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難忘謀民利夕陽更艷紅——記隨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李克申
難忘謀民利夕陽更艷紅——記隨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李克申
作者:陳曉林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4-01 瀏覽次數:8325
隨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是李克申退休后擔任的第三個職務了。
李克申退休前是隨州市副市長。退休后,他先后擔任過市支援寧西鐵路建設辦公室主任、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每一個崗位上,他都以滿腔的熱情、忘我的奉獻,留下一串串讓人難忘的故事。
隨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是李克申退休后擔任的第三個職務了。
李克申退休前是隨州市副市長。退休后,他先后擔任過市支援寧西鐵路建設辦公室主任、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每一個崗位上,他都以滿腔的熱情、忘我的奉獻,留下一串串讓人難忘的故事。
一處交通涵
2000年春,李克申剛從隨州市副市長職位上退下來,就被推舉擔任支援寧(南京)西(西安)鐵路辦公室主任。
寧西鐵路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項目,全長1076公里,其中在隨州境內的正線和聯絡線長89.66公里,經過淮河、小林、厲山等六個鎮。
高城鎮雷氏祠村梨子園居民點的整體搬遷,是個大難題。鐵路線切斷了居民點唯一的通道,19戶70多名鄉親進出只能繞道而行,生產和生活極不方便。李克申實地察看后,發現這是設計單位設計時遺漏的問題。但要更改談何容易?
“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好!”李克申說。此后,他和同事一道,跑西安、下武漢,三進總指揮部,四訪設計單位,呈報相關文件20多份。2002年7月,寧西鐵路總指揮部終于下發文件,同意在此處增建一座交通涵,同時對村民整體搬遷給予補償。居民聞訊,欣喜若狂,年過花甲的雷守炳老人高興地說:“這下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感謝李主任為我們造福啊!”
類似的事情舉不勝舉。鐵路工程凝聚著建設者的艱辛勞動以及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傾力支持。每逢重要節日,李克申都要帶領支鐵辦干部到施工一線慰問建設者。鐵路建設單位利用其先進的技術和機械設備,為地方修建了一大批“致富路”、“連心橋”、“友誼庫”,有力地推動了鐵路沿線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其間,李克申撰寫的《建好寧西鐵路聯絡線,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調研文章,榮獲中國改革開放征文一等獎。
一座紀念碑
2002年9月,李克申又接受了新的任命:擔任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從此他與老區人民結下不解之緣。
2004年春,李克申在隨縣草店鎮了解到一段往事:1949年3月17日,中共草店區委書記張子儀、區長王庭義等五位同志為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在當地帽兒坡壯烈犧牲。1954年,草店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提議為這些烈士建一座紀念碑。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件事情被擱置下來了。李克申和老促會的同志多方奔走,籌資15萬元,于2004年夏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起紀念碑,了卻了草店人民50多年來的一個心愿。
宣傳老區是搞好老區建設的先導。2003年,李克申在《隨州日報》上連續發表了《繼承老區精神,推動老區建設》等六篇文章,提高了老區工作的影響力。2004年9月,李克申和老促會的同志們征編、撰寫的革命歷史詩歌集《老區頌歌》出版問世,該書約50萬字,配照片242幅,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湖北省老促會會長張學奇稱贊:“隨州市老促會出的這本書,內容質量在全省是一流的。”
在任老促會會長期間,李克申和同事們還籌資修葺了洛陽鎮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幫助吳山鎮河西村解決了村民之前只能飲用高氟水的問題;幫助環潭鎮涢陽鳳凰村整修了涢水橋;支持正發公司(現同星農業公司)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帶動農民增收;在廣水市丘陵山區推廣了山場林間土雞散養技術……
一批成果
2008年9月,隨州市委決定籌建市新四軍研究會。李克申被省有關老領導和市委領導點了“將”。
新四軍第五師究竟在哪里建軍?長期以來,史學界有“隨州洛陽九口堰”說、“安陸白兆山彭家祠堂”說等多種說法。市新四軍研究會成立后,以此課題作為工作的突破點。李克申帶領同事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并赴北京、南京、武漢等地走訪健在的五師老同志,證實洛陽九口堰就是新四軍第五師的建軍地。2009年9月,中國新四軍研究會主辦的《鐵軍》雜志發表了李克申撰寫的《新四軍第五師九口堰建軍》的研究文章,澄清了這個爭議多年的問題。不久,九口堰被確定為湖北省和隨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不久,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被補充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一期名單,景區建設將得到國家持續的支持。
2009年,李克申應邀參加了鐵軍雜志社在南京舉辦的慶祝渡江戰役勝利60周年報告會;應邀赴北京參加了李先念同志誕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當年清明節,李先念同志夫人林佳楣、任質斌同志夫人胡志學、湖北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王群等一行20余人來到九口堰調研,他們對九口堰紅色旅游規劃十分滿意。之后,王群向湖北省政府申請專款啟動了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的二期工程建設。九口堰紀念館還獲贈了由湖北省新四軍研究會制作的、價值13萬元的第五師歷史展板190余塊,豐富了紀念館內容。
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政委張體學,解放后擔任湖北省省長,深受人民的愛戴。上世紀60年代,張體學在隨縣洪山鎮蹲點三年。為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德,發展紅色旅游,在玉龍公司董事長李祖剛倡議下,李克申帶領研究會與玉龍公司合作,歷時一年多時間,收集了張體學在隨期間大量的實物和文字、圖片。2010年11月,“張體學在隨縣”紀念館在玉龍溫泉景區落成,受到廣泛關注。
一種本色
勤奮務實,敏銳剛毅,敢于擔當,榮辱不驚。這是人們對李克申的評價。
李克申在職期間,先后任公社黨委書記、區委書記、市長助理、農委主任、副市長等多種職務,退休后又擔任了一些社會職務。崗位在變化,但李克申為人做事的本色始終不變。他說,當官之人千萬不可忘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書法是李克申的業余愛好。閑暇之時,他潑墨揮毫,作詩言志,自得其樂。在長期的積累中,他領悟到傳統書法藝術的神韻,他的多幅書法作品不僅在多個書法展中展出,還被炎帝神農故里紀念館和擂鼓墩編鐘紀念館碑林鐫刻,收錄入書。他把自己對家鄉的摯愛、對群眾的深情書寫在一頁頁宣紙上,也牢牢銘記在心中。
李克申出身貧苦的農民家庭,一直保持農民勤勞、樸實的作風。退休后,他在隨州城郊租了幾間舊平房,開了一畝荒地。閑時和老伴一道栽花種菜,養豬喂雞。遇到節假日,就把子女們召集來一同耕耘,體會勞動的苦與樂。一位老領導到他的“耕園”做客后,感慨不已,贈詩一首:
州官成老驥,思根農院中。
難忘謀民利,夕陽更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