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多彩軍營 > 先進軍事文化建設要向強軍目標聚焦
先進軍事文化建設要向強軍目標聚焦
作者:耿衛東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28 瀏覽次數:8374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脫胎于新四軍,是新四軍血脈中的重要一脈。學院的前身是彭雪楓將軍創辦的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又稱“馬背上的學?!保Q生在1938年11月26日,至今已走過了75年的光輝歷程。75年來,幾易校名,歷經了抗大四分校、雪楓軍政大學、華東軍政大學、總高級步兵學校、南京軍事學院、南京高級陸軍學校、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等發展時期,新四軍的一批著名將帥如彭雪楓、陳毅、粟裕、張云逸、張愛萍、宋時輪、張震等,先后擔任過學院主要領導。
學院在全軍和國際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是“將星生起的地方”和”甫將育英之城”。從建院到現在,一直擔負著陸軍中級指揮與參謀任職培訓任務,至今已培養了大批各級指揮軍官和參謀軍官,共和國數百位將軍曾在我院學習深造過。同時,學院還長期承擔外軍學員培訓任務,目前已為100多個國家培養了大批軍事指揮人才。學院的外訓工作分別受到了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的表揚。
文化是民族的根,軍事文化是軍隊的根。所謂先進軍事文化,簡單地講,就是黨領導人民軍隊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包括先進的軍事思想、軍事科技、軍事制度以及軍人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這是體現我軍性質宗旨、職能使命、歷史傳統的文化形態,是提高我軍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和精神沃土,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以來,習主席明確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習主席的重要指示,體現了黨在新形勢下建軍治軍的總方略,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新起點新標準,拎起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綱,主題重大,內涵深刻,立意高遠。目前,一個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的熱潮正在全軍部隊迅速興起。
我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歷來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先進軍事文化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高舉強軍旗幟,把握強軍方向,突出強軍主題,培育強軍文化。
緊緊圍繞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大力培育軍魂文化。軍魂文化的核心就是引導官兵聽黨指揮不動搖,這是我軍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政治優勢。習主席指出,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著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是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最高政治要求。我軍是黨領導下的武裝集團,把聽黨指揮上升到軍魂文化的戰略高度是我軍的創造。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西方敵對勢力把文化滲透作為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把軍隊作為滲透的重點,“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的錯誤政治觀點時有出現,我們必須把“堅定信念、鑄牢軍魂”作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靈魂工程扭住不放。培育軍魂軍文化,首先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強軍目標重要思想,引導廣大官兵加深對強軍目標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讓強軍目標內化為堅定信念,外化為自覺行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保持頭腦清醒,認清前進方向。要引導廣大官兵充分認識到,強軍夢是國家的夢、軍隊的夢,也是每個官兵的夢。個人的理想抱負只有融入到偉大的強軍實踐中去,才能追夢圓夢,創造出個人精彩的軍旅人生,從而激發起建功軍營、獻身國防的政治熱情和精神動力。我軍的優良傳統是國之魂魄和軍中血脈,具有鑄魂勵志的強大功能。培育軍魂文化,要堅持抓好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引導官兵從中吸取精神營養,把我軍對黨忠貞不渝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緊緊圍繞能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大力培育戰斗文化。戰斗文化的核心就是引導官兵強化打仗思想、保持打仗狀態、培育打仗精神、提高打仗本領。戰斗文化是“軍味”最濃的文化形態,是部隊戰斗力生成的精神沃土,也是戰斗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主席多次強調,軍隊要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的標準搞建設抓準備。習主席的重要指示,抓住了建軍治軍的要害所在,體現了我們黨強軍興軍的堅強決心。當前,我國安全面臨的威脅挑戰明顯增多,建設一支敢于亮劍、能打勝仗的人民軍隊,為國家和平發展提供保底手段顯得十分緊迫。培育戰斗文化要向能打勝仗聚焦,重點圍繞五個方面展開:要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思想,堅決克服養嬌兵、養弱兵、養和平兵的傾向;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標準,引導官兵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要強化官兵“天下雖安、忘戰必憂”的備戰意識,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不發的高度戰備狀態;要加強戰斗精神培育,大力提升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氣和聞戰則喜、敢打必勝的軍人特質;要大力促進軍事理論創新。我們必須用求新求變的精神,直面未來戰爭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研究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深度把握現代戰爭的特點規律,深刻認知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不斷提高我軍信息化條件下的威懾與實戰能力。
緊緊圍繞作風優良這個強軍之基,大力培育鐵律文化。鐵律文化的核心就是引導官兵強化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意識。習主席指出,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軍隊要牢記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必須保持嚴明的作風和鐵的紀律。從嚴治軍需要加強管理,也需要文化的熏陶。在中華民族傳統武德文化中,有許多從嚴治軍的思想精華,比如“師出以律”、“慈不掌兵”等,我軍著名將帥也有很多從嚴治軍的論述,這些都是鐵律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鐵律文化落地生根、入腦入心,以此來引導和規范官兵的言行。
從我軍當前實際情況看,培育鐵律文化應重點圍繞三個方面展開:要按照“標準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持續解決好“四風”問題,并通過建章立制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要堅持以紀律建設為核心,強化官兵號令意識,培養部隊嚴守紀律、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的良好作風,切實解決管理松懈、作風松散、紀律松弛的問題,保持人民軍隊長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大力宏揚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生死的博弈,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浮夸,必須宏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科學精神和工作作風。
我們學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淀了厚重的軍事文化底蘊。早在建校之初,首任校長彭雪楓將軍就提出了要培養“懂政治的軍事家,會軍事的政治家”的辦學目標;解放戰爭時期,張云逸老校長又提出了“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辦學指導方針;最讓學院引以為豪的是1953年毛主席親自為學院題寫訓詞,勉勵廣大師生要立志成為“全軍在步兵方面掌握現代軍事技術的模范和領導者”。我軍十大元帥大部分曾親臨學院視察并親筆題詞;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澤民主席兩次為學院題詞,胡錦濤主席對學院的外訓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領袖的教導、將帥的題詞、前輩的辦學思想,以及鐵軍精神和抗大精神,都是學院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寶貴財富。
學院十分珍愛這些紅色資源,注重從學院歷史本源中尋求文化的根基,從學院歷史脈絡中構筑文化筋骨,從學院歷史積淀中挖掘文化內涵,明確提出“優良傳統是血脈,要代代傳承;優良傳統是法寶,要珍惜愛護;優良傳統是經典,要永遠念誦”。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形成了“以正治校、以奇謀兵”的兵略文化氛圍,打造了以“雪楓”文化為特色尚武文化品牌,教學過程始終貫穿了“學戰史、講戰例、憶戰將、論戰法、用戰器”的主線,經常開展“講傳統、話使命、做傳人”的主題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學員敢于亮劍的戰斗精神、多謀善斷的指揮素養和聞戰則喜的軍人特質。近10年來,學院十分重視美化和武化校園環境,主要文化建設成果可以概括為“五個一”:
一座場館一部史。學院建有院史館,每個教學系和學員隊建有榮譽室。院史館和眾多的榮譽室,已成為展示學院、學科、學員隊發展歷程與發展成就的生動史書。
一尊雕塑一本書。學院建了毛主席訓詞雕塑,建了14位老校長的雕像和我軍一些經典戰例的雕塑墻,每尊雕塑都是一部值得品味的教科書。
一條兵法一篇文。在學院辦公教學區東側,有一個由65塊奇石組成的兵法園,每塊奇石上都鐫刻著一條兵法,佇立其前,就象在與古代軍事家們對話。
一展燈箱一堂課。在學院主干道兩旁設置了27展燈箱,分別展示著領袖和將帥為學院的題詞和學院重大活動、主題教育剪影。一展展燈箱,既是學院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了教職員工思想政治上的一盞盞“導航燈”。
一塊豐碑一面旗。在學院辦公教學區西側,有一座由6塊大理石組成的藝術雕塑,每塊大理石上鐫刻著學院的名師、名作、名生等,在大家的心目中,這里的每一塊石碑都是一面令人敬仰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