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紀律建設的歷史實踐與成功經驗
新四軍紀律建設的歷史實踐與成功經驗
作者:盛海豐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18 瀏覽次數:8325
作為黨領導下的一支鐵軍,嚴明如鐵的紀律是新四軍革命精神的重要內容。新四軍加強紀律建設,廣大指戰員自覺遵守紀律,共同維護紀律,這是新四軍在華中抗戰中取得偉大勝利的堅實保證。用好新四軍紀律建設這一生動教材,對于當前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嚴明紀律是新四軍的鐵的規矩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紀律嚴明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區別于匪氣十足的反革命軍隊的重要標志。毛澤東同志指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他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還指出:“共產黨員要擔負起克服各種不良現象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重大責任。共產黨員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范,執行命令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內部團結統一的模范。”新四軍建軍之初,項英同志就指出:“軍隊戰勝敵人,主要的不決定于武器的優良,而決定于軍隊的英勇犧牲,勇敢善戰,團結民眾,上下齊心,必須有鐵的紀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新四軍·文獻(1)》)劉少奇指出:“我們部隊有軍事、政治紀律,如果有一個人他把我們軍隊的紀律削弱,那么就等于削弱了我們的戰斗力。”(《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新四軍·文獻(2)》)
高度融合的革命堅定性、政治自覺性、紀律嚴肅性,是新四軍這支軍隊的鮮明特色和克敵制勝的重要保證。新四軍的紀律是將士們自覺遵守的,同時也具有嚴格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它具有不可動搖的權威性。1938年,陳毅率領一支隊初到茅山時,遇到群眾不肯借宅留宿,命令指戰員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得進入民宅”。可見這些鐵規面前是沒有特殊者的,新四軍是以鐵的紀律著稱的人民軍隊,以有紀可依、執紀必嚴、領導垂范、以上率下的有力行動,從而形成紀律嚴明的鮮明特色。
我們今天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首先就要在思想上確立紀律是黨的生命線,是管黨治黨的“戒尺”。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認真學習條例,清除思想上的雜草,洗滌靈魂的死角,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墻,不碰“紅線”,不踩“界線”,不越“底線”,將權力鎖進紀律的籠子,做“守紀正行”的“精細人”。
二、新四軍鐵的紀律的突出特征是依法執紀
懲治腐敗,加強廉政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從整個民族利益和抗戰前途出發,建立了新型的抗日民主政權。針對國民黨政權的腐敗統治,中國共產黨響亮地喊出“鏟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的口號。毛澤東同志及時地告誡全黨:“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要把現在許多人中間流行的那種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風氣,根本改變過來。”(《中國共產黨廉政反腐史記》第43頁)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也告誡黨員,要特別注意在革命勝利和成功的時候,在群眾對自己的信仰和擁護不斷提高的時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緊自己的無產階級意識的修養,始終保持自己純潔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品質,而不蹈歷代革命者在成功時的覆轍。
華中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后,華中局適時地提出了符合華中地區實際的廉政建設措施,尤其注重廉政的法治建設。
由權力機構制定有關廉政法律,通過廉政立法和監督黨政機關干部和公務人員,是有效防止產生腐敗現象,懲治腐敗行為,加強廉政建設的根本措施。華中抗日根據地在頒布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施政綱領中都規定了廉政建設的內容。如1941年2月,淮南津浦路東各縣聯防辦事處的施政綱領中規定:厲行廉潔政治,肅清貪污。”“建立便利人民之司法制度,并保障人民檢舉告發任何工作人員罪行之自由。”淮北、蘇中、蘇北、豫鄂邊等根據地也做了內容相似的規定,根據地建設初始階段就走上了一條依法執政的軌道。
各民主政權為懲治和防范貪污浪費,先后通過參議會頒布了“懲治貪污暫行條例”。如 1942年3月頒布的《淮北蘇皖邊區懲治貪污暫行條例》;1942年7月頒布的《鹽阜區各縣懲治公務人員貪污暫行條例》。鹽阜區的這一條例在華中各根據地頒布的懲貪條例中最具代表性,《條例》第一條即提出宗旨為“建立廉潔政治,徹底澄清貪污。”第二條規定凡公務人員憑藉職位權勢,侵吞公款、收受賄賂、營私舞弊及在辦理社會公益事務中有貪污行為,都將受到該條例的制裁。第三條則是保證人民或群眾團體檢舉的權利。第四條提出上級機關在處理過程中不得徇情包容。第五條則規定機關主管人因對下屬監督不周,應受失察之處分。第七條規定貪污超出 500元以上者處死刑,不足500元的將根據貪污財物多少分別處以有期徒刑或勞役而對克扣軍餉和倒賣軍火者一律處以死刑。之后各根據地根據在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做出適當的修正,以保證法律的連續性、權威性和可行性。例如1943年7月,淮北蘇皖邊區通過了《修正懲治貪污暫行條例》;1944年8月,鹽阜區淮海區分別頒布了修正的懲治貪污暫行條例。
在華中抗日根據地,還通過立法程序確定公務人員的行為準則。1942年初蘇中行政區公署頒布了《蘇中區各級行政人員公約》(草案)要求各級行政人員養成守法奉公,廉潔清明的作風,不貪污,不受賄,不魚肉人民,不藉公營私,不浪費,不侵吞公款。1943年8月,淮北蘇皖邊區通過了《行政紀律暫行條例》。1942年11月,鹽阜區頒布了《司法工作人員服務紀律條例》。
華中抗日根據地在廉政建設中,不僅重視廉政的立法,而且在法律頒布后能嚴格執行,將貪污、腐化、浪費等現象視之為對革命的犯罪,都嚴格地依法進行懲處。1942年6月至7月,在蘇中三分區就有4個干部由于貪污被依法判處死刑。蘇中稅務局第四分局主任邢愛身貪污4000元,師特務營長李桂成貪污1000元,都依法執行槍決。
廉政法律的約束,對腐敗分子的嚴厲懲處,使抗日民主政權中的公務人員貪污腐敗現象大為減少,真正建立起了公正廉潔的作風,這在中國是由傳統的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邁出的重要一步,同國民黨政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弄權,腐敗叢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維護了黨紀和法律的嚴肅性。
盡管是在戰爭年代立紀立法在從嚴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對于我們今天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紀仍有重要的歷史借鑒作用,那就是一定要做到有紀可守,有法可依。應根據新時代形勢任務和黨的建設的需要,不斷完善黨的紀律規定,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同時鼓勵人民群眾的檢舉監督,讓違紀違法者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沒有隱蔽藏身之所。特別是新四軍根據地對于有直接失察責任的領導,切實執行問責制,也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
三、新四軍鐵的紀律的鮮明標識是聽黨指揮
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聽黨指揮、對黨忠誠是政治紀律,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在黨的八大預備會上,毛澤東同志就突出表揚了劉少奇、陳毅、張云逸、粟裕、譚震林等新四軍主要領導是聽黨指揮的,也指出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前的主要領導人項英模糊主義嚴重。葉挺軍長擔任新四軍軍長時已經脫黨多年,但他的心始終是向著黨的。1937年11月,在延安時葉挺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表示,擁護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領導,這種政治上的堅定從來沒有絲毫的動搖。他積極貫徹黨中央關于東進北上發展方向,指揮部隊挺進大江南北開展游擊戰爭。他親自主持成立江北指揮部,整頓江北部隊,挺進皖東敵后。即使他在皖南事變后深陷囹圄,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品質,他著名的《囚歌》和《囚語》就是鮮明的體現。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其黨心黨性不變。劉少奇作為新四軍政委和華中局書記,擔負起了黨中央發展華中“操盤手”的重任,尤其是在政治建軍方面,為新四軍這支隊伍的理論武裝,思想上、作風上、組織建設上殫精竭慮,他在華中所做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內斗爭》《論黨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等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原則。陳毅1938年5月就率領一支隊挺進江南敵后,然后部署葉飛率老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名義揮兵東進,緊接著又布置移兵蘇北,在黃橋決戰消滅了韓德勤的主力后實現和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五縱隊勝利會師,實現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對“發展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之初,為促進國共和談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中央命令第七師和蘇浙軍區從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根據地撤出。廣大指戰員盡管有萬般的不舍,但他們無條件地服從中央的命令,在7天內完成了3萬多人的北撤任務,而由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領導的中原軍區,忠實地執行中央下達的固守宣化店、牽制國民黨軍隊的命令,以不足5萬的兵力牽制住國民黨30萬兵力達半年之久,有力地支援了華東、華北的斗爭,為準備反擊蔣介石發動內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們以鐵的紀律,換來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都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拓和推進,要把中國式現代化這篇大文章續寫好,從根本上要靠黨的領導。進入新時代,“兩個確立”是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要學習新四軍廣大指戰員以鐵的紀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優良政治品格,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強勁、更有韌性的動力支持。
四、新四軍鐵的紀律是贏得民心的制勝法寶
中國革命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一切依靠人民,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軍隊不斷發展壯大。陳毅在《贛南游擊詞》中就曾寫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堅持把模范執行群眾紀律作為“最初見面禮”。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部隊連生存都困難,就更談不上取得勝利了。所以,新四軍的“三大紀律十項注意”是最低限度必須堅守的信條,新四軍100%的執行了,而且遠遠的超過了。在那每天僅半飽甚至還餓著肚皮的艱苦環境中,依然還能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粟裕率領新四軍先遣隊挺進江南初期,許多老百姓把新四軍等同于他們以前見過的燒殺搶掠的流氓土匪武裝,不愿給先遣隊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先遣隊在處境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依舊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十項注意”,宿營借不到民房,就在露天野外宿營,即使遭雨淋也不進民房。群眾不賣給糧食,寧愿挨餓也不強行征購。如和民眾武裝產生誤解,命令新四軍不準開槍。因為紀律嚴明,讓人民群眾看到了與他們稱之為“游吃隊”的武裝完全不同,使群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除了誤會,轉而視新四軍為親人,是自己的軍隊,是真正打鬼子的隊伍。三師師長黃克誠曾率部隊深夜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抵達阜寧縣益林鎮東邊的小王莊。剛進村,黃克誠就下達命令:“一不準敲群眾家門,二不準動群眾的一草一木,三不準大聲喧嘩,驚擾群眾。”指戰員們就分散到群眾的屋檐下,草堆旁避風露營,當時黃師長身體不好,妻子唐棣華還帶著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警衛員請示是否到群眾家借宿一下,黃師長拒絕了。天亮了,戰士們的衣帽上全是霜花,村民們早上開門看見此情景感動萬分。
在抗戰時期,新四軍的群眾紀律嚴明,處處注意維護老百姓的利益,以秋毫無犯的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他們“戰場殺鬼子,戰后不擾民”,抗日根據地老百姓從心底唱出“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的贊歌,涌現了許許多多“母親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打東洋”的感人場景,就連地主士紳都稱贊新四軍“實為從未見之最優良之抗日軍”。“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命,共產黨這樣怎能不得天下呢?”
1949年4月,上海戰役即將打響之時,第三野戰軍指戰員3萬余人和5000余名接管干部在丹陽進行了20余天的整訓,集中學習接管上海的紀律。第三野戰軍的大部,前身是曾轉戰大江南北的新四軍。作為這支部隊的主要領導人,陳毅強調:要把紀律作為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陳毅的講話,體現了人民軍隊對紀律建設的高度重視。新四軍鐵一般的紀律是贏得民心的第一印象,因此直接決定著人民的選擇。事實上,正是因為有鐵的紀律,新四軍才能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五、各級領導的模范表率是新四軍嚴明紀律的標尺
新四軍各級將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他們公正無私、清正廉潔的形象既贏得了普通士兵和人民群眾的認可,也使得新四軍紀律教育更有說服力。新四軍之所以有鐵的紀律,最關鍵的是各級領導的標桿作用,“給我沖”與“跟我上”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新四軍的前身是戰斗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陳毅和項英率部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斗爭。當時條件極其艱苦,作為領導人,陳毅和項英每人保管著一些金子,陳毅深知這些錢的重要性,保管極為精心,隨時纏在腰間。可是到了夏天,因衣服單薄,腰部所纏的金袋凸出來了,陳毅覺得不安全,怕給黨造成損失,于是他把機關人員和隊伍集合起來,金條、銀元、鈔票全部擺到桌子上,對大家說:“這是黨的經費,黨要我們保管,我們從來沒有亂用過一分錢。發展黨的事業,要靠這筆錢;發展部隊,也要靠這筆錢。現在,形勢越來越有些緊張,我們有責任通知大家,萬一我們犧牲了,尸首可以不要,錢無論如何要拿走,這是黨的錢,不能落入敵人手里。”后來,陳毅把這筆經費全部分給信得過的同志保存,自己沒留一分錢。
新四軍改編之初,葉挺自籌資金為部隊解決軍需。即便如此,他在軍中招待客人時仍堅持自掏腰包。他酷愛攝影,卻從未動用公款為自己購買攝影器材,并要求軍部攝影室在為私人拍照和沖印照片時記賬收費。一師師長粟裕帶頭執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損壞東西要賠償”的軍規。他的軍馬啃壞了老百姓的樹,他不僅賠錢,還買了樹苗親自栽上了;二師師長羅炳輝在1940年的春荒時節,炊事班去采了一籃榆樹葉給他充饑,遭到他嚴厲的批評,“不該和老百姓爭救命糧”,命令立即退還群眾;四師師長彭雪楓,警衛戰士遛馬時不慎踩踏了群眾的幾行麥苗,他對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并和戰士們一道把倒伏的麥苗扶起來,用土培實;譚震林率領的三支隊駐扎在中公村,軍民相處融洽,一有空就幫老百姓收割,插秧,犁田,老百姓請他們吃頓飯卻被婉言謝絕……
這一件件,一樁樁感人的故事都是我們新四軍高級領導人的親歷親為,這些事情看上去都很平凡,但我們卻能從這些平凡的小事上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黨性。訪微杜漸,小節不重視不檢點,必然會影響到大局,一個小小的蟻穴會使一個大堤崩塌,因此,我們今天的領導干部一是要做帶頭執行黨的紀律的模范,自覺修煉紀律定力,堅守慎信慎獨,一以貫之,時時刻刻用黨章黨紀校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堅守紀律紅線,決不越雷池半步。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用,仍然有許多受人民學習的好干部,不僅在于他們具有崇高的理想,更在于他們始終保持紀律的定力。焦裕祿不讓孩子“看”白戲與楊善麗堅持“公車不私用”;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楊業功“不要他人一張宣紙”……他們都把黨的紀律刻在心坎上,體現在平常工作生活的點滴中,知敬畏,戒畏懼,守底線,成為我們黨嚴守紀律規矩的模范,值得黨員干部立為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