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踏山跨海,只為找到你
踏山跨海,只為找到你
作者:魯青 袁哲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5-03-06 瀏覽次數:8325
62歲的徐振理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半生竟會和“尋找”二字聯系在一起。從2014年12月16日起,到2021年8月22日,7年間,他5次上央視《等著我》欄目,為新四軍老戰士尋找戰友、救命恩人,為烈士后人尋找烈士犧牲地,捧回英雄遺骸……
徐振理和濱海縣“重走宋公堤”銀暉志愿隊
62 歲的徐振理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半生竟會和“尋找”二字聯系在一起。
從2014 年12 月16 日起,到2021 年8 月22 日,7 年間,他5 次上央視《等著我》欄目,為新四軍老戰士尋找戰友、救命恩人,為烈士后人尋找烈士犧牲地,捧回英雄遺骸……央視《等著我》欄目自開辦以來,5 次登上該欄目為新四軍英烈尋親的紅色志愿者僅他一人。
2022 年3 月,春暖花開,在江蘇省濱??h新四軍研究會工作室,我們見到了他,他是這個縣的新四軍研究會會長。他調侃:在全國像他這樣的草根會長也許只有他一人。因為他只是鄉鎮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
徐振理與央視《等著我》欄目結緣是在2014 年。
2014 年12 月16 日晚,央視《等著我》欄目首播,91歲的阜寧籍新四軍老戰士王博夫給主持人倪萍拿出一張18 人的殘損老照片,并說這是他的護身符。原來,這張殘損照片是新四軍三師八旅和二十二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4 支宣傳隊,于1941 年4 月,在江蘇省阜寧縣二區辛蕩村舉行“五卅”匯演大會時拍攝的。后來,王博夫的戰友朱子龍住宿在一個老鄉家,無意間在床下撿到這張殘損照片,看到上面有王博夫,就轉送給了他。因戰火倥傯,王博夫和朱子龍失去了聯系??缭?3 年后,徐振理受托尋找朱子龍和這張18人的殘損老照片的另一半,幾經周折,被徐振理考證為是85 人的大合影,并為王博夫找到了當年贈送給他照片的戰友朱子龍的子女,幫助老人完成了73 年的未了心愿。在《等著我》節目現場,王博夫老人和朱子龍子女喜泣相擁。倪萍說:老人尋找的是一代生命,找回的是那一代年輕人無悔的青春啊!
徐振理再上央視《等著我》欄目是在兩年后,他作為志愿者為濱??h87 歲的新四軍老戰士王飛吼,找到了救命恩人“劉嫂子”的后人。
1943 年,13 歲的王飛吼是一名兒童團長,他在一次書寫抗戰標語時,突遭侵華日軍的襲擊,日軍的刺刀向他胸前刺來,生死攸關之際,一位素不相識的年輕孕婦猛地為他擋開刺刀,救了他一命。事后,區長告訴他,那位孕婦的丈夫姓劉,村里人稱“劉嫂子”,生下孩子后悲憤而死。王飛吼為給劉嫂報仇,毅然參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結婚成家后,每年清明節都在家中為劉嫂祭奠,他一直想找到劉嫂的后人報恩,可是多年尋找無果。經過徐振理的不懈努力,終于在濱??h案東村為這位老戰士找到了救命恩人“劉嫂子”的后人、在揚中市姚橋找到了“劉嫂子”的墳墓……
尋找的腳步沒有停息,徐振理第3 次出現在《等著我》現場是在2019 年7 月21 日,那期的節目是《耄耋老人76 載尋找英雄父親遺骸》。
2019 年4 月底,徐振理接到濱海新四軍后人79歲辛道香和77 歲辛道鳳兄妹尋找父親辛立珍烈士犧牲地、墓地的請求,他立即展開尋找。根據相關線索,首先翻閱了相關歷史資料,了解到辛立珍1943 年12月在家鄉阜東(今濱海)參加新四軍,先后由蘇北輾轉東北、天津等地作戰,一直打到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曾經榮立戰時大功一次,新中國成立后在廣西剿匪。隨后他聯系到了廣西、北京等地的志愿者,并找到辛立珍烈士的生前部隊。在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組的指導下,他和全國多地志愿者以及新四軍烈士、將士后代緊密合作,終于在廣西忻城縣馬泗鄉椅子山上,找到一塊由陸軍三十九軍“一一五師司令部、政治部”1950 年7 月20 日豎立的墓碑,墓碑上記載著考洞剿匪戰斗中犧牲的12 位烈士的英名,辛立珍的名字赫然鐫刻在第一列第一位、部隊番號、戰斗日期、戰斗名稱、犧牲戰友、匪首姓名和濱海烈士史料、忻城烈士史料生前部隊史料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
2019 年6 月21 日,徐振理帶著烈士3 位親人由北京飛抵廣西,來到辛立珍烈士犧牲地拜謁烈士墓地,辛道香老人雙手捧起一抔墓土,小心翼翼地放入紅布,這位耄耋老人出生以來第一次呼喊“爸爸!”“爸爸,跟我們回家!”
2021 年3 月27 日,清明節前,春雨淅瀝?;窗彩?/span>盱眙縣天泉湖鎮古城戰斗烈士陵園,94 歲的王玉恩和94 歲的陳士英坐著輪椅,在徐振理和志愿者的幫助下,被抬上石鼓山。邁過130 多級臺階,山頂便是古城戰斗烈士墓。兩位老人,白發蒼蒼,眼含期待。73 年的苦苦尋找和漫長等待,為的就是這一天的“相見”。
1944 年,17 歲的陳士英嫁給了大自己1 歲的劉炳昌,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是“娃娃親”。新婚不久,劉炳昌揮別親人,參加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沒想到從此天各一方,竟成永別。
在前線,劉炳昌和濱海老鄉王玉恩成了親密的戰友。王玉恩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幕:1948 年3 月7 日,古城攻堅戰打響。劉炳昌在沖鋒時倒在了血泊中,身上的軍裝都被戰火燒光了。當晚,王玉恩親手將劉炳昌的遺體掩埋好,又隨部隊繼續戰斗。同年4 月25 日,在九龍口戰斗中,王玉恩失去左腿。王玉恩記得,連長命令兩個戰士架著他離開戰場,與他同村的戰友王長樓將他背到安全的地方,交給救護隊后又重返陣地。后來,王玉恩得知,連長、副連長和王長樓等戰友都在那場戰斗中犧牲了?!皠倓?,他們還在搶救我,一轉眼人就沒了?!蓖跤穸鳒I眼婆娑。
1948 年8 月,劉炳昌妻子陳士英找到失去左腿、復員回鄉的王玉恩,詢問丈夫下落,得知劉炳昌犧牲的消息后,陳士英大哭一場。
“他個子高,很英俊,下巴上有一個疤?!?3 年過去,在陳士英腦海中,丈夫劉炳昌永遠是20 歲離開家時的年輕模樣。
徐振理接受王玉恩的請求后,用了整整6 年時間,查閱大量史料,并3 赴三河流域考證。2021 年3 月14日,央視《等著我》首播王玉恩找到犧牲戰友墓地的故事,恰巧被劉炳昌烈士遺孀陳士英看到,一下子泛起波瀾。于是,陳士英發動全家與王玉恩老人取得聯系,并由此找到徐振理。至此,陳士英“想去丈夫犧牲地、墓地看一看他”的心愿終于在73 年后得以實現。
“炳昌,今天我終于來看你了。這么多年,我天天等,日日盼,卻見不到你!今天,你跟我一起回家!”73年后,陳士英對著烈士墓聲淚俱下。
在徐振理的人生歷程中,曾先后為168位烈士找到親人,為122 位烈士修墓立碑,為本縣10 位烈士補發證書,申請為121位烈軍殘復人員修建新房300多間,為10位復退軍人遺孀找到證據辦理生活補助,為2位外鄉新四軍老兵申領補頒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迄今為止,濱海縣境內19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經他挖掘發現的紅色文物就有6 處。
見到這位退伍老兵時,他真情地對我們說:“39 年前,我退役不褪色,現在,我退休不退責。為烈士尋親,為英雄圓夢,已經成為我的終生事業。
徐振理為烈士尋親的傳奇仍在繼續,2021 年8 月22 日央視《等著我》欄目又播出了徐振理幫助河北邯鄲新四軍后人許院文代父尋找恩人的故事……
踏山跨海,只為找到你!哪怕征程漫漫,千里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