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有志不在年少 機智勇敢抗敵——蘇中一批兒童團員智斗“日偽頑
有志不在年少 機智勇敢抗敵——蘇中一批兒童團員智斗“日偽頑
作者:嚴雪芹 陳萬榮 楊圣龍 吳祥勝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5-04-29 瀏覽次數:8391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小海鎮是抗戰時期蘇中革命老區之一,是一塊被革命先烈用熱血浸染過的紅色土地。1940年底,隨著小海中心區委成立,小洋村.新河村.舀子村兒童團相繼成立,民生小學126名兒童全部加入兒童團組織。
兒童團員們主動清纓、不怕犧牲為新四軍站崗放哨、送情報、擒敵偽等活動,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演繹了一個又一個英勇機智的感人故事,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賀延三燒情報
1943 年 3 月,粟裕率領新四軍 1 師師部以及蘇中二分區機關來 到舀子港一帶,粟裕、張震東等住在開明紳士賀瑞符家里,賀瑞符 的兒子賀延志成了粟司令的一個秘密交通員,擔負起為新四軍傳遞情 報的任務。
一天,粟司令交給賀延志一封信,要求他在次日午飯之前把信 送到黑橋口目的地。交代完畢,粟司令一行人就出發了。賀延志接受任務后還沒有出發,從西團、大中集據點下鄉掃蕩的十多個鬼子和大 隊的和平軍已經來到他家,敵人用刺刀在家里面亂戳,轉身用刺刀對 著賀延志高喊:“新四軍哪里去了? ”
秘密信件還在賀延志身上,在旁邊燒火做飯的妹妹賀延三,裝著 跟哥哥吵架,乘敵人不注意把那封裝有情報的信件扔到鍋膛里燒掉了。 敵人未看出什么破綻,在家里亂翻一通,搶了些雞蛋、條粉后離開 了。
幾天后,粟司令再次來到賀家,得知情況后還夸獎賀延三機智勇敢。
小交通員馬春山
1940 年10月6日黃橋決戰勝利以后,小海中心區委成立,新四軍干部戴為然、 劉仲候、劉德恒、梅村、高峰等人來到境內新河村、小洋村、舀子村 開展革命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項抗日活動很快開展起來, 婦女抗日救國會,青年抗日救國會,農民抗日救國會,游擊隊、民兵、兒童團等組織紛紛成立,16歲的馬春山成為舀子村兒童團的成員。從此,他除了參加勞動,站崗放哨,傳遞情報外,每個月還要在 冬學識字班培訓學習九天,接受抗日教育。因為他個子小,機制勇敢 靈活,多次完成了重要情報傳送任務,很快就成為小海區的交通員。
1941 年 7 月,日偽軍對臺北縣實施萬人大“掃蕩 ”。境內軍民配 合部隊堅壁清野,開展“反掃蕩 ”斗爭。一天凌晨天還未亮,小海 區區長馬長生就叫醒了馬春山,親自交給馬春山一封密信,并且叮囑 道:“小馬,務必在午飯之前把信件送到駐扎在黑橋口的部隊某某首長 手里,”馬春山二話不說,就接過信件。
從小海鎮到黑橋口(今通商小街)有二十多里路程,當時敵人沿小洋河設置了封鎖線,小汽艇不斷在小洋河里面來回巡邏。南小洋橋、 北小洋橋上面都有荷槍實彈的敵人崗哨,盤查過往行人。馬春山回家 后,將信件卷起來,用油紙裹緊了,塞在蘆葦桿子里面,藏在糞籃子 縫隙里面,仔細檢查,確認沒有破綻后,他才提著糞籃子,拿上糞耙 子,扮著晨起拾糞的小孩子出發了。過北小洋橋的時候,敵人用槍攔 住他,在他身上從頭到腳搜查了一遍,沒發現什么。又盤問他,他從 容回答應對,敵人沒有看出破綻,放他走了。
最后,他按時把信件送到了目的地,交給首長,受到上級的表揚。
具體做法是開展軍民聯防,全民鋤奸運動。通過排查篩查,將境 內的可疑人員名單一一列出,發動兒童團員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做 一次壞事的記一個“黑點 ”,記滿 10 個“黑點 ”,就由鄉政府治安科夏干事或楊干事出面找到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記滿 20 個“黑點 ”, 就予以警告教育,記滿 30 個“黑點 ”的人,就由治安科逮捕,調查審訊后,如果罪名成立的人,判處相應的處罰,罪大惡極的甚至被槍斃。對于有“黑點 ”記錄尚未滿 30 點的人,做一次好事的記一個“紅點 ”,視作立功表現,記滿 10 個、20 個“紅點 ”的人,予以表揚,記滿 30 個“紅”點的人由鄉政府治安科記功一次,并由治安科召集群眾代表座談會,討論是否用“紅點 ”抵充“黑點 ”將功補過。
“記紅黑點 ”運動開始以后,兒童團根據上級指示,協助干群暗中監視境內的壞分子,那些壞分子的一舉一動都在兒童團員的監視之下,有力地配合了根據地的對敵斗爭。
捉拿“鹽販子”
有一天,兒童團員正在小洋橋抗日哨協助民兵楊存桂、沈照華、 執行任務。這時候,從東北方向的大路上來了四個人,他們都挑著沉甸甸的擔子。執勤的兩個兒童團員像往常一樣,檢查了來人的路單路條,然后又檢查來人擔子里面的物品,發現四個人擔子里面裝的全是食鹽。兒童團員按照慣例,跟挑食鹽的四個人要鹽票(主管部門的鹽稅發票或者準運食鹽的票據),民兵楊存桂、沈照華等也來向私鹽販子索要稅票。其中一個私鹽販子惡狠狠的對執勤民兵說:“你一顆子彈最多打死我們四人當中的一個人,你來不及裝第二發子彈,我們剩下的三條扁擔就送你們幾個人去見閻王姥爺了!”另外三個鹽販子附和著說:“識相的,趕緊讓開!”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小個子的兒童團員悄 悄地溜到劉文樂家,把情況報告民兵小隊長劉長友,劉長友帶領民兵 葛永生等將四個私鹽販子全部捉拿押送到北虹鄉治安科。
丁興成識破“補鍋匠”
一次“反掃蕩 ”斗爭中,總部設在大圩頭子的新四軍后方醫院接 納了許多新四軍傷病員,醫院容納不下,一部分輕傷員由附近的各村村長安排,分散住在村民家里面養傷。有一天,村口來了一位補鍋匠,在抗日崗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檢 查了補鍋匠的路條,沒有發現問題,就放他進了村。
補鍋匠在村子里面一邊走,一邊吆喝著“補鍋嗷—— ”“補鍋嗷 —— ”可是那雙眼睛卻轉來轉去,神色不對勁。這些早就被兒童團員 丁興成、張俊茂等人看在眼里,丁興成給張俊茂使了個眼色,張俊茂 會意地走開,悄悄地把這一情況報告給民兵小隊長單德保,單德保率 領民兵將補鍋匠抓住。經過審問,補鍋匠是丁溪據點里日軍派出來的 特務,專門刺探新四軍后方醫院的情報的。
夏余水戳穿“相命先生”
敵人用各種手段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滲透,兒童團在反敵特滲透,傳遞情報,“反掃蕩 ”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天,從境外來了一位相命打卦的先生。站崗放哨的兒童團員查看了他的路條,沒有發現問題,就放行了。相命先生從新河村往北,自然有不少的善男信女請他開書相命。兒童團員夏余水等人發現相命先生在村子里面到處轉悠著,根本不像路過的相命先生,覺得相命先生形跡可疑。一面暗中發出信號,讓其他的兒童團員悄悄地跟蹤監視此人,一面趕緊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北虹鄉民兵指導員,單指導員派民兵抓住相命先生。經過審問,相命先生原來是東臺城日軍派來刺探情報的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