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難忘硝煙
作者:朱萬余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12 瀏覽次數:8376
每當有人問起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是什么,我的腦海里就會立刻浮現出那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如今,越到晚年,那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那驚心動魄的危險時刻,那犧牲戰友們的音容笑貌就越是經常浮現在眼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參加過大小四五十次戰斗。下面就是我親歷的幾個戰斗片段。
反掃蕩 機智勇敢退敵寇
我生長在江蘇省高郵縣橫涇鄉腰帶村,村四周到處都是湖泊河汊,蘆葦密布。抗日戰爭時期,它處在蘇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
1945年5月間,即將滅亡的日寇對我蘇北根據地進行更加瘋狂殘酷的掃蕩,他們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天,橫涇區黨組織召集周圍幾個村的干部和民兵在我們村開會,商量如何配合子弟兵進行反掃蕩。我們村的兒童團就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站崗放哨的重任。
當時我15歲,擔任村兒童團的指導員。我和團長組織兒童團員有的爬上大樹,有的站在高崗,遠遠地觀察著村莊周圍的情況。我則進到了河邊的蕩子里,警惕地監視著河對面和橋上的動靜。
突然,站在高處放哨的兒童團員向我發出警報:遠處有一隊日本鬼子正向我村開過來了。情況十分危急,村里面干部和民兵正在開會,各家各戶的鄉親們也都在忙碌著,來不及轉移了。這時我想,一定要拖住鬼子兵,不能讓他們就這樣順順當當地沖進村子。我靈機一動,吩咐放哨的兒童團員跑步向村干部報告,自己則飛快地跑上橋去。
我們村里的這座橋是用木頭一根根連接起來搭建成的簡易木橋,雖然并不十分牢固,可它卻是村里唯一一座與外界連接的通道。我用盡力氣,把捆扎在一起的一排做橋面的木頭全部翻到河里,木頭一掉下去就順著水流飄走了。拆完了橋我趕緊返回河邊,躲進蘆葦深處觀看。
不大一會兒,一隊日軍就趕到了河邊。鬼子看見河上的橋板已不知去向,而河面水深流急,無法涉水過河。這時河岸上的稻草垛子也被兒童團員們點著了,火光沖天。氣得鬼子兵惱羞成怒,端起槍遠遠地對著村子一陣亂射,最后只好原路返回。
我們小小的兒童團不費一槍一彈,就將前來掃蕩的日軍逼退了。
打游擊 舍身忘死救戰友
不久,新四軍在東固成立了高郵縣團,我在第一連三班當戰士。有一次,我們全團出動,帶領眾多鄉親潛入敵人占領的大河南邊,一個晚上就搶收糧食十萬余公斤,足足裝了十條大船運回了根據地。
日偽軍為了對付神出鬼沒的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在每個區、鄉、村都設立了偽公所,還將一些惡霸地主、地痞流氓任命為偽區、鄉、村、保長。這些漢奸仗著日本人給他們撐腰,在鄉村里為非作歹,無惡不作。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去給日本人通風報信,很多參加抗日的鄉親被他們出賣,慘遭日本鬼子的殺害。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我們在區長謝德光的帶領下,采取了針鋒相對的鋤奸行動,一次就抓獲偽區、鄉、村、保長20多人。在公審大會上列數了這些人的累累罪行后,我們毫不手軟地處決了這些漢奸惡霸。
1947年5月,我調到了英勇善戰的江都團,團長是趙家干。當時江都團僅三個連,我被分在第一連。團長趙家干用三句話精確地概括了我們三個連:“穩扎穩打是一連,猛打猛沖是二連,打不垮的是三連。”一連連長是韋滿春,我給他當通信員。
當時,我們江都團與之周旋的就是國民黨赫赫有名的王牌七十四師。敵人是清一色最先進的美式裝備,我們團的武器裝備卻落后得可憐,不僅槍支老舊落后,而且還不能保證每人都有一支。我們一個班10個人,滿打滿算只有七八支槍。可我們還是拿它們當寶貝疙瘩似的。這里還有一段小插曲:在一次戰斗中,我班一個反正過來的姓吳的戰士,一不小心把槍打得炸了膛,我情急之中把他痛罵了一頓。可這個姓吳的戰士還真不含糊,晚上一個人悄悄地溜了出去,摸了一個敵人的崗哨,回來時竟扛回了兩支新式步槍。
7月的一天傍晚,我們團要去拔掉駐扎在周莊的敵人據點。周莊緊靠一條大河,易守難攻。我們連擔任主攻任務,全連戰士分別劃著十幾條大小不一的木船從水面發起攻擊。敵人居高臨下,密集的子彈不停地向我們掃射過來。我們匍匐在船上,無隱蔽之處,只好一邊還擊,一邊撤退。我和韋連長所在的船上就有四名戰士不幸中彈犧牲,連人帶槍掉進水里。我水性好,忍著悲痛跳下船去,把四支步槍全部撈上了船。
這時,只聽韋連長“哎喲”一聲,用手捂住了腹部。不好,韋連長也受傷了。我趕緊上前抱住韋連長,把他扶到船艙里,然后和其他幾名戰士奮力劃船駛回了對岸。上岸后我背起韋連長一路小跑返回了駐地。事后他常說:“是朱萬余救了我啊!”
渡長江 槍林彈雨勇爭先
淮海戰役勝利后,解放軍已全部占領長江以北地區,進攻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江浙滬地區。
蔣介石為了依托長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軍力,等待時機卷土重來,全力組織長江防御。到1949年4月,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余公里的長江沿線,共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號稱“長江天塹,固若金湯”。
我所在的江都團于4月初集結在長江北岸,開展渡江戰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4月19日,我們團出發了,任務是先沿途消滅江邊殘留的敵人。20日下午,敵人從鎮江突然向我發射起密集的炮彈,有幾發炮彈正中我們八班陣地,有四名戰士當場犧牲。敵人的炮火剛停,楊指導員就帶著衛生員跑了過來。指導員一看見我就問:“怎么,八班長你掛彩了?”我說:“沒有呀,我這不是好好的嗎?”指導員指著我的肩膀又問:“這里的血是怎么回事?”我低頭一看,才發現肩膀紅紅的一片,鮮血正順著衣袖流了下來。我脫下衣服一看,肩膀上被彈片擊中了,那小小的彈片還嵌在肉里呢。由于戰斗時的高度緊張,又處在戰友犧牲的極端悲痛之中,我竟毫無察覺。衛生員趕緊拿出鉗子,將彈片取出,然后給我進行了包扎。
包扎完,指導員問我:“怎么樣,能堅持嗎?”我爽朗地答道:“沒問題,這點輕傷算什么,我還要打過長江去呢!”
“好樣的!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剛才機槍七班長犧牲了,你立刻到七班去當班長,渡江時機槍可是要發揮大作用的呀!”
“堅決完成任務!”我二話沒說,跟著楊指導員就到七班去上任了。
4月20日20時,渡江戰役開始了!我人民解放軍在100余公里的江面上,萬炮轟鳴,萬船齊發,以排山倒海之勢,浩浩蕩蕩強渡長江。
我們一營全體戰士也乘著一條輪機船,從江北朝著對岸鎮江方向開進。
負隅頑抗的敵人開始拼命地打炮,把成千上萬顆炮彈傾瀉在長江里。一些小木船頃刻間被炸成碎片拋入空中。
敵人的飛機俯沖下來,向江面上投下了一束束炸彈,掀起的巨浪比二層樓還高。我們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歷盡千難萬險,我們終于快要接近敵人的江防陣地了。這時敵人的防御工事里噴射出一串串更加猛烈的火舌,彈雨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
“機槍集中火力給我狠狠地打!”營長發出了戰斗號令。
到我們機槍手發威的時候了。我挺身站立在船頭,端起機槍對準岸上的敵人猛烈地掃射。
這時我軍陣地上的炮火也更加猛烈,電閃雷鳴般的火力將敵人的囂張氣焰壓了下去。
“沖啊!前進!”戰士們以摧枯拉朽之勢沖上岸去。經過一夜的苦戰,拂曉時分,我團終于突破了敵人江防,占領了江南要塞鎮江。
戰后在評功時,干部和同志們要給我評二等功,我硬把機會讓給了一名在戰斗中腿部嚴重負傷的戰士。我認為自己少得到一點沒啥,可不能委屈了英勇負傷的戰士。就這樣,我榮獲了一枚三等軍功章和渡江戰役紀念章,不久我被提升為副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