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牢記囑托 奮發有為 推進新四軍研究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在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
牢記囑托 奮發有為 推進新四軍研究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在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
作者:于中海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5-01-03 瀏覽次數:8326
根據會議安排,我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同志們審議。
2024 年工作回顧
2024 年,我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七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確定的工作思路,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扎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重要講話發表后,全國各新四軍研究會和紀念場館受到巨大鼓舞。中新會先后與江蘇省委黨校、中共鹽城市委、鹽城市委黨校共同主辦了“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選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理論研討會”;組織召開了全國“新四軍革命精神宣傳工作會議”;聯合湖北省研究會舉辦了“學習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鄂豫邊區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應邀參加了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鹽城市委聯合主辦的“傳承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場座談會”。各新四軍研究會和紀念場館采取不同形式學習交流,加深對講話精神的理解。上海市研究會舉辦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學術研討會;江蘇省研究會舉辦了“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交流學習成果;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第一時間組織本館人員學習座談,大大鼓舞和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我們把“人民群眾——新四軍之基”作為今年研究的重點課題,各省市研究會和專家學者撰寫論文70 余篇,10 名同志在學
術交流會上發言。
二、學術研究活動豐富多彩
深化學術研究,力求多出成果,是新四軍研究會的主責主業。今年以來,我們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了各種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中新會與江西省研究會聯合安徽、浙江、福建省研究會,舉辦了“紀念紅十軍與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90 周年系列活動暨學術研討會”;聯合江蘇省研究會等單位,主辦了“紀念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85 周年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館40 周年”活動。福建省研究會召開了“葉飛與中國——紀念葉飛同志誕辰110 周年座談會”“當代福建的發展成就與歷史經驗理論研討會”;江西省研究會組織了“湘贛革命根據地和湘贛游擊隊在宜春研討會”“江西新四軍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研究課題解讀學術研討會”;上海市研究會1 項課題獲中央黨校和文獻研究院專項課題立項;重慶研究會召開了“回顧革命史,宣傳紅色文化座談會”“紀念紅軍長征90 周年學術研討會”;江蘇省研究會召開了“新四軍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紀念新四軍東進、八路軍南下86 周年座談會”;浙江省研究會舉辦了“紀念彭林誕辰110 周年座談會”“紀念海北抗日游擊區開辟80 周年學術交流會”“鐵軍精神與愛國主義辯證統一學術研討及經驗交流會”。
三、《新四軍全書》編纂更加細化
今年已出版的有:中新會編纂的《新四軍之將論文集》《啼血杜鵑》《我讀新四軍》,上海市研究會編纂的《紅色故事我來講》,湖北省研究會編纂的《鄂豫邊區政權建設史》,南京市研究會編纂的《南京地區新四軍戰斗印記》,高淳研究會編纂的《高淳新四軍英烈》,溧水研究會編纂的《鐘國楚將軍紀念文集》,盱眙研究會編纂的《戰地黃花——紀念華中局暨新四軍軍部移駐黃花塘80 周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編著的《溧陽——蘇南抗戰指揮中心》等10 部專著。還有重慶研究會1 部、江蘇省研究會3 部、江西省研究會1 部專著已完成編撰待出版。
四、新四軍革命精神宣傳教育積極有為
一是抓住了重要時機“強用力”。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云南省研究會、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等單位,開展了以緬懷先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為重點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結合黨、國家和軍隊等重要紀念性時間節點,浙江省研究會舉辦了“江山如此多嬌”、四川省研究會舉辦了“鐵軍風采”大型主題書畫展、中新會舉辦了“江山頌”大型書畫展、北京研究會舉辦了“迎國慶賞油畫敬前輩講故事”“開國上將葉飛誕辰110 周年紀念郵簡首發式”活動,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巡展在北京隆重舉行首展儀式。
二是拓寬了宣傳教育“受眾面”。中新會建立了60 多人的“鐵軍精神講師團”和包含120 多個課題的“菜單式”宣講題庫,多次為省市黨政機關、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和大專院校師生授課;聯合江蘇省文物局、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等單位舉辦了“崇高風范清廉豐碑——新四軍廉潔思想文化展”;還與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合辦了“新四軍東進北上紅色文化實踐活動”;上海市研究會把“紅色故事我來講”特色主題活動推向全市16 個區的中小學;浙江省研究會聯合省關工委發起“百場愛國主義宣講活動”,主辦“弘揚鐵軍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教育旗幟”知識競賽。
三是擴大了共建共享“朋友圈”。中新會與浙江四明山干部學院、江蘇警官學院、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學術研究、文化宣傳、育人育才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在“新四軍第一所”江蘇六合竹鎮派出所、江蘇高淳中等專業學校、新四軍五師紀念館、湖北大悟革命博物館、中原突圍紀念館掛牌“鐵軍精神教育基地”,與“山東·將軍網”達成聯合挖掘宣傳山東省新四軍史料共識。北京市研究會與北京聯合大學圍繞“紅色課堂”進校園合作共建;上海市研究會與信息技術學院等7 個單位簽署了共建協議;浙江省研究會與杭州師范大學共建教育基地,聯合搜狐浙江等單位開辦了“紅宣鑄魂”大講堂;福建省研究會與3 所大學、5 所中小學開展共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與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常州大學體育學院開展館校共建;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與文化和司法部門共建“歷史文化司法保護基地”;上海市浦東新區研究會與該區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中心以及泥城鎮公平村建立“傳承紅色基因聯系點”,等等,放大了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傳承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教育效應。
四是創新了鐵軍雜志“紅品牌”。《鐵軍》雜志以提高辦刊質量、擴大受眾面為目標,開辟和優化專欄、辦好重點欄目,增加彩版提高視覺效果,深入宣傳新四軍革命精神,熱情報道革命老區新農村的新氣象,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在紙質媒體生存日益困難的大環境下,各地工作站數量不減反增,年發行量仍達到5 萬余份,刊物首次進入西藏雪域高原,雜志再次入選江蘇省“農家書屋”推薦刊物。編輯部組織撰寫的《毛澤東與新四軍的故事》等5 篇組文入選第二屆“江蘇主題宣傳好文章”。鐵軍傳媒網每天發稿3 篇,關注用戶數達5500 人,《歌聲里的新四軍》等16 篇稿件被《學習強國》首頁采用。《鐵軍》理事會堅持鞏固和開發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加大服務力度,理事單位陣容不斷壯大。各省市研究會辦的內部刊物(北京:《鐵流簡訊》、上海:《會訊》、重慶:《東進風云》、安徽:《云嶺》和《簡訊》、浙江:《東南烽火》、廣州:《會訊》、福建:《戰爭年代》、江西:《鐵軍縱橫》、黑龍江:《雄師出關》、四川:《華中烽火》等),每期都發到了中新會,我們看后感到質量都很高。
五、自身建設持續加強
一是組織建設有新進步。中新會優化配置內設機構,進一步強化了文化宣傳委員會、海洋和國防教育委員會、鐵軍書畫社、鐵軍基金會的職能作用發揮;及時補充新鮮血液,讓人品好、能力強、有精力、較為年輕的同志進入到重要崗位,確保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獨當一面的同志。重慶市和廣州市研究會完成換屆工作,產生了新一屆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浙江省研究會修訂了四項管理制度和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內部規范管理;江西省研究會調整優化了領導成員,使研究會更有生機活力。
二是能力素質有新提升。中新會開辦了“周一大講堂”,圍繞強業務、明要求、研工作等重點內容,達到了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提高能力的目的。上海市和江西省研究會組織重要專業骨干培訓;重慶研究會利用微信群組織全體會員進行網上學習;廣州研究會換屆后,組織班子成員到南京、鹽城等地學習調研;江蘇省研究會注重發揮老同志傳幫帶作用。
三是服務社會有新作為。上海市研究會積極開展“文化潤疆”活動,主動協調把“紅色故事我來講”推廣到上海援疆的喀什四縣;重慶研究會與廣元市川陜甘紅色文化研究會共同打造重慶至廣元紅色旅游線路,促進川渝兩地經濟發展;浙江省研究會打造紅色研學游線,提出的建設四明山北麓門戶區的建議,被寧波市委采納。
四是攜手共進有新展現。中新會為主編纂的《概覽》《長城》,得到了各研究會和紀念場館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今年第四季度到河南、臨沂地區的調研活動,兩地研究會和紀念場館考慮周全、協調有力、安排到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新四軍圖書館接待53 批152 人次查閱、調閱圖書資料1130 冊,復制3800 余頁。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學術研究和宣傳人才短缺、人員斷檔的問題依然存在;學術研究成果為現實服務有待繼續深化;各單位的發展還不夠平衡;經費不足仍然是影響工作向深度發展的“瓶頸”,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在發展進程中努力解決。
2025 年工作安排
2025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邁出新的步伐。我們還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 周年重要歷史紀念日。要緊跟時代發展要求,緊貼主責主業,乘勢而上求突破,堅持以習總書記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系列指示為指引,用忠誠詮釋初心,用行動踐行使命,抓政治強思想、抓創新強動力、抓素質強能力、抓教育強正氣、抓共建強特色,推動各項工作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一、集中精力抓好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一是開展多種形式紀念活動。通過召開紀念會、研討會、座談會,舉辦詩歌朗誦會、文藝演出、書畫展等,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中新會將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 周年大型書畫展。二是圍繞抗戰勝利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深入探討新四軍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和寶貴經驗,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三是大力宣傳新四軍的豐功偉績和鐵軍精神。《鐵軍》雜志以連續推出12 篇系列評論員文章等舉措,突出宣傳偉大抗戰精神,宣傳新四軍對抗戰勝利的巨大貢獻,鐵軍傳媒網也要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二、集中力量抓好編纂《全書》為中心的學術研究
編纂《全書》是五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確定的一項重大任務,本屆常務理事會接過這沉甸甸的接力棒,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奮力再向高層次邁進、向高質量推進、向高水平精進。一是突出編纂支撐《全書》主干的專著。今后一段時間,突出以編纂新四軍各師師史、修訂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史為主。二是重點推進《概覽》《長城》編纂出版工作。在各研究會和紀念場館共同努力下,目前,《概覽》圖文征集基本落實,《長城》圖片史料征集工作也已啟動。三是召開“新四軍之勛”學術研討會。明年,中新會舉辦“偉大的勝利——新四軍之勛”學術研討會。
三、集中資源抓好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的創新宣傳
一是紀念場館發揮陣地輻射效應。堅持場館建設與文物保護相結合、學術研究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展陳形式變化與手段創新相結合,不斷增加紀念場館建設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讓新四軍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二是《鐵軍》雜志發揮陣地品牌效應。要抓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 周年契機,突出宣傳偉大的抗戰精神,宣傳新四軍對抗戰勝利的巨大貢獻;抓住中新會重大活動和重要工作進展情況,及時交流各省市研究會、各紀念場館的工作動態和研究宣傳成果,這就要求大家多提供優質稿件及重要活動情況;抓住提高辦刊質量這個關鍵,確保刊物質量在黨史軍史期刊陣列中保持全國知名、江蘇一流的水平;抓住擴大發行數量這個目標,編輯、發行相互賦能,以雜志質量的攀升推進發行數量的提升,使紅刊惠及更廣泛的受眾面。三是共建基地發揮陣地示范效應。共建基地要建立健全組織機制,推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制度化開展;建立健全基地掛牌考察機制,成熟一個掛牌一個;建立健全雙方協同管理機制,共同推進共建基地建設規范有序發展。四是海洋國防委發揮陣地特色效應。今后要進一步搞好學習宣傳《島嶼戰爭論》作為中新會重點工作之一,真正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要把大眾化、普及化作為突破口,組織編纂《島嶼戰爭論》里面的故事,力求一看就懂、好讀好記、深化理解。
四、集中優勢抓好常務理事骨干力量的作用發揮
一是積極建言獻策,提高建會水平。要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常務理事職責,為加強常務理事會建設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新增補的甘肅、遼寧、海南、河北、陜西、山西6 個省的常務理事,要開動腦筋、積極協調,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平臺建立起來,擔負起本地區研究宣傳新四軍革命精神的神圣職責。二是積極引智借力,匯聚人才力量。要積極推廣上海市研究會借助華東師范大學碩博士論文選題、浙江省研究會吸收高校青年教師加入學委會、湖北省研究會發布課題信息、委托有實力單位承擔課題研究等有益做法。三是積極貢獻智慧,服務經濟社會。要根據駐地紅色資源情況,依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找準切入點、結合點、助力點,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慧、思路、動力。
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一、把堅定政治建會首位意識,作為忠誠使命和強會興館之基打牢筑牢。要“站高思想位”,深化內化轉化。我們要堅持系統學習、聯系理解、一體把握,以研究宣傳新四軍主責主業為抓手,不斷推進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永續傳承。
要“站準格局位”,深化創新發展。我們從事黨史、軍史研究,要胸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進一步在新四軍歷史研究上有新突破,在新四軍革命精神宣傳上有新創新,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上有新貢獻。要“站正工作位”,深化工作落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用結合、學思踐悟,始終把思想、工作、職責擺進去,以釘釘子精神,有力推動新四軍歷史和革命精神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二、把深化研究宣傳主責主業,作為光榮使命和重大責任之本做強做優。充分挖掘和運用豐厚的紅色資源,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史、新四軍歷史研究,使之更好發揮資政育人作用。要堅持正確立場,深化研究宣傳。必須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圍繞歷史主題,深化研究宣傳。聚集歷史主題開展研究宣傳,就能更有力地闡述新四軍在民族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貢獻,從中汲取奮進力量。要回應現實關切,深化研究宣傳。以史鑒今,是研究宣傳新四軍應有的取向,也是拓展研究宣傳的重要路徑,是我們深化研究宣傳新四軍的歷史新坐標、時代新命題。
三、把形成研究宣傳整體合力,作為繁榮學術和興盛宣傳之要發揚弘揚。長期以來,我們緊密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新征程上要一以貫之發揚發展。要緊跟時代發展,深化合作共識。深化新時代新四軍歷史研究和革命精神宣傳,充分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是我們肩負的時代重任和光榮使命,需要形成相互支持、合作共贏原則,實現更有深度的合作。要密切工作協調,深化合作基礎。我們要把常務理事會議的工作安排和各自工作籌劃對接起來、銜接起來,在這一基礎上,擬定合作方案,采取合作行動,產生“1+1>2”的效果。要依托項目驅動,深化合作實效。我們要在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學術研究等方面加強對口合作,提升編纂《全書》重點書目完成率。
同志們,團結匯聚力量,奮斗開創事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新征程上,擔當使命、奮發有為,推進新四軍歷史研究宣傳見行見效,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走深走實,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