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心的指針
作者:劉麗群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21 瀏覽次數:8329
指導員殷星講評祭掃烈士陵園活動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2013年的這一天65565部隊67分隊的官兵們在早飯后,就扛起掃把、鐵鍬,拿著鐮刀,捧著花束,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拜逝去的英靈。每年清明節,他們都會來這里,今天不同的是,修繕后的每位烈士墓碑上的碑文還沒有刻寫,但即便刻字,這個烈士陵園里的100多位烈士,也大多為無名烈士。
鴨綠江邊的感動
肅穆的陵園里靜悄悄的,官兵們默默無語,神情凝重,他們把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得干干凈凈。仰望藍天下那刻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指導員殷星滿含深情代表全連官兵說出肺腑之言:
今天,我們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撫今追昔,飲水思源。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向先烈們表示深切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回眸63載,看茫茫山岳,重重關河,旌旗刀槍,烈火硝煙,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是你們懷揣共產主義理想,高唱著《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軀在三八線上筑起了鋼鐵長城,宣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李際均中將曾說過:“我們是以先烈的血淚洗面才得以容光煥發的。”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正是建立在當年志愿軍戰士們用生命和鮮血奠定的基礎之上。
先烈們,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你們的豐功偉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官兵們緩緩走向烈士墓碑,脫帽,獻花,莊重的軍禮敬給那些逝去的戰友們。
當指導員殷星單膝跪地把象征“不畏艱難、互敬互愛”為花語的非洲菊放在烈士墓碑上的那一刻,他心中涌起的是對烈士品格的敬重。通往烈士陵園的崎嶇山路,就是當年志愿軍戰士們奔赴朝鮮戰場的道路。這個烈士陵園就像一座無聲的軍營,志愿軍戰士們用生命見證了鴨綠江邊的硝煙戰火,也用自己的鮮血解讀了忠誠與血性。
連長周寧博帶領大家重溫入伍誓詞
緬懷先烈
官兵們佇立在烈士陵園,唱響《當兵來到三十九集團軍》,“一直往東走,用雙手拉起太陽。一直往北走,讓熱血點燃冰霜。當兵來到了咱三十九集團軍呦,青春跳動在練兵場上。陜北的火種,抗日的脊梁,紅十五軍團的軍魂,血脈里流淌,陜甘邊的土黃,鄂豫皖的花香,關東大地上百煉成鋼。想一想,先輩們血戰疆場,先鋒勁旅,血火中軍旗飄揚,能征善戰,英勇頑強,集團軍給了咱驕傲和榮光……”
戰爭給全人類的啟示是流血和死亡,流血和死亡的最高境界是獲得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威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就是63年前那場抗美援朝戰爭奠定的。當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拿著落后的武器與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作戰時,志愿軍用鮮血澆鑄的精神高地和這場戰爭帶給了積貧積弱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尊嚴,同時也給被人歧視慣了的中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耀。
當年高唱《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的老兵精神不死,他們是共和國永遠的精神高地。今日站在鴨綠江邊高歌《我的祖國》《英雄贊歌》《中國軍魂》《強軍戰歌》的官兵們,追憶戰史,緬懷先烈,他們再次把心中最美的歌兒唱給祖國媽媽。
連心橋上的歌聲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官兵們唱的那首《英雄贊歌》,是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赴朝創作人員伴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踏上了朝鮮戰場,巴金深入志愿軍中,回國后寫出了中篇小說《團圓》,后于1964年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其中的插曲《英雄贊歌》,與其說是一首歌曲,還不如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電影音樂現象,因為每當《英雄贊歌》被唱起時,人們眼前浮現的都是哥哥王成緊握爆破筒和妹妹王芳在戰火中引吭高歌的情景。
“烽煙滾滾唱英雄”的歌聲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就連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一天晚上,當時在文化部和中國作協任職的劉白羽接到了周總理打來的電話,周總理說:“我想作家一定要到火熱的斗爭中去,你們不都是到了火熱斗爭中才寫出了新的作品嗎?巴金帶了個頭,他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寫出《英雄兒女》那樣好的作品。”
這些駐守在祖國北疆的官兵們,除了繼承自身的光榮傳統、傳唱軍旅歌曲之外,也在汲取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養份,他們學習了為原迪慶軍分區副司令員龔曲此里譜寫的歌曲《雪山赤子》,還學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井岡山上太陽紅》《雅魯藏布江情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等具有不同地域風情特色的歌曲。
指導員殷星演唱《井岡山上太陽紅》
指導員殷星指揮連隊合唱《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
官兵們演唱《雅魯藏布江情歌》
《穿越硝煙的迷彩》中“軍人的字典找不到失敗,軍人的名義為了戰爭而存在”,《送你一枚小彈殼》中“戰士的性格就是這樣,它會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噴涌出那一腔烈火”,《過雪山草地》中“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還有《當那一天來臨》中的“和平年代也有激蕩的風云”,這些歌曲都見證著時代,記錄著時代,更反映著時代。有生命力的歌曲是因為來源于生活和現實,反映官兵的心聲,所以,才隨著歲月的腳步走進新時代,這是藝術的根,也是歌曲的魂。
列兵肖陽唱得最多的是關于“媽媽”的歌,當他拉著指導員殷星的手唱起《疼愛媽媽》和《媽媽》這兩首歌時,殷星記憶里最后一次與母親見面,是他2003年入伍在火車站的月臺上,他記得母親哭成了淚人,而這一別竟成為母子的最后一面。母親在他入伍后不久就在車禍中離世。當他得知此消息時,母親的后事都已經辦完了。他把這一痛苦深深藏在了心底,化悲痛為勤奮,他以總分496.5分的優異成績在當年的戰士考學中位列榜首,以此來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在2009年和2013年中俄聯合軍演時,擔負警勤任務的官兵們曾背著十字架訓練,汗水砸在地上,軍姿卻在這些艱苦的訓練中變得越來越挺拔。在默默無聞的站崗、執勤、巡邏中,他們懂得了什么叫無私奉獻。在長達七八個小時的站崗過程中,僅靠一瓶水、一個面包充饑,但是,就是再累也會挺起脊梁,再苦也不會忘記他們代表的是中國軍人。
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這一天,他們唱起《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中國軍魂》和《我是中國人》這些歌曲時,他們心里在感懷當年志愿軍將士們付出的同時,也用歌聲傳遞了共和國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這些逝去的生命,正如那首《江山》所唱:“共產黨打天下,坐江山,一心為了老百姓的苦樂酸甜,謀幸福,送溫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寧團圓,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軍營里的鐵骨脊梁
英雄輩出的團隊孕育的是不朽的精神,傳唱軍歌的連隊培育的是頑強的毅力。因為軍營里有這樣一批敢打硬仗、敢帶頭爭先的男子漢,所以,才有了考核比武中的優異成績,然而,在成績的背后卻是常年累月的默默無聞和苦中作樂。
四級軍士長胡范仁是山東臨沂人,1983年出生,他在信息化裝備列裝部隊后,帶頭學習新教程,改革訓練方法,優化操裝程序,努力踐行“官兵分訓,士官組訓”的大綱要求,成為部隊有名的“四會教練員”。作為一名老兵,他在五公里武裝越野考核中,主動請纓背火箭筒,不僅跑在連隊的前列,還不時停下來鼓勵年輕的戰士。
上士李寶秋,1985年出生,在去年團里組織的單兵專業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帶出了一批優秀的瞄準手,是戰士們的“知心大哥”。來自黑龍江伊春的中士王楊,1988年出生,他給自己訂的人生信條就像他的專業一樣干練、簡潔——“做火炮最明亮的眼睛”。入伍七年,他在執行任務時頭腦敏捷,嚴謹細致,曾參加過五次大型演習,三次被團里評為“優秀指揮士官標兵”。
官兵們清理營區內山體塌方
來自山東德州的中士昝圣濤,1988年出生,他很陽光,也很樂觀,一口白牙與滿臉褶子遙相輝映,成為大家的“開心果”。在日常工作中,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駕駛技術過硬,他總能化險為夷。由于其專業技術精湛,在裝備換季保養,火炮維修檢查等各項工作中,他都能及時排除故障,保持裝備良好的技戰術性能。在今年備戰演習的日子里,他深受鼻炎的折磨,特別是演習地域漫天的沙塵,使他的病情迅速惡化,但在手術僅五天后,他就迅速返回演習地域。
上士鐘祥智來自湖北監利,1984年出生,這位炊事班長是煙熏火燎侵蝕不掉他的爽朗,菜刀圍裙消磨不掉他的激情。在他的指導下,一批又一批“伙夫”廚藝大增,小菜做得爽口,主食調理得豐富,副食搭配得合理,衛生管理得到位,在這小小廚房里來不得半點兒小聰明,因為伙食保障直接連著戰斗力,而走出廚房的炊事班還是戰斗員,在團里組織的小散遠單位體能考核中,他們無一人掉隊,全部合格。圍著鍋臺轉,卻轉出了精彩和豐富,在他的心里,戰友親如兄弟。
江蘇徐州籍上士羅輝則是連隊里的“秀才”,每年的春聯都是他親手書就,因而成為連里的“備用文書”。他經常指導戰士們完善各種庫室登記本,并提高連隊日常管理中的各種軟件標準。
站在紅葉鋪滿枝頭的連心橋上,官兵們唱著那首《永遠的家》:“在我的生命中,我比別人多一個家,這個家有眾多的兄弟姐妹,這個家人人都穿著一身綠色的戎裝,這個家就是我親愛的連隊,軍營的陽光照耀我青春年華,威武的正步是我人生的起點,或許呀,或許有一天我將脫下軍裝,你將會看到我心中無怨無悔,或許有一天我將離開這個難忘的家,你卻是我生命中永遠、永遠的家。”
在生命的時鐘上,心的指針牽引行動的方向。在鴨綠江邊,體會當年的金戈鐵馬,憶崢嶸歲月,感悟今日和平之珍貴,官兵們忘記了苦和累,記住的是軍裝帶給他們的尊嚴,他們也是把軍裝穿出了尊嚴的人,因為在他們的心里,是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的誓言在回響,是《美麗中國》的歌聲在蕩漾,是五星紅旗升起的驕傲與自豪,屹立在他們心中的永恒豐碑,就是上甘嶺戰役那永遠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