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雄師勁旅 > 他們首次將火車用于后勤運輸——淮海戰役中原軍區后勤補給紀實
他們首次將火車用于后勤運輸——淮海戰役中原軍區后勤補給紀實
作者:馮曉蔚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4-03 瀏覽次數:8326
陳毅元帥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但用火車運輸后勤物資則鮮為人知。淮海戰役中,中原軍區后勤部門首次采用了!
華野特種兵縱隊的坦克部隊,乘火車沿津浦路南下參加淮海戰役
陳毅元帥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規模浩大的支前民工傾盡人力、物力支援前線,在各解放區通往前線的十幾條運輸線上,擔架如林,車輪滾滾,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奇觀。但用火車運輸后勤物資則鮮為人知。淮海戰役中,中原軍區后勤部門首次采用了!
后勤保障至關重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前,中央軍委三令五申,統籌后勤支援,后勤工作準備(糧食、彈藥等)及政治工作準備,力求比較完備周到。淮海戰役打響后,中央軍委又電示,此戰役為南線空前大戰役,時間可能要打兩個月左右,傷員可能有10萬以上,彈藥、民工需要極巨,請華東局、中原局用全力組織支援工作。
1948年9月,在河北西柏坡,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主持召開了淮海戰役后勤業務會議,指派楊立三協同華東野戰軍后勤部長劉瑞龍、中原野戰軍供給部長劉岱峰搞好戰役的后勤保障。這次會議后,中原局成立了豫皖蘇后勤司令部,各分局、各級黨委及各專區、縣、鄉村成立了相應的支前組織。中原局發出了全區黨政軍民“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號召。
中原野戰軍的后勤保障部,為適應戰役發展的需要,集中力量解決前方巨大物資消耗和運輸緩慢、補給不及時的問題,及時組建了軍事運輸司令部和所屬部隊機構,轉變干部思想,迅速完成由單純依靠農民、依靠人力運輸,到充分利用城市工人和各方面力量,盡可能使用現代化交通工具,實施緊急軍事運輸的轉變。
中原軍區肩負運輸戰略物資的重要使命
1948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中原地區陰雨連綿,交通一度受阻。御寒的冬裝不能及時運到部隊前線,中原野戰軍第三、四、九縱隊由河南方城、舞陽向北推進時,因為沒有穿上棉衣,每個縱隊有上千人因寒致病。第二縱隊擔任牽制黃維兵團的任務,來不及補給,遲至11月中旬才穿上棉衣,有7個戰士在戰斗中凍死。
彈藥補給更為緊張,頻繁的大規模戰斗,消耗極大,而儲存的彈藥又遠在豫西后方和山西腹地,運不上前線。中原軍區決定大力建立戰勤運輸組織,以加強前線運輸供應。報經中央軍委、總前委批準成立交通司令部,豫西軍區副司令員文建武任司令員兼政委,豫西三分區司令員李靜宜為副司令員,中原軍區軍政處長楊國宇為副政委。文建武到職前,由中原軍區參謀長李達親自兼任司令員,立即展開工作,統籌鐵路、公路、水路運輸,采用火車、汽車、馬車、人力車等一切運輸工具,搶運前方需要的物資。
以往作戰,部隊依靠解放區的人民肩扛、手推,靠牛車、馬車把成百上千噸糧食、彈藥送上前線。現在情況不同了,需要供應的已不是1個縱隊,甚至不只是1個野戰軍,而是中原、華東兩野戰軍幾十萬人。對手呢,雖已陷入完全被動,但究竟還是幾十萬人的重兵集團、美式裝備。要消滅這樣的對手,必須要有充裕、及時的供應,而且還要供應俘虜吃、穿、用。在這種形勢下,單靠人力無法滿足作戰需要。李達參謀長親自召開“諸葛亮會”,研究交通運輸問題,確定集中管理使用汽車,搶修公路,探討如何雇用群眾船只,依靠水路運輸。
1948年10月22日,陳毅和鄧小平率領中野主力,攻克位于京漢、隴海鐵路交叉十字架上的鄭州,守敵棄城北逃,鄭州東70多公里的開封守敵,也倉皇棄城東逃。中野勢如破竹,迅即解放了洛陽、鄭州、開封,控制了這一段戰略交通要道。但是,當時鐵路自開封向東不能通車。李達參謀長立即要求繼續組織水路運輸,及時將彈藥運到阜陽交付前線部隊。
鄭州解放后,陳毅、鄧小平率中野主力、華野三縱和兩廣縱隊東出徐州、蚌埠線,11月5日進至商丘東南。次日,商丘解放,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在徐州以東打響了,此后,對戰爭物資的要求更多、更緊迫了。
11月15日,中原局在《對徐州會戰之工作布置》中嚴格要求,各地必須保證鐵路、公路暢通,尤其是隴海路及接通前線之公路橋梁,必須保證暢通無阻。未修者速修,損壞者速復,不平者補平。各地需按中原軍區交通局之要求,密切配合,保證彈藥及一切軍用物資,傷員之前輸后送,這是爭取戰爭勝利的關鍵。
戰士們守衛在宿縣車站
東進的第一列火車
11月16日,楊國宇副政委和中原軍區干部46人,組成交通司令部,首批工作人員趕到鄭州。在此之前,這里已集中了300多輛汽車,組成了輜汽一團、二團和由數百輛膠輪大車組成的輜重團。
中原軍區首長為了加強對公路交通的管理,決定成立汽車工程管理處,由王家堯任處長,負責領導輜汽一團、二團。李達參謀長要求新成立的交通司令部,管好交通運輸,及時供給前線炮彈、炸藥。他認為,除了依靠公路、水路,還要充分利用已掌握在手的鐵路運輸。大家不懂鐵路運輸,要聽鐵路管理局和鐵路工人的指揮,動員他們為解放全中國出力。
次日,楊副政委和新任鄭州鐵路管理局局長的田裕民,來到火車站,找來原火車站長一起商量,原站長為難地說:“一無煤,二路不通,三無火車頭,沒辦法。從開封東去的火車,早已不能通行,鐵路被截成一節一節的,上一站不知下一站的情況,火車怎么敢走?再說,國民黨撤走時,把許多物資都運走了,現在連一臺開得動的機車都沒有了。”
楊副政委和田裕民來到火車站,直接找工人師傅求教,向他們說:“只有打倒了蔣介石,我們才能過好日子。前面在打仗,需要往前線送彈藥,運糧食;需要火車跑起來!”
“中。”工人們熱情響應,肯定回答道。
“有煤嗎?”
工人師傅帶領楊副政委和田裕民看了車站附近的煤棧,說:“要保證沒有人私自運走,這些煤可以維持15天!”
工人師傅還說:“司機、火車頭都是現成的,就等著你們來,只是缺調度,沒有人敢發車。”
田裕民拍著胸脯,自信地說:“我就是調度,鐵路上的事,我也懂。”
不一會兒,他們找來了許多司機、司爐,他們個個面有菜色,衣衫襤褸。但是,他們支援解放軍的熱情很高。為了解決他們的家庭困難,決定每人先發1塊銀元,另發幾十斤糧食,以后工資照付。
機車開動了,工人們歡天喜地,連夜將50輛的汽車彈藥,緊急裝運上火車。負責裝運的工人高希林興奮地說:“火車真好。靠幾十輛汽車、馬車拉1個月也不夠1列火車裝的。”
11月18日下午5時,楊國宇副政委帶領裝載彈藥和警衛部隊的第一列火車拉響汽笛,從鄭州出發,駛向前線。火車緩緩向東行進。工人們歡呼雀躍,他們還把國民黨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劉汝明專用的6號包車也弄來了,作為探路先行車,在前面開路。包車上的同志用紅布包住手電筒,前后聯絡。
車行一夜,駛過開封150公里,來到蘭考以東,民權附近。突然,從鐵路兩旁響起了槍聲,子彈從頭頂飛過,估計可能是豫皖蘇的游擊隊。同志們高聲喊:“我們是人民解放軍!我們是人民解放軍!”手里還一面不斷搖動紅旗。聽說是中原野戰軍,許多游擊隊戰士從鐵道兩旁,一下子擁過來,高興極了,連忙把已經卸下的道釘,重新安上,固定了鐵軌,笑著說:“好險!我們以為是逃跑的國民黨軍哩。火車再往前開,就要翻車了。”歡呼聲中,火車拉響汽笛又滾滾向前了。
中原人民支援前線的大車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商丘兵站”掛牌成立
火車走走停停,前面快要到達商丘了。但是,電話一直聯系不通,司機不敢貿然開車。于是,讓6號包車載1個班,試探著進到商丘,然后回頭引導列車前進。11月20日早晨,列車終于開進了商丘。
商丘車站是隴海鐵路上一個重要車站,原名朱集車站,在商丘縣城北15公里,西距已解放的鄭州203公里,東距尚在敵手的徐州146公里。依靠隴海路和公路,可以將華北、華東、中原地區人民支援的軍需物資集儲起來,就近分送前線。這里是當時鐵路運輸最靠近前線的大站,是一個建立總兵戰的適中地點。
商丘車站。一座法國式的站房,一段長約400米的站臺。國民黨軍逃跑前,已將車站物資搶掠一空,機務器材、枕木、道釘等各種零件,多個車廂、工程車都被劫走,連車站的門窗也被破壞了。國民黨軍還恐嚇工人說,共產黨一來,就會把人活活折磨死,還以預支薪餉為誘餌,欺騙員工隨他們一起逃生。車站已無法保證行車。
站長王連璧得知火車即將進站的消息,立即動員鐵路員工展開搶修工作,宣布所有參加工作的鐵路員工,一律保持原職、原薪、原待遇。整個車站出現了“緊急搶修,支援前線”的熱潮。工人們將暗藏起來的夾板、枕木、鐵鉗、鉆床等許多物資貢獻出來,還找到了失散的8噸機煤。朱集鎮“一心池”浴室的老板也將5噸燃煤借給車站作燃料。車站在眾人齊心協力下開始運作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商丘兵站”的牌子在站房旁赫然掛起。兵站工作準備就緒,工人們立即架起電臺,向在前線的劉伯承、陳毅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報告:“第一列火車已從鄭州進至商丘車站,并在此處設立兵站”。同時,也向在后方主持工作的鄧子恢副政委、李達參謀長作了報告。他們都不大相信兵站能夠這么快地前進到商丘,來電查實后,劉、陳、鄧首長十分高興,發電指示,商丘兵站不僅要接收中原支援的物資,還包括華北、冀魯豫,甚至華東、晉察冀那里的,不論是軍隊,還是地方支援的槍支彈藥、糧秣、生活用品等,都運到商丘中轉。從此,利用火車這一現代化的運輸工具,開始了緊張繁忙的軍運。
鄧小平鼓勵說:“你們是有功的!”
12月16日,新華社廣播了人民解放軍全部殲滅蔣介石嫡系精銳部隊黃維兵團的消息。最后殲滅杜聿明集團指日可待了。中央軍委、毛澤東仍然十分關心后勤工作,12月20日晚10時發電詢問,給養情況是否已有改善?彈藥準備如何?望告。全軍上下,對于支前運輸保障供應,不敢稍有松懈。
1949年新年前,大批被俘國民黨軍官、高級將領被押解到商丘。一天,國民黨軍兵團司令官黃維、副司令官吳紹周等高級戰俘坐在商丘兵站門口,把頭垂得低低的,惶恐?羞愧?群眾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兵站開始由向前方送彈藥、糧秣,變為主要向后方輸送俘虜軍官和繳獲物資了。
1949年1月7日,華東野戰軍經4晝夜激戰,于1月10日全部殲滅了杜聿明集團,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前線司令部發言人談淮海戰役勝利時說:“這一次有歷史意義的大決戰中,由于中共中央毛主席、朱總司令及中共華東局、中原局的正確領導,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和中原、華東、華北地方軍并肩作戰,各戰場兄弟部隊協同配合,華北、華東、中原三大解放區千百萬人民全力支援,我軍終于取得空前的偉大勝利。”
兵站清點物資時,僅商丘兵站還庫存炸彈1811箱,82迫擊炮彈8箱,炸藥38箱,79步槍子彈l443箱,汽油595桶,雷管2箱,糧食、布匹依然堆積如山。
1月中旬,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和其他首長乘坐6號包車從徐州來到商丘。中原局將在商丘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政委視察了兵站工作,詳細地詢問了彈藥供應情況,高興地笑了,鼓勵說:“打這樣大的仗,幸好彈藥充足,補充及時,現在竟然還有庫存,你們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