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父親——子女心中的豐碑
父親——子女心中的豐碑
作者:陳吉寧 陳海寧 陳南寧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24 瀏覽次數:8331
今年是父親陳興發誕辰100周年。父親的一生,是為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的一生。他不善言辭,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一位老紅軍戰士的責任和堅守。往事歷歷在目,我們謹以此文來追憶和紀念父親。
今年是父親陳興發誕辰100周年。父親的一生,是為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的一生。他不善言辭,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一位老紅軍戰士的責任和堅守。往事歷歷在目,我們謹以此文來追憶和紀念父親。
少年尚武誓滅不平創太平
1913年農歷12月13日,父親陳興發出生于江西省貴溪市古港鎮裴源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村里人習慣叫他的小名“嘎崽俚”。因為家里窮,父親從小就跟祖父一道種田打獵。長年在高山密林里奔波,他練就了過人的體魄和腳力。10歲時祖父對他說:“嘎崽俚,你找個師傅練練拳腳吧,有了功夫就不怕地主老財欺負了。”原來,祖父認識一位流浪江湖的義和團拳師,此人雖已60多歲了,依然臂力驚人,身手敏捷。他一個人住在村西山腳下的一間破茅屋里,以打鐵為生,人們都叫他周大錘。周大錘有一次病的很厲害,是祖父冒著生命危險爬到懸崖上采來草藥,連續幾天日夜服侍,使他轉危為安。為了答謝祖父,周大錘同意教父親武藝,并千叮萬囑父親嚴守秘密。就這樣,父親從10歲拜師,直至17歲參加革命,天天三更起床,跟周大錘刻苦習武。
1929年底,方志敏、邵式平的隊伍開進了裴源,土地革命掀起了高潮。父親瞞著祖父母報名參了軍,當晚告別時師父語重心長地說:“嘎崽俚,紅軍是咱窮人的隊伍,它是掃除天下不平,創建窮人的太平,干這樣的事,值!”
父親隨紅軍走后,反動勢力還鄉團卷土重來,祖父母等6位親人先后被敵人殺害。
1933年1月,紅十軍調中央蘇區,歸建紅七軍團。同年6月,父親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在尋淮洲、蕭勁光、粟裕、劉英等首長的直接領導下,任紅七軍團十九師五十六團特務連連長。1935年,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營長。北上失利后,父親隨粟裕等人轉入紅軍浙南挺進師。在一次戰斗中,父親被敵軍子彈打進左眼,穿過大腦,頭負重傷。粟裕以為父親犧牲了,非常沉痛。
1936年父親傷愈后,跟隨陳毅在贛粵邊游擊隊與敵人英勇斗爭。
出生入死鐵骨錚錚唱大風
新四軍成立后,父親在陳毅身邊做警衛工作。由于他的機智勇敢,許多情報傳遞都交給他完成。他經常出入敵人封鎖線,一會兒是商人,一會兒又是農民;一會出現在城市街頭,一會兒又消失在田園密林。父親的行蹤只有少數領導知道。
有一次為了送一份情報,父親與戰友們抬起棺材大模大樣地走到了敵人關卡?!罢咀?!干什么的?停下來檢查!”
父親一身壽衣,沮喪著臉說:“出殯!”
“打開棺材看看!”敵人舉起刺刀就要撬棺蓋。
“是麻風病死的,還要看嗎?”
“還不快打開!少啰嗦!”
棺蓋打開了,一陣惡臭沖鼻而來,敵人嚇得連連后退,揮揮手吼道:“快滾快滾!”
陳毅聽完這件事后,一拳捶在父親肩上說,只有你能想出這個鬼主意!不茍言笑的父親也禁不住樂彎了腰。
父親不聲不響地挑上七八個敵人的長槍,再加上自己砍的一擔柴,默默地走在他們中間。他一路走,一路觀察地形和敵人的舉動,尋找脫身的機會。在過一處石崖時,父親突然抽出扁擔,抖落槍支和柴禾,呼呼幾扁擔,就將七八個敵人打倒,然后縱身滾下崖坡,逃得無影無蹤。
像這些驚心動魄的事,在父親身上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馬不解鞍平凡工作見真情
1949年上海解放,組織上安排父親擔任華東軍區交際處副處長兼軍區第一招待所所長。然而,他卻強烈要求回江西老家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1952年,組織上安排他到革命老區寧岡縣工作。寧崗,是父親非常熟悉的地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父親曾跟隨陳毅在此打游擊。這里,有可親可敬的蘇區人民,有父親浴血奮戰的山山水水。到這里工作,他很高興。
坐汽車到達吉安后,父親步行100多公里趕到了寧岡礱市鎮。第二天一早,父親就向縣長請求工作,當他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軍禮后,縣長受寵若驚地說,“使不得,使不得,你是革命功臣,我們得向你學習才對。”縣長再三挽留父親在寧岡縣政府工作,他就是不肯,最后到縣供銷社任主任。
父親和職工們一道挑起貨郎擔,跋山涉水走村串戶,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凡的成績,先后獲全省供銷社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模范共產黨員等稱號。
有一次,父親挑著擔子去一處山鄉送貨,意外地碰上了當年掩護他脫險的老鄉黃天茂,兩人高興地喝了一夜酒,第二天還醉倒在水塘方屋邊。職工們都說,這個老紅軍就像個老農民。別看他是一等革命殘廢軍人,就連我們也不如他健壯。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父親擔任外圍警衛。負責毛主席警衛工作的汪東興見到自己紅軍時期的副班長,非常驚訝。在知道父親的情況后,汪東興主動提出為父親聯系調動崗位。父親堅決拒絕了,他說:“很多同志性命都丟了,連尸體都找不到了,我能有現在已經很知足了,我沒有任何困難?!?/span>
1977年,父親被邀請參加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與中共江西省委、省軍區組織的全省紅軍長征老干部一道乘專列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在京期間,父親先后到蕭勁光大將、粟裕大將家做客,戰友重逢,喜不自禁!
1980年初,父親因頭部槍傷復發去世。同年國家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稱號。
“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备赣H生前,常以甘祖昌將軍的這段話自醒,這段話也代表父親的心聲。戰爭年代,他們出入槍林彈雨,浴血奮戰,為新中國建立作出了貢獻;解放后,他們放棄城市優越生活,回到家鄉、回到農村,到邊遠山區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父輩們心系群眾、革命到底的精神,對我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要弘揚父輩們的優良傳統與作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家為人民多做貢獻,這也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