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青春離奇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2-26 瀏覽次數:8324
陳冰克,原名陳德俊,鹽城人,家庭出身地主。初中二年級時,她從家里偷跑出來,找到蘇北公學,“我要參加革命”。
王菲的歌《致青春》唱道:“笑了,叫了,走了,青春離奇”。抗日烽火里,陳冰克的青春,也是離奇的。
陳冰克,原名陳德俊,鹽城人,家庭出身地主。初中二年級時,她從家里偷跑出來,找到蘇北公學,“我要參加革命”。時任校長王瀾西說,部隊艱苦,小姑娘受不了。她堅決不走,王瀾西無奈,“改個名吧。”王瀾西建議她改名“冰克”,意寓堅冰的克星肯定堅強。她笑了,“好,我叫陳冰克”。公學結業,陳冰克分到新四軍三師七旅前線劇團。沒多久,部隊撤離蘇北,劇團同志一路向北開進。聽說跟大部隊行軍,她興奮不已。剛開始,一天走60里,幾天后跑80里,后來,部隊接到命令直插山海關,行軍加快了速度,一天奔走120里。她個高腿長不掉隊,腳上接連起了水泡、血泡不吭聲,背著背包,挎著干糧袋,還掛著樂器,她總是笑臉示人:“我能堅持。”
抵達東北,陳冰克開始忙碌起來,宣傳群眾,動員土改。進入東北第一仗,是秀水河戰斗,陳冰克上了前線,參加搶救運送傷員,背著血淋淋傷員,她毫無畏懼,途中掉了鞋,腳踩在硬邦邦冰雪上直淌血,雙腳凍得麻木,她咬緊牙關繼續前行。1946年春,組織上給了陳冰克結論:一個地主家的大小姐,已改變成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參加革命不到兩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不久,遇上婚戀。一天,師宣傳科長找她聊天,“有沒有考慮婚姻問題?”陳冰克驚詫,“我還不滿17周歲啊。”組織科長又和她談話,探問她對十九團魏政委印象如何,她連聲回答,“不談,不談。”宣傳隊下去教歌,隊里有意把陳冰克分在十九團,見了團政委魏佑鑄,壓根沒往談婚論嫁想。翌年,一場戰斗即將打響,領導對陳冰克說,“打仗前,你和魏政委結婚吧。”魏佑鑄是山東人,年齡大她10歲。陳冰克不解,然而被輿論裹挾,倉促結了婚。部隊轉移打仗,陳冰克還是和大部隊一樣,坐平板火車呼嘯穿過隧道,頂部油污飄灑在臉上,手一抹,大花臉似的,互相大笑。部隊南下,她生下孩子時間還不長,她從不擺官太太樣子,跟部隊官兵一起坐悶罐子車。
1951年,陳冰克22歲,轉業到了地方工作。自此開始,隨丈夫軍隊任職的變動,天南海北,人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她歷任幼兒園主任、醫院黨委副書記、外賓接待辦主任、旅游局副局長、巡視員等職,1989年離職休養。
受訪那一年,陳冰克在羊城廣州。她珍藏了不少年輕時照片。
攝像機前,陳冰克紫紅上衣,茶色鏡,保留著做姑娘時的波浪發型,臉色紅潤光亮,說話響亮清脆。人雖年邁,渾身都是昔日青春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