五軍)17.8萬人。
嘔心瀝血 創建海軍立功勛
1949年9月,趙啟民奉命參與創建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海軍,歷任華東海軍副政委、政委;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南海艦隊司令員兼政委、海軍副司令員等職。在華東地區海軍組建初期,他認真接收改編國民黨舊軍隊,積極組織整修艦艇、恢復裝備,狠抓訓練。在南海艦隊,首次帶領艦隊進行千里遠航訓練,有力地提高了官兵素質和海上作戰能力。1959年,遵照中央軍委指示,趙啟民組織指揮了首次西沙巡邏。隨后,16次組織并帶隊執行西沙巡邏任務,為捍衛國家安全、維護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盡職盡責。
金川回憶說:“為貫徹毛主席關于‘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和‘下決心建造自己的核動力潛艇’的指示,父親刻苦學習有關艦艇的新知識,了解掌握海軍的新裝備。我印象很深的是,父親剛到軍委海軍工作時,布置寓所辦公室時,墻上掛了大幅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化學元素周期表,以便在學習時隨時對照查找。他經常去聽專家授課,回家整理筆記,并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抓緊分管的裝備工作。”振川接著說:“父親根據海防急需和海軍長遠發展的要求,組織部隊自行設計、制造了反潛護衛艇(獵潛艇)、高速炮艇和火炮護衛艦。完成了導彈護衛艦、導彈驅逐艦的設計及核潛艇的論證,對新一代主戰艦艇的研制、設計、定型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1968年9月,趙啟民兼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
“這時,父親分管核試驗,每天都要忙到深夜,還頻繁到高原荒漠核基地檢查指導工作,有時一連數月不回家。回京時不是匯報工作就是參加會議,總是來去匆匆,很少與家人見面。因長期在高原工作和受放射性影響,父親患上了高血壓,白血球降到只有2900,仍不顧身體堅持工作。”振川十分痛心地說。
趙啟民在“文革”期間受到沖擊和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導致左眼失明。
晚年,他忍著病痛,堅持用一只眼寫作,回憶撰寫了關于創建陜北紅軍根據地、參加三次反圍剿;發動群眾堅持敵后抗戰;率部參加解放戰爭幾次重大戰役;參與創建海軍和加強海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等幾十篇文章,達44萬多字,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
-
用戶: Calry 2014-05-09 20:05:38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