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多彩軍營 > 這里的國門寬
這里的國門寬
作者:劉麗群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3年第11期 日期:2013-12-27 瀏覽次數(shù):8326
地爆連在訓練場
1951年6月3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佛國山上的英雄們》的朝鮮通訊,講述了“九連的勇士們奮戰(zhàn)七晝夜,殺傷敵人300多,陣地屹然未動,志愿軍領導機關特地授予該連‘大功連’的光榮稱號”的事跡。從朝鮮戰(zhàn)場到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再到走出國門參加利比里亞的維和任務,這個連涌現(xiàn)了從赫玉忠到“藍盔勇士”江漢剛等一批重大典型,歷經(jīng)風雨的英雄團隊,顯出軍人的本色。
人生路慢慢走
斗轉星移,今天這個連隊隸屬于北京軍區(qū)六十五集團軍,他們依然不變的是官兵們的生龍活虎、朝氣蓬勃和人才濟濟。當80后跨入“老兵”的行列,90后就成為新兵的主體。
在連隊訓練間隙,跆拳道“黑帶”劉鎮(zhèn)宗正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他的記憶中,父親曾用后擺腿“掃折”過碗口粗的毛竹;習武后,劉鎮(zhèn)宗也是以這種“拼命三郎”的勁頭強筋壯骨。當他正在建立自己的目標——向冠軍沖刺的時候,家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由于家里的車沒有上全險,施工時撞死了人,巨額賠償使生活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跌入谷底。以前不上班的母親開始在超市做了一名普通職員,而父親則一度消沉,甚至心灰意冷。在武校習武的劉鎮(zhèn)宗看不到昔日家里其樂融融的景象,而不會做飯的父親每天下面條、吃“對付飯”,他不僅看在眼里,而且痛在了心上。
從小爭強好勝的劉鎮(zhèn)宗,此刻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為父親親手做上一頓熱乎、可口的飯菜。他從武校回到家里陪伴父親。父子倆的汗水在一個場地上揮灑,當年掃折碗口粗竹子的父親,又重新煥發(fā)出生氣,出現(xiàn)在兒子的眼前。家,重又溫暖了,又有了歡聲笑語。
曾經(jīng)參加過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鄭州、武漢等地比武的劉鎮(zhèn)宗,在經(jīng)歷了這些變故之后,開始回歸平淡的生活。他從武校走進了軍營,在連隊里,他思考的是武術與武德的關系,從勝負一瞬間的搏擊到放緩腳步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他不再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而是選擇練就士兵的膽氣與男兒的擔當。
跆拳道“黑帶”戰(zhàn)士劉鎮(zhèn)宗
性格的改變,使他很快就提高了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面子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盡管成果有大小,但是,堅持去做,別人總會看得到。做人與練武一樣,練武在臺下需要十年功,做人又何止是十年功!
到了軍營,劉鎮(zhèn)宗學會了感恩,他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感謝部隊的培育之情。他的內(nèi)心深處那么渴望見到久別的父母,但他卻也在極力克制自己的思親和思鄉(xiāng)情,因為他不希望父母看到他在風沙漫天的訓練場地摸爬滾打,他也不希望父母千里迢迢來到部隊駐地,這又要增加一筆不小的開支,能省則省。
當劉鎮(zhèn)宗說出“不當兵會后悔一輩子”時,我突然覺得他的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他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也不再把自己當成搏擊賽場的工具,而是把自己與家庭、軍隊、社會結合了起來,他說退出現(xiàn)役后,要開健身館,要讓更多的年輕人在習武健身的同時,擁有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
劉鎮(zhèn)宗從習武場磨練自己的意志到在軍營思考漫漫人生路的過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從這里走出去,他的視界會更寬闊。人生遭遇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脆弱與麻木、冷漠,因為如果不能有直面慘淡人生和殘酷現(xiàn)實的勇氣,未來將無法在槍林彈雨中,抑或是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上拼殺。
人,倒下的應該是軀體,而不應該是精神。災難使人成熟,但是,更要催人奮進。在這個英雄輩出的連隊,走出了你我他,風雨前行的路上,他們學會了與風雨為伴,并且也懂得欣賞風雨過后,斜掛在天際上的彩虹。
建立人生支點
1993年出生的江西籍戰(zhàn)士夏志強,入伍時曾是一名調(diào)酒師。在酒吧,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遇到過林林總總的事。每天黑白顛倒、日月輪回,他在調(diào)酒的過程中,開始調(diào)整和找尋自己的人生方向。
何謂青春?何謂人生?這些看似宏大的問題,在他的眼前卻像畫軸一樣展開,因為他看到了燈紅酒綠,看到了光怪陸離,卻看不到青春的激情,也感受不到奮斗的樂趣。麻醉了神經(jīng)的各色酒水,揮霍了青春的吧臺,讓他選擇了走進軍營。
他看到了汗水摔在地上的踏實,也感受到了年輕人的朝氣,在訓練場上猛沖,在俱樂部為戰(zhàn)友調(diào)飲料,看到戰(zhàn)友們品嘗他親手調(diào)出來的各色飲品,他的心醉了。
1992年出生的曾華,入伍前在發(fā)廊工作,那時,每天剪子上下翻飛,吹風機左吹右轉,他的腦海里是各種造型設計。然而,他的心中卻總有一種沖動,那就是能走出這“一畝三分地”,去看看同齡人,特別是男孩子們在一起的那種感覺,一種力量的勃發(fā),一種朝氣的煥發(fā),一種能量的釋放,他就這樣帶著自己的剪發(fā)工具,走進了軍營。
曾經(jīng)的手藝,為他和戰(zhàn)友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業(yè)余時間,他重操舊業(yè)。每次理發(fā)后,戰(zhàn)友的一句夸贊,一聲“謝謝”,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讓他很感動、很享受。
當自己的巧手能為身邊的戰(zhàn)友們理出干練的發(fā)型,對于他,這不是金錢能換來的成就感,因為一口鍋里盛日月的連隊,讓他讀懂了尊重與珍惜。
理發(fā)師戰(zhàn)士曾華
1990年出生的馮義,高一時曾組建了“逗點樂隊”,吉他又陪伴他走進了大學校園,他也是校園里第一個踩著滑板“溜達”的人。大學畢業(yè)后,同學都選擇了工作,他卻選擇走進了軍營,因為他的父親就曾在17歲走進軍營,還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但沒能留在部隊。父親的遺憾,成為馮義今天選擇軍旅人生的理由。
他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軍旅歌曲叫《思》,這是他在新兵連時寫的,第一次唱給女朋友聽,她說很好聽,女朋友的父親也是從這個部隊走出去的,所以,兩個家庭的六口人中,就有三個男人都在一個地方當過兵,只是年代不同而已,因此,他一直想寫一部小說,就叫《絕版的青春》。
軍營是出精神的地方,軍營也是加鋼淬火的地方。官兵們在尋找自己心靈的坐標之際,感受到的是連里那些厚重的歷史所帶來的沉重感、榮譽感與責任感,如何為連隊增光,如何為團隊添彩,就成為他們內(nèi)心深處最渴望實現(xiàn)的夢想。
有夢想就有奮斗的目標;有奮斗的目標就有成長的空間;有成長的空間,還需要的就是建立一個人生的支點。不難看出,夏志強不再調(diào)酒,他在調(diào)制自己人生的美酒佳釀;曾華為自己的戰(zhàn)友理發(fā),他剪掉了冗余和累贅,留下的是干練與清爽;馮義唱響的是心中的旋律,那首歌與戰(zhàn)友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愫惺惺相惜。他們不再是唱著《老男孩》的90后,而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新一代最可愛的人。
梧桐樹引鳳凰
站位就是戰(zhàn)位,一點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戰(zhàn)場上勝負有時就發(fā)生在一瞬間。軍人必須要心細如絲。但一群好動的年輕人,怎么才能在動中取靜呢?
連長劉源給全連官兵講述了越南戰(zhàn)爭期間“福萊斯特”號航母起火的原因。由于飛行甲板上一臺噴氣發(fā)動機啟動裝置放置不當,其熱氣排放口直接對著“祖尼”火箭彈的掛點。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噴氣發(fā)動機啟動軟管出現(xiàn)磨損,維修員剪掉了磨損的末端,重新接上后縮短了整根啟動軟管的長度,使飛機啟動裝置靠近了“祖尼”火箭彈掛點。發(fā)動機啟動裝置排出的熱氣引起“祖尼”火箭彈走火,導致火災。火災總共損耗15.14萬升的飛機燃料;火災覆蓋了飛行甲板的整個尾部,造成28人死亡、343人受傷;炸彈走火,飛行甲板被炸開了8個洞。
這個實例讓大家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一個小小的疏失就會釀成大禍,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同理,不積跬步也無以至千里,因此,就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日生活制度抓起,不誤一次操,不馬虎一次執(zhí)勤,不粗心一次訓練,集體就形成了凝聚力,有了凝聚力,也就有了戰(zhàn)斗力。
指導員趙振興家里種了梧桐樹,他明白“沒有梧桐樹就引不來金鳳凰”的道理,他把連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作一棵梧桐樹,清風正氣才能枝繁葉茂,育人亦如此,他把原則扎根在心里,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在一次官兵訓練間隙,趙振興見縫插針引導大家去思考,從怎么看待災難影片到討論科幻、懸疑、驚悚電影,從《亮劍》精神延伸到民族氣節(jié),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不僅澄清了一些錯誤認識,同時,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老兵還給新兵介紹在跨越400米障礙時怎么調(diào)整呼吸,怎么發(fā)力,而新兵知恥而后勇,大家心里都清醒地看到了各自的優(yōu)長。
地爆連指導員趙振興夫妻
一個國家要有國魂,一個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一支軍隊就要有戰(zhàn)無不勝的軍魂意識,所以,吃苦不言苦,有累不說累,就成了大家心中的底線。
中秋晚會上,老班長李清濤抽到了做20個俯臥撐的題目,他二話不說,趴在地上一邊做俯臥撐,一邊高喊:“我愛體能,我愛訓練,我運動,我快樂!”那一刻,是開心,也是一種引導,他沒有因為自己出過國維和以資歷老、經(jīng)歷多而找開脫的借口,而是用行動告訴大家:快樂在軍營,運動在軍營,挑戰(zhàn)也在軍營!
在這個英雄走過的連隊,他們沒有想過退縮,有的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迎著晨曦的400米障礙,身影一個比一個矯健,動作一個比一個利落,他們比的是武藝精不精,想的是拿自己的智慧換取青春的豐盈。
映照悠悠歲月,他們的青春不再蒼白,他們的理想不再骨感,他們的人生也像臌脹的風帆,乘風破浪。
回望青春,是用汗水書就。指導員趙振興說,建設新營區(qū),很多官兵在炎熱的夏天,揮汗如雨,他們把拉來洗澡的水都喝了,不能洗澡就不洗,但是,工作卻都是卯足了勁兒干。今天,看到鳥語花香,綠草如茵,那是昨天的汗如雨下,心血澆灌。
“我驕傲,我是地爆連的兵!”
天下沒有掉下來的餡餅,也沒有不散的宴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一批又一批維和官兵走出國門,當他們又一批一批走完自己的軍旅人生,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驕傲,我是地爆連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