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尋找回來的老兵
尋找回來的老兵
作者:如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5-03-18 瀏覽次數:8327
領導們與陳問財及其家屬合影
陳問財老人的生命如即將燃盡的蠟燭,火苗越來越小,忽明忽暗,快要熄滅時,他那緊閉的眼睛又艱難地睜了開來。老人在等待著一個消息,他已經等了71年了,這個消息不來,他難以閉上眼睛。
老人到底在等待著什么消息呢?陳問財是安徽和縣長建鄉西陳村人。1942 年底,16 歲的他和同村的5 名小伙伴一同入伍,參加了新四軍和含支隊。該部隊后隸屬新四軍七師二十一旅下屬的后勤部,又稱供給部,旅長是馬長炎。入伍后的陳問財在兵工廠廠長黃再清(后更名陶冶)身邊當通訊兵。一次他智送文件和運回修械工具時身受重傷,而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1946 年,在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六縱十七旅的修械所里當了一名技工。陳問財天性聰明,對槍械修理無師自通,且有獨到之處,在當時的修械所也算一個人才,這一技術深得首長的器重。
也就在這一年的十月初十,陳問財在家鄉舉行了一場戰爭年代特殊的浪漫婚禮。
旅長馬長炎對陳問財特別欣賞,因而十分關注這個年輕人的婚禮,他命令一個排專程護送陳問財回老家成親。浩浩蕩蕩的一排戰士護送著準新郎陳問財回到了家鄉西陳村,第二天,在戰友們見證下,陳問財與新娘胡興蘭熱熱鬧鬧地成了親。婚后第3 天,在戰友們的護送下,新郎陳問財帶著新婚妻子踏上了歸途。回部隊的路并不好走,到處都是國民黨軍和關卡,他們只能晝伏夜行,白天躲在荒野或小山村,夜晚借著月光繞過國民黨部隊的哨卡盡量不發出聲響地行走。新娘子沒見過這個架勢,嚇得連呼吸都困難,緊跟丈夫寸步不離。部隊駐地巢南離陳問財家鄉不是太遠,但他們卻走了三天三夜。
到了部隊,按照部隊首長的指示,新娘沒有與新郎住在一起,而是被安排在巢湖縣南部小嶺山區的一戶老鄉家隱居。陳問財所在的修械所則隱蔽在巢湖縣南部的大嶺山中,偶爾被獲準探望妻子,也是半夜前往。好在,一個月后巢湖縣解放,胡興蘭可以隨陳問財在部隊的修械所住下。在隨軍的這段時間里,胡興蘭幫首長和戰士們縫洗衣物,也就是在這里,她學會了接生技術。她怎么也沒想到,她的這一手活,后來在江西為地方上的婦女們安全地接生了近百名嬰兒。
據胡興蘭回憶,當時他們住的房間里堆滿了從日軍那里收繳來的各種寶貝物件與槍械,一到晚上,滿屋子都是那些寶貝物件放出的光亮。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好這些無數戰士用鮮血和生命繳獲的這些財產,心里充滿著使命感。胡興蘭親眼見著丈夫用自制的空心針織毛衣,一周織成一件,總共不下20 件。胡興蘭這才知道丈夫為什么能得到首長的器重。他善良勤快,又有技術,連胡興蘭也受到馬長炎首長的特別照顧。馬旅長送給年輕的胡興蘭一把小手槍,陳問財得空時教妻子射擊要領。胡興蘭懷第一個孩子時,妊娠反應特別厲害,嘔吐不止,隨部隊行軍時,常常坐著馬長炎首長的大白馬,由警衛員一路拉韁繩照顧著,由于鞍馬勞頓,終究未能保住這條小生命。那時物資短缺,胡興蘭用上草黃色的衛生紙后,感受到了來自部隊首長關懷的優越感。首長北上升職不久,部隊奉命南下,開始了渡江戰役的前期準備。當時,部隊駐扎在安徽無為一帶,新任首長體諒胡興蘭有孕在身,勸其回家,胡興蘭是個明白人,知道大戰當前的關鍵時刻不能成為部隊的累贅,遂回到家鄉。
領導給陳問財送上“光榮之家”榮譽牌匾
1950 年秋收后,陳問財瞞著家人來到蕪湖,好不容易找到部隊收容失散戰士登記處,卻被告知登記工作頭一天已經結束了,登記名單已經交上去,讓他回家等消息。
這一等就是71 年。
和部隊失去聯系后,陳問財的心情非常沮喪,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來自新四軍七師這支光榮的部隊,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老兵、一名出色的新四軍修械所技工戰士、一名老共產黨員。
在與部隊失去聯系的日子里,陳問財艱難度日。20 世紀50 年代末,他在老家擔任生產隊長,正值大饑荒,那一年的冬天,隊里的稻種、花生種、大豆種子皆存放在他家保管,等待著來年春天播種。一天晚上,陳問財去隊里開會,胡興蘭在里屋哄孩子睡覺,她聽到外屋聲音有些異常,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只見大豆、花生、稻子撒了一地。糧食種子被人偷走了。這還了得,村民們得知情況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寒冬臘月里,把陳問財的棉衣棉褲扒了,只讓他穿著一條褲叉,把他綁在一根柱子上,一頓棍棒相加后,又在他身邊架著一臺揚稻谷用的大木風扇,對著陳問財一陣猛吹。村民們心里也清楚陳問財是冤枉的,出完氣后松綁了陳問財,躺在地上的陳問財全身已經凍僵,沒了呼吸,妻子胡興蘭一下子暈了過去。
好在陳問財慢慢地醒了過來。
夫妻倆帶著兩個瘦弱不堪的孩子艱難度日,有限的糧食吃光了,周邊田里的野菜也挖光了。無奈之下,胡興蘭咬牙做了這輩子唯一一次違背丈夫意愿的決定:帶著孩子去江西找活路。皮包骨頭的母親只身一人拖著一雙兒女,一路乞討艱難到了江西。陳問財無奈,也隨著妻兒背井離鄉來到江西。幾經輾轉,全家人終于在澡下鎮觀下林業隊安居了下來。陳問財成為一名正式的伐木工人,胡興蘭和其他家屬一樣,成為丈夫的幫手,做搬運工補貼家用。在一次安裝作業中,為了救其他伐木工人,陳問財的腿受傷了,落下終身殘疾。后來被安排在林場養路隊工作。
生活稍稍安定下來后,陳問財就想著自己的事,想著找部隊,想著自己是一名黨員。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沒辦法向組織繳納黨費,他感覺自己有愧于入黨時的誓言,有愧于曾經的軍人身份,更無顏面對自己的首長和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
退休后,陳問財與他的子女,開始尋找昔日的戰友。他子女曾去北京尋找線索,找到了父親當年的戰友、國家飛機制造局原局長胡溪濤,胡局長給陳問財寫了證明。
他與子女們千辛萬苦的努力后,有關部門說,由于年代久遠,找不到任何退役手續和證明,現行政策也不能為他補辦退役手續或證明,因此不能錄入退役軍人的信息系統,更不能享受應有的待遇。
陳問財一天一天在衰老,他的事還沒有眉目。他絕不甘心,他那藏在心底深處的愿望每時每刻都揮之不去。
事情的轉機在2015 年的某一天。
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懷旗被邀請來到無為縣紅廟鎮海云行政村的新四軍七師紀念館參加活動,他在展廳參觀中,發現一個特殊群體,幾個人簇擁著一位看上去90 多歲的老者。老者雖然瘦弱,但雙目炯炯,對著展板指指點點,邊走邊為周圍人講解館中展品,特別是槍械部分,仔細地解說每支槍的構造、特點,如何更好地打擊敵人、如何修理。老者的講解引起了張懷旗的興趣:這可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兵,對七師這么熟悉,也許就是七師的新四軍老兵。于是,他走近了他們。老者又在向周圍的幾個人解釋一張圖片,圖片上的每個人物及經歷解釋得都很清楚。張懷旗堅定了自己的猜測,于是,上前向他們問好……
沒錯,老者就是陳問財!陳問財告訴張懷旗,他是一名新四軍七師的老兵,已經與七師失散了60 多年。他曾追隨馬長炎旅長的麾下,是七師二十一旅修械所技工,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從江西回無為老家探親,聽說七師紀念館已建成開館,便攜老伴兒胡興蘭等人一同前來參觀。
張懷旗立即安排紀念館講解員給老者一行講解,并樓上樓下一路陪同。陳問財告訴張懷旗,他最大的心結:他是一名黨員可沒辦法繳納黨費,他是一名軍人可找不到他的部隊。最后他對張懷旗說,他一生別無他求,就是期待著有一天能得到組織認可,認定他新四軍老戰士的身份。
張懷旗感覺到了老人的一種軍人情結,一種黨員情懷,頓時有一種使命感向自己襲來,一定要幫助陳問財老人找到組織。
這份情結與情懷,讓曾經是軍人的張懷旗感到沉甸甸的責任。于是,他將這一情況向北京新四軍七師分會等單位的領導做了匯報。不久,陳問財老人的故事在圈內傳頌,感動了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江西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鷹潭軍分區、鐵軍雜志社等眾多單位和熱心人。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七師分會會長張衛民、秘書長李湘濱等人四處奔走,找到國家民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等各級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張懷旗更是傾盡全力,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
張政民將軍與馬元權會長看望陳問財
2017 年12 月16 號,作為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的張懷旗特邀陳問財當年的首長張铚秀將軍之子、原云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張政民少將與馬長炎司令之子馬元權會長一同前往江西澡下看望陳問財老人。他們親自給老人佩戴新四軍成立80 周年紀念章,還給老人帶來了張铚秀將軍從軍影集、書法大師鄧之元親寫“壽”字金匾及慰問品等。他們的到來給陳問財老人極大的安慰,他向他們及有關單位提出心中幾十年的愿望,請求政府能夠認定他新四軍老戰士的身份。后來老人說:“他們的到來,真讓我這老兵感動不已,感謝首長、感謝政府沒有丟下我這個普通老兵,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待遇……”
重獲新四軍老兵榮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年來,陳問財的子女們一直在為父親的心愿奔走呼吁,但始終未果。在各級政府的關心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相關單位終于啟動了對陳問財老人經歷的調查、取證、尋訪。最終認證,陳問財同志的確是當年新四軍七師的老戰士,身份無疑。
2021 年11 月22 日這天,秋陽高照,躺在病榻上的陳問財被一陣鞭炮聲驚醒,他睜開了雙眼,盯著大門。老人意識到他等了71 年的消息終于等來了,他那被疾病折磨得枯瘦的臉居然變得生動起來,混濁的雙眼放出異樣的光亮。
北京、安徽、江西、上海四省市新四軍研究會及鐵軍雜志社、鷹潭軍分區、宜春市軍人事務局、奉新縣政府、縣武裝部、澡下鎮政府、鎮武裝部、鎮退役軍人事務部等單位領導齊聚于此,為96 歲的新四軍七師老戰士陳問財送去了“光榮之家”榮譽牌匾、慰問金和鮮花。陳問財老人重獲了新四軍老戰士的榮譽。這不是一般的榮譽,這是代表一名光榮革命軍人的身份的榮譽。張懷旗來到陳問財老人的床榻旁,告訴他那份渴望了71 年的心愿已經實現,老人喜極而泣,久病不能睜開的眼睛溢出了幸福的淚水。
澡下鎮相關領導親自將“光榮之家”榮譽牌匾釘在了陳問財老人家的門上。
這份榮譽來之不易,凝聚著北京、安徽、江西、上海新四軍研究會與相關單位眾多同志歷時5 年的齊心協力奔走呼吁的心血,終使這位新四軍老兵71 年的夢想在建黨百年之際實現了。
7 天后的11 月29 日凌晨零點30 分,96 歲的陳問財老人在兩個兒子的陪護下,帶著他心中的最高榮耀安詳地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