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將星追蹤 > 兩授上將的洪學智
兩授上將的洪學智
作者:歐陽青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3-26 瀏覽次數:8325
洪學智在前線作戰時智勇雙全,所到之處,無役不功,可謂戰績累累。不僅如此,他還是后勤戰線上出類拔萃的名將。1955年,毛澤東授予洪學智上將軍銜。1988年,鄧小平授予洪學智上將軍銜。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唯一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續寫了自己革命軍事生涯的最后傳奇。
洪學智上將
在開國上將中,洪學智年紀輕,但革命資歷卻不淺,1929年,16歲的他參加了著名的商南起義,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洪學智涉獵的工作領域遍及軍事、政治、后勤、裝備、教育乃至國民經濟領域。他戰斗的腳步,從大別山到四川到陜北,從冀中到蘇北,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中國鴨綠江到朝鮮三八線。所到之處,無役不功,可謂戰績累累,功勛卓著。
紅軍時期,洪學智主要擔任政治領導職務。從1932年10月起,到抗戰前夕,他先后擔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直屬重機槍連指導員、第二十九團第一營教導員、第七十三師第二一七團政治處主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而且,完成從連指導員到軍政治部主任的7級跨越,洪學智僅用了兩年時間??箲鸢四觊g,洪學智前一半時間擔負軍事教育工作,從抗大學員隊隊長兼軍事教員,到抗大分校副校長;后一半時間擔任軍事指揮工作,從新四軍鹽阜軍區司令員,到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洪學智主要擔任軍事指揮工作,從東北人民自治軍鐵道司令、遼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到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三軍軍長,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姑涝瘧馉帟r期,洪學智一直擔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主要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后勤工作。尤其是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如何進行現代后勤工作,洪學智開拓創新,成就斐然,成為后勤戰線上一位出類拔萃的名將。
前線作戰智勇雙全
長征時期的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時,擔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的洪學智,奉命先后給紅一方面軍送去了4批糧食和牛羊。負責紅一方面軍糧食供應的劉少奇高興地說:“你們送來的糧食、牛羊和慰問品,可解決了大問題?!?/span>
1936年6月16日,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到瞻化時,洪學智想方設法找到了當地和紅軍友好的一位頭人,請他幫忙籌備了28萬斤糧食,還有牛羊、鞋子、帳篷等。洪學智又組織了200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在道路兩旁歡迎紅六軍團部隊。
抗戰時期的1941年10月,洪學智由歸屬新四軍的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長調任新四軍鹽阜軍區司令員,從軍事教育戰線又回到軍事指揮崗位。為了建立地方武裝力量,洪學智下大力籌辦教導隊,培訓基層干部,然后將這些經過訓練的干部撒下去,在縣、區、鄉各級層層辦訓練班,自下而上,逐級組織發展地方武裝。
1942年春節,瀕臨黃海的鹽阜河湖港叉地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海風刮起,腥咸肆溢。洪學智利用這一時機,組織全區地方武裝統一行動,抓捕漢奸,襲擊偽保安團,取得殲敵1400余人的戰果,隨后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無惡不作、民憤極大的淮安縣偽保安團團長楊文錦。這次反清剿行動,既打擊了日偽軍在鹽阜地區的偽化丑行,又震懾了偽軍,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新組建的地方部隊,振奮了民心。9月,鹽阜軍區成立一周年時,洪學智從全區各縣獨立團和區教導大隊抽出12個連隊,請代軍長陳毅等領導檢閱。陳毅檢閱后連聲稱贊說,這支武裝訓練有素,有戰斗力。經過洪學智等領導的艱苦努力,一年時間里,鹽阜軍區地方武裝發展到8個團和1個營共5000余人;鹽城、鹽東、阜寧、阜東、建陽、漣水、淮安、濱海等9個縣都組建了獨立團,鄉一級還組建了連或排。
1943年2月,洪學智調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沒幾天,日偽軍2萬余人便分批多路對鹽阜區實行拉網式掃蕩。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準備親率師部及地方黨政機關跳出包圍圈,向山東靠攏。洪學智則建議向東邊沿海灘涂轉移,因為那里蘆葦、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回旋余地大,利于我,不利于敵。黃克誠經過慎重考慮,采納了洪學智的意見。2月17日至26日,日偽軍由南而北,由西向東,對鹽阜區分進合擊。洪學智帶兩個連、一個偵察隊和兩部電臺,協助黃克誠指揮第三師靈活轉移,分散隱蔽,內外配合,交替作戰,使日偽軍合擊撲空。27日至3月13日,日偽軍轉入分區清剿。第三師各部則在周旋中積極打擊日偽軍。從3月14日起,日偽軍開始逐步撤退。洪學智協助黃克誠指揮部隊展開全面反擊,先后進行單家港、陳家集戰斗,殲日軍400余人。3月31日,洪學智率特務營兩個連直接參與指揮了第二十四團拔除日軍八灘據點的戰斗,殲日軍200余人。至4月14日,歷時50余天的鹽阜區反掃蕩,共殲日偽軍1800余人,攻克據點30余處。
1944年春,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鞏固與擴大根據地的指示和新四軍軍部的部署,洪學智協助黃克誠領導第三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對當面日偽軍展開攻勢作戰。4月,發起高溝、楊口戰斗,拔除日偽軍據點14處。5月至10月,發動濱海地區攻勢,先后攻克陳家港、合順昌、青龍港等據點,收復了鹽、棉基地合德鎮和運河線上的重要據點林公渡。
1951年1月,時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的洪學智
1945年4月15日,在洪學智建議下,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批準發起阜寧戰役,并指定他為阜寧戰役前線總指揮。阜寧地處蘇北平原,南臨鹽城,西臨兩淮,北與連云港接壤,背靠射陽河,是(南)通(贛)榆公路和大運河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盤踞阜寧城及其外圍地區的偽軍第二方面軍孫良誠部所屬第五軍王清翰部及地方軍警,共3400余人。偽軍在城內外設有大小據點21個,每個據點都筑有圍墻、水圩和5個以上的炮樓。經過偵察分析,洪學智決定集中第八、第十旅等部共11個團的兵力,采取分割包圍,先打阜寧城北外圍據點,然后攻城的方案。
4月24日午夜,阜寧戰役打響。戰斗不到10分鐘,攻擊頭灶據點的第八旅一部,就殲滅據守的偽第三十三師一個中隊;主攻七灶的第八旅主力,在圩子下一條很深的水溝遭到守軍拼命頑抗,進攻一時受阻。洪學智與第八旅旅長張天云研究決定,集中7門火炮對東南、正南、西南三個方向抵近平射,摧毀了偽軍的炮樓,殲其230余人;據守掌莊的偽軍一個營,被新四軍的強大攻勢嚇破膽,該營營長率200余人繳械投降。與此同時,第十旅也攻克大、小顧莊。25日上午,偽第五軍軍長王清翰率兩個團馳援大、小顧莊,遭到第十旅預伏部隊的迎頭痛擊后,倉皇縮回城內。25日下午,洪學智命令部隊攻城。第八旅第二十二團乘勢出擊,越過護城河突入城東北角,一舉攻占北門大炮樓,控制了制高點。洪學智遂將指揮所移到北門大炮樓上,用望遠鏡觀察城內偽軍動向。他看到駐在城東南天主教堂和耶穌教堂內的偽五軍軍部附近,偽軍正在搶修工事,考慮到不能給敵人以喘息之機,隨即與兩個旅的領導商量,決定部隊馬上出擊。接著,洪學智命令第八旅第二十二團向大街以西地區進攻,第二十四團向大街以東地區進攻,鹽阜獨立團迅速占領南北大街,將阜寧城攔腰截斷。各部隊隨即逐街、逐屋進行爭奪,不少戰士端著刺刀與偽軍展開激烈的白刃格斗。王清翰及其第三十三師師長孫建言見大勢已去,遂于26日凌晨乘大霧逃竄,剩下的偽軍紛紛投降。至此,歷時36個小時的阜寧戰役勝利結束,新四軍斃傷偽軍339人,俘偽軍副師長以下2073人。阜寧之戰,切斷了聯貫蘇北與蘇中的(南)通(贛)榆公路,給偽軍孫良誠部以沉重打擊。與此同時,洪學智取得了指揮部隊攻城作戰的寶貴經驗。
8月27日,洪學智奉命指揮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和特務團發起淮陰戰役?;搓幨菄顸h江蘇省政府所在地,也是分割八路軍蘇北、蘇中、淮南、淮北抗日根據地的一顆釘子。該城城墻高8米,三面臨水,城固水深,易守難攻。洪學智采用剝筍戰術,首先利用兩天時間掃清淮陰城外圍據點,對該城構成了包圍之勢。為了減少傷亡,洪學智利用統戰關系,打算不戰而屈人之兵?;搓幙h長既與新四軍有良好關系,又與守城的國民黨軍第六軍第二十八師師長潘干臣有拜把兄弟關系。洪學智就讓縣長派人送信,勸潘干臣率部陣前起義。但潘干臣不相信新四軍的攻城能力,不予理睬。于是,洪學智發動群眾準備幾百副梯子作為登城工具秘密運到城下隱蔽起來,同時完成了攻城的各項準備工作。接著,9月6日下午,洪學智指揮部隊對淮陰城正式發起總攻,以第十旅第二十八、第三十團從東南門,以第二十九、特務團從西南門發起沖擊。在炮火掩護下,各團架起梯子勇猛登城,前仆后繼,反復沖殺,終于登上城墻沖入城內,并迅速擴大戰果,奪取了城墻各個制高點。經3小時激戰,擊斃偽軍師長潘干臣,俘偽軍師參謀長以下約9000人。
9月15日,洪學智又奉命指揮新四軍第三師第七、第八旅攻打淮安城?;窗彩剀姵龂顸h軍第六軍吳漱泉獨立旅外,還有國民黨軍蘇北挺進軍第三、第八縱隊,保安第五團及第八支隊等共約7000人。在進行攻城準備時,洪學智先命第八旅用平射迫擊炮把淮安城墻上的23個炮樓全部予以摧毀;還派人把攻打淮陰用的爬城梯子全部運到淮安城下,分給各攻城部隊使用。9月22日拂曉,洪學智命令第八旅從城西南、第七旅從城東南,向淮安城發起總攻。突擊部隊僅激戰20分鐘,便突破守軍城防,各部迅速相繼突入城內,向守軍實施多路穿插,分割包圍,經7小時激戰,殲守軍5000余人,吳漱泉被當場擊斃,淮安城遂告解放。
1947年2月下旬,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的洪學智,率部參加“二下江南”作戰。在城子街戰斗中,洪學智指揮部隊兵貴神速,踏著沒膝深的積雪,以一夜60公里的速度強行軍,于次日堵截住國民黨“王牌軍”新一軍第八十九團。經一天戰斗,給第八十九團以殲滅性打擊,俘虜該團團長曾琪。
1947年夏季攻勢作戰,洪學智奉命統一指揮第六縱隊、獨立第三師和東總直屬的兩個炮兵團,奪取天崗、攻克江密峰,殲滅國民黨軍保安第七團,俘虜該團團長張連錫。接著,洪學智又率第六縱隊主力和獨立第一師追殲由小豐滿逃往吉林的國民黨軍新編第三十八師第一一二團。經一天圍堵,全殲第一一二團,擊斃該團團長張潔之。
1947年冬季攻勢作戰,洪學智指揮第六縱隊先在南下行軍途中,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二〇七師一個團,后在公主屯戰斗中,擔負殲滅東下洼子等地國民黨軍第四十三師第一二八、第一二九團的任務。經三天激烈較量,全殲這兩個團。接著,洪學智又奉命率第六縱隊主力,與第四縱隊密切協同,攻克遼陽,解放鞍山。
1949 年1月平津戰役,時任東北野戰軍第四十三軍軍長的洪學智,奉命以軍主力配合兄弟部隊包圍北平,以第一二八師擔任天津攻堅戰總預備隊。為了確保打好天津這場硬仗,洪學智專門到第一二八師布置任務、進行動員。結果,第一二八師在市區街巷戰斗中,以傷亡54人的極小代價,殲國民黨軍8441人,圓滿完成了戰斗任務。
洪學智作為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和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三軍首任軍長,為把這支部隊打造成解放軍第一流的著名王牌軍之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949年4月,洪學智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渡江、衡寶、廣東、廣西等戰役,廣州解放后,兼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1950年,洪學智參與指揮海南島登陸戰役和解放萬山群島之戰,同年8月,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調往東北邊防,準備赴朝作戰。
1955年10月1日,洪學智(左起)與肖華、粟裕、陳賡在天安門城樓上
后勤戰線成績斐然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方勤務司令員。從舉國開展“炒面運動”,到利用偏方治療士兵們的夜盲,奪回屬于“志愿軍的月亮”,從戰役供給到戰術供給,在美軍每天數百架飛機的密集轟炸中,在遍布定時炸彈、凹凸不平的道路上,志愿軍后勤指戰員以一往無前的大智大勇,前赴后繼,出生入死,發明了“片面運輸”、“頂牛過江”、“合并轉運”、“水下橋”等巧妙的運輸戰術,建立起一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后勤補給網,為前線數十萬將士提供源源不絕的保障供給。洪學智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在美國空軍瘋狂的空中“絞殺戰”中建立起來的一條比較正規化、統一的網狀戰斗化后勤,作出了特別突出的貢獻。
洪學智這個后方勤務司令員正是通過戰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才歸納出現代后勤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志愿軍在經歷了連續五次進攻戰役之后,深深認識到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4月下旬,洪學智在奉彭德懷之命回國向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匯報前線基本情況時說,作為現代戰爭的朝鮮戰爭是立體戰爭,在空中、地面、海上、前方、后方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戰場范圍廣,情況變化快,人力物力消耗大。戰爭不僅在前方打,而且也在后方打。現在,美軍對志愿軍后方實施全面轟炸,就是在志愿軍后方打的一場戰爭。后方戰爭的規模,不僅決定了前方戰爭的規模,而且也決定了前方戰爭的勝敗。只有打贏了后方的戰爭,才能保證前方戰爭的勝利。后勤要適應這一特點,就需要軍委給志愿軍增派防空、通信、鐵道、工兵等諸兵種,在后方進行聯合作戰。而且,需要成立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統一組織后勤供應和指揮后方諸兵種聯合作戰。周恩來對洪學智的分析非常贊同,表示軍委盡快研究、采取措施。一個月后,中央軍委作出《關于加強志愿軍后方勤務工作的決定》,提出了一系列組織措施,決定立即成立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直接受志愿軍首長領導,由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為政治委員。
在邊打邊建的戰爭實踐中,洪學智組織志愿軍各級后勤主要采取了五項措施:一是大力改善后勤裝備和武器裝備;二是大量增加后勤保障力量;三是及時調整后勤組織形式和保障結構,有效地形成后勤指揮、業務管理、通信聯絡一體化的保障系統;四是大規模構筑后勤防御設施;五是結合戰爭實踐培養大批后勤干部,有效地提高了后勤干部的業務能力。
1952年5月31日,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在漢城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認:“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蘇聯專家對志愿軍鐵道兵發明的“頂牛過江”等成果倍加贊賞,認為這些成果如果出現在蘇聯,一定會獲得重大科學發明獎。若干年后的1975年,美國出版的大百科全書也不得不承認:“共產黨中國軍隊的后勤系統……在朝鮮戰爭中顯示了令人驚奇的對作戰部隊進行補給的能力?!?/span>
1953年7月底,彭德懷在接受朝鮮最高級的一級國旗勛章后說:“如果真的要論功行賞的話,得勛章的,應該是洪學智?!?/span>
彭德懷之所以能說出這番感慨之言,除了肯定洪學智在志愿軍后方勤務保障方面建立的卓著功勛外,應該是感激洪學智在抗美援朝之初的第二次戰役發起前夕曾救了自己的命。那是1950年11月24日下午至黃昏,美軍飛機在志愿軍司令部駐地大榆洞上空,又是轟炸,又是偵察,機敏的洪學智判斷美軍飛機可能要轟炸大榆洞,于是,決定志愿軍司令部機關第二天一早都上山防空。但彭德懷不信這個邪,堅決不進防空洞。25日一早,急中生智的洪學智索性把彭德懷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作戰地圖先取走,掛在了防空洞里。彭德懷盡管很生氣,但也經不住洪學智的左勸右勸,最終還是被硬推著進了防空洞。沒多大會兒,幾架美軍飛機俯沖過來,朝大榆洞猛扔炸彈。司令部的房子很快燒著了。時任司令部機要參謀的毛岸英不幸犧牲。這一天,彭德懷非常難過,甚至很自責。但堅強的彭德懷仍然下達了發起第二次戰役的命令,以粉碎“聯合國軍”的瘋狂進攻。當晚,彭德懷對洪學智說:“不是你,老夫今日休矣哉!”的確,如果不是洪學智堅決果斷地保證彭德懷的安全,抗美援朝戰史很可能就要改寫。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1956年9月到1959年9月,洪學智先是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接著,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后來,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方勤務部部長。這3年間,他為軍隊后勤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努力。
1959年9月,彭德懷因廬山會議蒙冤,被免去了國防部部長職務,洪學智受到彭德懷錯案的株連,也被免去總后勤部部長職務。從這時起,直到1977年9月,整整18年時間,洪學智的革命軍事生涯陷入低谷。這期間,他被調離軍隊,下放到東北,降職安排工作。先后擔任吉林省農業機械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石油化工局局長?!拔母铩逼陂g還被下放到金寶屯農場勞動改造。
紀念紅軍長征60周年時,洪學智夫婦在家門口合影
兩次授銜續寫傳奇
從1977年8月19日開始,洪學智重新穿上軍裝,革命軍事生涯重又啟航,并充滿著傳奇色彩。在黨的十一大上,不是黨代表,未擔任軍隊實際職務的洪學智,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這可以反映出黨撥亂反正的決心和解放并使用老干部老將軍的迫切愿望。9月22日,洪學智被任命為由中共中央軍委、國務院雙重領導的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原本讓洪學智回總后工作,后考慮他在東北抓了十幾年工業,有組織工業生產的經驗,就派他到國防工辦,希望他能很快抓出成效來。
1979年9月,在中共第十一屆四中全會上,洪學智被增補為中央委員。同年11月,洪學智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80年1月,洪學智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回到20多年前的工作崗位,洪學智心情十分激動,他深知肩上這負擔子的重量。
1982年9月,洪學智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從此,洪學智步入了革命軍事生涯的輝煌階段。
1983年6月,洪學智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簡稱“國家中央軍委”)。于是,新中國成立后,“一個機構,兩個牌子”,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并存、其組成人員完全相同的情況出現了。4名同時當選的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和國家中央軍委委員中,開國上將有楊得志、張愛萍、洪學智等3人。
1985年3月,總后勤部政治委員王平離職,中共中央軍委任命洪學智為總后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9月,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洪學智不擔任中共中央委員,被增選為中顧委委員。這樣,洪學智既在第一線工作,在黨內卻退居第二線,也算一個傳奇。
1987年11月2日,洪學智在黨的十三大上不擔任中顧委委員,繼續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1月21日,洪學智被免去總后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職務。同日,中共中央決定,任命洪學智為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
1988年4月,洪學智繼續當選為國家中央軍委委員。6名國家中央軍委委員中,開國上將只有洪學智1人。這樣,洪學智繼續在第一線參與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1989年11月,洪學智被免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職務。1990年4月,洪學智被免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職務。至此,洪學智成為改革開放之后,唯一同時擔任過兩屆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的開國上將,繼續書寫一個傳奇。
198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授予洪學智上將軍銜,而33年前的1955年9月,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授予洪學智上將軍銜。這樣,洪學智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唯一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續寫了自己革命軍事生涯的最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