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 半部電臺居然聽到了聲音
半部電臺居然聽到了聲音
作者:蔡紅麗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5-04-08 瀏覽次數:8324
從此,紅軍部隊增添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總部首長了解敵情、準確掌握敵軍動向提供了條件,也為隨后的幾次“ 反圍剿”做出了突出貢獻。毛澤東稱贊王諍為“紅軍無線電通信工作的創始人”。1955 年,王諍被授予中將軍銜。
電臺
1930 年12 月25 日。江西寧都小布。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召開軍民誓師大會。主席臺兩邊有副對聯,上聯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下聯是: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會上,總政委毛澤東上臺對敵我形勢作了分析,他用濃重的湖南鄉音分析了敵人必敗我必勝的有利條件。毛澤東的分析,讓臺下的周子昆與紅軍指戰員受到了鼓舞,對戰斗勝利信心百倍。軍民誓師大會結束后,毛澤東來到紅十二軍軍部,對羅炳輝軍長說:“你率領第三十五師,向著藤田方向行進,牽著張輝瓚的鼻子,把他引到龍岡去。在引敵途中,只許打敗仗,不許打勝仗。”羅炳輝拿眼看著毛澤東,有些疑惑。毛澤東又說:“對。只許打敗仗,不許打勝仗。”12 月上旬,蔣介石調集11 個師又2 個旅共10 萬余人,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從中旬開始,以東固為會攻目標,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國民黨軍進攻蘇區的3 路大軍中,以張輝瓚的第十八師并指揮公秉藩的新編第五師(后改稱第二十八師)為右縱隊,作為進攻重點,自吉水、永豐向南進犯。公秉藩部在進犯途中,紅軍和游擊隊稍加阻擊后隨即撤離東固。公秉藩撲了個空,得意地說:“紅軍真是不堪一擊。”遂命令所屬的第五十四旅旅長朱耀華率部留在東固,僅率師部及第五十二、五十三兩個旅由東固向龍岡進攻而來。而羅炳輝軍長率領第三十五師從藤田出發,邊打邊退,一步一步地把張輝瓚部引到了龍岡。
張輝瓚面帶得意,對著部下說道:“看看,看看,你們看看地上的這些亂糟糟的背包、大刀、馬燈、水壺、草鞋,紅軍被我們追得落荒而逃了,哈哈哈哈哈!”一個部下指著不遠處說:“是啊,師長,你看,那邊還有沒吃完的飯菜呢,他們餓著肚子跑了,哈哈哈哈。”張輝瓚手一揮說道:“乘勝追擊,前面就是龍岡了,打他個片甲不留!”國民黨軍隊眾士兵跟著師長一齊說道:“乘勝追擊,片甲不留!”
12 月30 日上午,張輝瓚以第五十二旅為先頭,師部和第五十三旅殿后,由龍岡向五門嶺攻擊前進。9時左右,敵五十二旅先頭部隊在艱難登山時,周子昆率領第七師指戰員作為紅三軍的先頭部隊,先敵一步趕到阻擊陣地。他利用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地看著敵軍,小聲地對部下說:“噓,安靜。埋伏好,等著敵軍走近。炮手準備,三、二、一,放!”一陣炮響,慘叫聲不絕于耳。見時機成熟,周子昆振臂高呼:“同志們,沖啊!活捉張輝瓚。”
張輝瓚部匆忙展開2 個團,向周子昆指揮的紅七師猛撲,被七師指戰員擊退。下午3 時,張輝瓚又展開了4 個團拼命猛攻。周子昆指揮紅七師,會同趕到的紅八、紅九師,拼殺至黃昏前,戰場終于安靜下來了。
部下來到周子昆面前:“報告師長,殲敵近1 萬,活捉俘虜3000 余人。”周子昆高興道:“好!太好了!繼續搜,茅草土坑,能藏人的地方都要搜,武器設備也不能落下。部下一聲“是”又去搜查了。不一會兒,另一個部下跑來:“報告師長!我們在一個長滿灌木和茅草的土坑里捉到了第十八師兼前線總指揮張輝瓚與第五十三旅旅長王俊捷。還找到了這個。”部下捧著個東西拿到周子昆眼前。周子昆左看右看,也不認識這個東西,看著其他人問道:
“這是個什么東西?”
“不知道啊,我們發現它的時候很害怕,怕它是個微型炮彈,一碰就炸了!”
“我來看看,會不會是個密碼箱,里面放著機密文件?”一個部下跑上前興奮地說。說著,把這個東西拿了過來。“不對啊,這個旋扭轉了怎么沒有噠噠聲呢,肯定不是密碼鎖。”
“這么斯文,拆開看看不就得了。”
“慢著。”周子昆急忙道。話音剛落,只聽噼啪一聲。“對……對不起,師長,里面什么東西好像……斷了。”
“魯莽,太魯莽了!快,去俘虜營,把那些報務人員帶過來。”周子昆急忙說。
幾個被俘人員被帶了來,周子昆說:“你們很有骨氣啊,但是,你們效力的政府值得你們盡忠嗎?你們難道看不到老百姓過的是什么日子嗎?你們底層士兵的父老鄉親能吃上一口飽飯嗎?能過上一天安穩日子嗎?你們就不想改換個天地嗎?我會帶你們回中央蘇區,你們自己親口去問問那里的百姓,國軍好還是紅軍好。你們誰認識這是個什么東西?”
周子昆
王諍
吳人鑒自愿參加了紅軍。
吳人鑒修理好這半部電臺,到室外架設好天線,一試,嗡嗡吱吱的電流聲響起,接著出現了很低的廣播聲。吳人鑒驚喜地說道:“中央社新聞。快,給我紙和筆,正在播中央社的新聞。”記錄完了,吳人鑒把紙遞給了周子昆,說:“這是國軍最新的行軍動向。”周子昆接過記錄紙看了下,對著身邊的警衛說:“快,派人把這個送給紅軍總部。”回過頭來,對吳人鑒:“小吳,你真是立下大功了。對了,你必須改個名字,不能再叫吳人鑒了,改名換姓,以免被報復。”吳人鑒說:“那我以后就叫王諍了!新的名字,新的身份,我現在是一名紅軍戰士了。”周子昆連聲說:“王諍,好!這個名字好啊!”
在接下來的東韶戰斗中,周子昆部又繳獲了1 部15 瓦的電臺、3 部電話總機和20 余部電話單機。部隊將電臺和其他通信器材上繳到紅軍總部,受到了總部領導的表揚。
此后,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開始重視通信工作了。1931 年初,中央紅軍在江西寧都小布就用這半部電臺成立了無線電隊,任命王諍為隊長,馮文彬任政委。在小布鎮赤坎村的土樓里,紅軍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正式開課了,這期培訓報務員和機務員,第一期報務學員有胡立教、曹丹輝等12人,機務學員5 人。在敵人嚴密的包圍中,在部隊的行軍作戰中,王諍親自擔任教員,動手制作訓練器材,他們用木塊、鐵片制作電鍵,用廢舊銅線制作電碼訓練器,短短4 個月,就為紅軍培養了第一批無線電通信技術人才。王諍以自己的無線電專長,為培養紅軍的通信、情報偵查的專業人才立下汗馬功勞,并跟隨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從此,紅軍部隊增添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總部首長了解敵情、準確掌握敵軍動向提供了條件,也為隨后的幾次“ 反圍剿”做出了突出貢獻。毛澤東稱贊王諍為“紅軍無線電通信工作的創始人”。1955 年,王諍被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