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永不生銹”的戴南
“永不生銹”的戴南
作者:袁開建 趙建峰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3年第11期 日期:2014-01-06 瀏覽次數:8326
戴南鎮風光
戴南鎮,地處江蘇省興化市東南部,里下河平原腹地,境內湖蕩密布,河網縱橫,地貌獨特,風景優美,是一座具有千余年歷史的水鄉古鎮,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1940年春,新四軍部隊深入戴南一帶,宣傳抗日,發展黨組織,帶領群眾參軍參戰,組織民兵保田保家,和敵人展開頑強斗爭。從東進抗日到“七戰七捷”,60多位戴南的英雄兒女為民族革命和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其中共產黨員27名。
改革開放以來,戴南鎮繼承和發揚鐵軍精神,奮力推進全民創業、產業富民。目前,全鎮共有不銹鋼生產加工企業1200多家,年產不銹鋼200多萬噸,年產值近500億元。從家家戶戶點火冒煙到整齊劃一的標準廠房,從遍地開花的加工作坊到統一規劃的工業園區——戴南,這個既沒有區位交通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蘇中小鎮,一躍成為“中國不銹鋼名鎮”,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快速崛起之路,甚至被經濟學家譽為“戴南現象”而蜚聲省內外。日前,記者走進這個蘇中名鎮一探究竟。
悠久的不銹鋼制造歷史
戴南的不銹鋼制造業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據了解,明代朱元璋為防止蘇州人民再起事端(與之爭天下的張士誠曾建都蘇州),把蘇州等地4000多戶人趕到張士誠的家鄉(今東臺、興化一帶)居住。蘇州人的大量遷入,給戴南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蘇南重商文化,推動了戴南及周邊地區工商業的發展,制鐵、制銅等手工業逐步發展活躍起來,為今天戴南不銹鋼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戴南開始不銹鋼制造是在上世紀60年代。剛開始,一些回鄉探親的鍛工將不銹鋼鏟勺的生產工藝帶回戴南。此后,戴南的鍛工開始用不銹鋼邊角料鍛制鏟勺等炊具,銷往上海、南通及浙江一帶。由于不銹鋼制品利潤豐厚,戴南不少企業聞風而起,一批投資少、見效快、工藝簡易粗放的不銹鋼制品在戴南應運而生,標志著戴南金屬制品工業由鐵制農具向不銹鋼產品過渡的重大變革,為戴南不銹鋼產業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戴南經濟帶來了勃勃生機,進一步激發了戴南人民創業致富的熱情,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村隊辦工業和手工作坊紛紛脫穎而出,轉變成一批初具規模的社隊辦廠。一大批不銹鋼新品在戴南誕生,電爐、電熱杯、電炒鍋、標準件等不銹鋼制品竟相在戴南落戶。一股“不銹鋼熱”席卷戴南,推動了全鎮不銹鋼產業的迅速發展。
黨的農村經濟政策,使戴南人民求變、求新、求發展、走向富裕的渴望,與市場經濟得到了有機結合,從而迸發出巨大的發展能量,一批民營企業悄悄地活躍在戴南的經濟大潮中。由于民營企業告別了“大鍋飯”,實行按件計酬制,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勞動積極性,企業也得到了實惠。此后,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綜合廠是戴南鎮改制的第一家鎮辦廠,以生產不銹鋼絲和漆包線為主,由于長期管理不善,企業虧損,年產值不足300萬元,改制后,切塊拍賣給三個私營企業主,第二年年產值就接近億元,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重點企業被個人買斷后,在戴南震動極大,一些外出經商的個體戶紛紛回來辦廠興業,形成了大力發展個私經濟的強烈氛圍。經過30多個春秋的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不銹鋼產業已經枝繁葉茂,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從廢舊不銹鋼收購,到熔煉、鍛打、軋制,再到產品銷售,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特色產業。
發展到今天,戴南鎮形成了不銹鋼制品、汽車輪胎用鋼簾線等六大門類30多個系列,6400多個品種的工業基礎。其中,不銹鋼制品、汽車輪胎用鋼簾線、軟軸軟管、自行車鏈輪曲柄、勞保浸塑手套五個主導產品成為全國同行業“單打”冠軍。從天安門廣場的不銹鋼國旗桿、電汽化鐵路上所用的標準件,到悉尼奧運會空中女飛人用的不銹鋼保險絲,皆出自戴南人之手。戴南成為名副其實的“不銹鋼名鎮”。
金融危機下的華麗轉身
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不銹鋼原材料及制品價格隨之暴跌,內地不銹鋼市場步入寒冬,戴南更是首當其沖,全鎮不銹鋼企業普遍出現虧損,其中超過60%的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其余也被迫限產或轉產。
在此背景下,興化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果斷作出決策,通過建立集團公司,實施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明晰產權關系,提高管理水平,將戴南的“散兵游勇”式的不銹鋼企業聯合起來,打造“不銹鋼產業航母”,增強抗擊市場風浪的能力。
2009年7月2日,江蘇戴南不銹鋼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一個由母公司掛帥、4個子公司構成、眾多成員企業參與的“不銹鋼產業航母”組建成功。集團一次性申報41個防御商標,并向江蘇省工商局成功申報了“不銹鋼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據了解,以鄉鎮牽頭組建不銹鋼產業集團,在江蘇省屬于首家。
戴南集團的成立,標志著戴南不銹鋼產業集群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精彩轉變,迎來新一輪的跨越發展,是戴南不銹鋼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轉折。2009年,戴南鎮實現不銹鋼制品生產總值228.86億元、利稅22.9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26%,成功突破了金融危機的沖擊。
金融危機下華麗轉身的戴南鎮,開始謀劃在“后危機時代”的新一輪品牌創建行動。2013年,戴南鎮提出“推進轉型升級,打造產業集群新優勢”的工作目標,要求優化提升產業結構,構建以不銹鋼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戴南鎮鎮長仲春瑞介紹說:“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不銹鋼產業一哄而上式自主自發自由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必須通過加強規劃引領、集群發展,加強園區建設、集聚發展,加強產業配套、規范發展。”
為科學合理規劃產業集群,戴南鎮編制了覆蓋周邊三市七鎮的《中國·戴南不銹鋼制品產業集群規劃》,著力打造以戴南為核心的“千億級不銹鋼”產業集群。依據規劃,戴南鎮重點打造了產業園區平臺、科技創新平臺、物流配送平臺三大平臺。通過調控產業布局、引導產能合理配置,鼓勵支持企業向園區集聚,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低端重復、環境污染的項目,一律予以拒絕,從而推動產業向“高端”和“終端”發展。
位于戴南的國家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此外,戴南還圍繞不銹鋼制品產業,細化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拉長和延伸上、中、下游的產業鏈條,提高企業間的關聯度和集群效應。同時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擴張和發展,推進中小企業加入大企業生產體系。
規劃的實施為戴南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引領戴南不銹鋼產業由普通線材向特種線材、粗煉向精煉、不銹鋼粗加工向深加工轉變。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近70%的不銹鋼鋼絲、80%的不銹鋼異性材料、非標產品都出自戴南。涌現出了興達鋼簾線、新宏大、興海、星火等10多家產銷過億元的骨干企業以及1000多家進行配套的中小企業。
加強科技創新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實踐中,戴南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激勵、人才培育等一系列措施加強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戴南鎮黨委書記馬元連說。
據了解,戴南鎮積極引導不銹鋼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不斷促進不銹鋼產品和產業的優化升級。同時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戴南鎮還積極推進品牌化戰略。數據顯示,戴南目前已擁有16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創新型企業和60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開發不銹鋼、特鋼類新產品1000多個。其中18個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或實現進口替代。
此外,戴南還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引進工作。截至目前,戴南共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1家,特種不銹鋼產業研究院1家,國家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6家,泰州市工程技術中心7家。累計聘請博士17人、碩士51人、學士1000多人,培養和引進高級人才53人,熟練技工2200多人。
2013年1月,戴南與上海大學共建了興化特種不銹鋼產業研究院,研究院實行公司化運作。研究院同時成立學術與技術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邦新擔任主任,并組建了40人的周邦新院士團隊。團隊中院士1人,教授和高工13人,其余為博士、碩士研究生。研究院設立鑄造熔爐中心、新產品研發中心和加工與腐蝕中心,著重在興化市特種不銹鋼、腐蝕防護、凝固與鑄造技術領域進行前瞻性研究。
戴南鎮興天金屬制品公司總經理劉國平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由于熱處理溫度無法控制到軋制工藝的最佳溫度,盡管采用了寶鋼合格的錠材,但興天公司生產的不銹鋼裹帶,仍有10%不合格。裹帶只有0.18毫米厚,需整天浸泡在水里,要求5年內不被腐蝕。一旦被腐蝕,將導致漏電,釀成危險。而他對怎樣才能生產出合格的裹帶沒有頭緒。
帶著這個疑惑,劉國平趕到研究院,專家們替他找到了癥結,幫他解決了“熱處理與軋制工藝不配合”的難題。劉國平如釋重負,公司與海爾公司配套生產的電熱水器電熱組織不銹鋼裹帶,再也不用擔心不合格了。
“像這些小問題,解決得很多,都是企業主請教專家,專家們幫助解決的。”戴南鎮科技助理趙益華說。
眼下,上海大學每天都有13名教授、博導在研究院工作,已與6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為亞盛公司、利泰公司、潤源公司等企業現場解決9項技術難題。企業界人士稱之為身邊的“不銹鋼大學”。
此外,戴南鎮通過努力,還建立了國家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集檢測、科研、信息、服務、培訓為一體,為戴南不銹鋼產業提供了一個國家級的公共技術服務設施平臺,完善了戴南千億級不銹鋼產業集群的環境設施建設,更好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引領產業科學發展方向。
行走在戴南街頭,馬路寬敞清潔,道路綠樹成蔭,高樓鱗次櫛比,別墅造型新穎。面對新形勢,戴南鎮將以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和國家衛生鎮為抓手,在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全力打造環境優美、怡人宜居的水鄉工商業小城市。未來,這個“不銹鋼產業強鎮”將成為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現代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