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的廉政建設及當代啟示
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的廉政建設及當代啟示
作者:王霄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8325
1940年10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北上,與南下的八路軍黃克誠部會師于鹽城白駒鎮獅子口。此后,鹽阜區各級組織和新四軍這支英勇的人民軍隊,在日偽頑的層層封鎖包圍中,一手堅持抗戰,一手開展各項建設工作,書寫了開辟鹽阜抗日根據地的鐵血詩篇。新四軍何以能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發展壯大并深受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擁護?其中一個關鍵原因便是新四軍對廉政建設的高度重視。習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基因傳承,對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念茲在茲。2023年12月,他在鹽城考察時指出,要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回顧總結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的廉政建設經驗,對加強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加強廉政建設的背景
(一)外部環境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此后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成為華中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日偽便加緊了對抗日根據地的打擊和滲透,以錢色為誘餌,大搞所謂“懷柔政策”。此外,自1940年起,國民黨也將“反共摩擦”的重心由華北轉移至華中,企圖達到限制、削弱、消滅新四軍的目的。在敵偽頑勢力的多重攻勢下,新四軍內部有一部分革命意志不夠堅定的黨員干部,逐漸顯現出腐化墮落的現象。1941年,陳毅同志在《論建軍工作》中指出:“接受外來的影響,沖淡了自己的革命意識……于是形成生活上的腐化墮落”。
另一方面,新四軍在鹽阜地區的革命斗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廉政建設是確保政權合法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地方政府橫征暴斂、貪污勒索,早已盡失民心。鹽阜地區北部沿海經常受到海嘯侵襲。1939年,一場特大海嘯就讓沿海一帶方圓幾十里的村莊和上萬畝農田全部被毀,僅阜寧縣就死亡13000余人,老百姓迫切希望修建一條堅固的海堤來抵御海嘯的侵襲。于是,當地士紳便懇請時任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的韓德勤撥款修堤。韓德勤雖撥付20萬元款項,但經過層層盤剝后,用在修堤上只有一半左右。不久海嘯再次來襲,海堤又被沖垮,當地民眾再次遭難。有鑒于此,新四軍必須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工作,這是拒腐防變、強軍抗敵的必然措施,也是贏得民心、鞏固政權的必然要求。
(二)內部環境
鹽阜根據地是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覆蓋現今的鹽城全部和淮安部分地區。作為抗戰時期中共中央“發展華中”的戰略重心,兩軍會師,軍部重建,中共中央華中局、抗大五分校、鹽阜銀行等陸續建立,鹽阜根據地迅速成為華中抗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是聯結華北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的重要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了鞏固和發展這一戰略要地,需要建立廉潔高效的政權和軍隊,以增強根據地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更好地應對與日偽軍的殘酷斗爭。
此外,當時的新四軍隊伍由八路軍、游擊隊員、葉挺將軍舊部、知識分子、農民等不同地域、階層組成,部隊人員構成復雜、參軍動機不同、素質文化良莠不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在紛雜混亂的種種環境下,隊伍中的部分同志思想意識漸漸發生變化,存在腐化墮落的現象。劉少奇同志在1942年的《目前形勢,我黨我軍在華中的三年工作的基本總結及今后任務》報告中也指出:“在政府中工作的共產黨員的民主精神、民主作風還不夠,一小部分干部對長期艱苦斗爭發生了厭倦,表現出動搖,個人享樂要求很高……”我黨歷來高度重視廉政建設,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和優良的傳統作風。新四軍作為黨的武裝力量,面對內部環境的挑戰,必然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如此方能統一思想、規范行為,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和紀律性,抵御敵人的破壞和誘惑,打造出一支鐵的軍隊。
二、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加強廉政建設的措施
(一)領導垂范,發揮引領作用
在新四軍的廉政建設中,新四軍各級將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涌現出了一大批廉政楷模,為廣大指戰員樹立了榜樣。
曾任新四軍三師師長的黃克誠同志一生艱苦樸素、克勤克儉。在鹽阜期間,為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他將三師軍服上衣的翻領改成直領,帽子去掉圍圈,褲子由寬大的中式褲腰,改為西式小褲腰,夏服由長袖改為短袖,長褲改為短褲,干部服四個口袋減為兩個口袋。僅此一項,每年節約布匹10000多米。大生產時期,三師給每個人都設定了拾肥任務。黃克誠也不例外,他每天一大早就戴著高度近視眼鏡,彎著腰,背起小簍,帶頭去完成每日的任務。在他的帶領下,三師的大生產運動開展得熱火朝天,有效緩解了物資供應的難題,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使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在鹽阜期間亦是留下了諸多親民廉政的故事。1944年春,粟裕于東臺老鄉家開會之際,其警衛員將馬拴在了老鄉家門前的枇杷樹下。待他開完會準備回部隊時,驚覺他的馬竟將枇杷樹下半部的樹皮悉數啃光,露出了白白的樹干。粟裕一邊拿出錢予以賠償,一邊滿懷愧疚地說道:“老鄉,枇杷樹皮被我的馬啃壞了,我必定給你再栽一棵!” 然而,由于一時難以買到枇杷樹苗,無奈之下,粟裕只好買了一棵黃楊樹苗親自將其栽到了老鄉家門前。這棵黃楊樹既是“遵紀樹”,又是“愛民樹”,它見證了新四軍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的初心。
類似的廉政典范在新四軍的領導人群體中比比皆是。他們的行動如同星星之火,在全軍范圍內燃起清正廉潔的燎原之勢,推動并促進了新四軍內形成廉潔風氣,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鍛造了“鐵軍”之魂。
(二)多措并舉,加強思想教育
重視思想建黨、加強黨員教育,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多措并舉,加強思想教育,構筑起廣大指戰員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一是加強教育培訓。鹽阜根據地通過創辦華中黨校、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五分校等學校,加強對新四軍的廉政教育工作,純潔和鞏固了干部隊伍。劉少奇同志向來十分注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他親自擔任華中黨校校長并經常授課,做了《民主精神與官僚主義》《論黨內斗爭》等著名報告。通過培訓,新四軍在抗戰烽火中凝聚成意志堅定、作風清廉的常勝鐵軍,華中各部隊和各塊根據地皆蕩漾著廉潔奉公、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之風。二是開展整風運動。我黨自1942年起在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全黨范圍內的整風運動。鹽阜抗日根據地要求團以上的干部對整風文件進行深入地學習和掌握,并對營以下干部與廣大指戰員進行政治與思想教育。參加整風的同志常常在睡前進行臥談會,誠實坦率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通過廣泛學習、檢討與批評,極大地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思想政治覺悟,扭轉和打擊了不良風氣與傾向。三是發展文化事業。新四軍在鹽阜地區創辦了包括《鹽阜大眾報》《抗敵報》在內的多家報紙,通過報道廉政事跡,充分發揮報刊的教育熏陶及輿論監督作用。另外,新四軍還成立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湖海藝文社等專業文藝團,運用兼具觀賞性與教育性的話劇、冬學、淮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廉政宣傳和廉政教育,為廉政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工作,新四軍維護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保障了部隊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廣大指戰員也建立起了廉潔自律、廉政奉公的良好形象,鞏固和加深了軍民魚水關系。
(三)執行鐵紀,健全法制建設
建立健全完善的廉政制度是預防和懲治腐敗的有效途徑。新四軍在長期的革命戰斗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廉政建設制度體系。例如,鹽阜區為消除貪污腐敗、建立廉潔政府,專門推出了懲治貪污腐敗行為的特別法案——《鹽阜區各縣懲治公務人員暫行條例》。憑借這一有力舉措,懲處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有力遏制了貪污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1941年,東臺開明士紳施文舫,指責新四軍有欺壓百姓、胡作非為的情況,經過核查,發現時任區委干部的譚啟民確如施文舫所言,存在貪污腐敗、欺凌百姓的行為,很快便對其進行撤職查辦。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抗日英雄馬堅也因私自售賣公鹽而被執行槍決。有了完善的廉政制度體系,鹽阜地區在廉政執法上做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為建立廉潔政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鹽阜抗日根據地的著名士紳、前清舉人龐友蘭曾大加褒揚新四軍的廉政建設,贊道:“抗日民主政府里已建立了公正廉潔的作風,貪污現象一般已經沒有了”。
懲腐除惡,絕不姑息。新四軍和根據地政府上下一心,廉潔為民。這種零容忍的堅決態度,不僅提升了黨的威信,還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起到了深刻的教育作用。正是因為新四軍始終如一地堅守廉潔底線,他們才能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發展壯大,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鋼鐵之師,成為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愛戴的子弟兵。
(四)廉政為民,踐行群眾路線
毛澤東同志指出: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的隊伍完全是為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鹽阜抗日根據地建設過程中,新四軍始終扎根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
為緩解人民經濟壓力,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鹽阜地區水系發達、水網縱橫,當地人民雖受水的灌溉滋養,但也深受水患之苦,興修水利成為大生產運動中發展農業的重要措施。彼時新政權剛剛建立,要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但劉少奇堅定地說,“凡是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于是,在時任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宋乃德同志的帶領下,軍民齊心協力,僅利用78天的時間,就修筑成了一條長45公里的捍海大堤,同時為不增加人民群眾負擔,采用發行政府建設公債的形式解決了修堤費用的問題。然而,在海堤建設初期,新四軍曾受到阜寧縣部分議員的懷疑,他們擔憂共產黨與國民黨一樣,都是拿人民血汗錢中飽私囊的蛀蟲,但新四軍以實際行動證明了黨的廉政建設決心,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為民辦事、為民服務、廉潔奉公的執政情懷。
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時時、處處、事事為群眾著想,維護群眾利益,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各項事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新四軍恪守初心,親民愛民,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凝聚了軍心民心,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三、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加強廉政建設的當代啟示
(一)以領導干部為關鍵,加強廉政建設引領性
群雁高飛頭雁領。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有著關鍵影響。領導干部隊伍的素質高低、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一個單位的工作狀態和發展成效。抗戰期間,廉潔之所以能成為新四軍的風尚,關鍵就在于新四軍各級領導干部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經常用《黨章》《條例》這面鏡子照一照自己的思想,量一量自己的行為,把黨章黨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強化底線意識和紅線思維,做一個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為官的共產黨人,自覺抵制歪風邪氣的侵蝕。同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切實履行關鍵責任,走在前列、當好表率,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頭雁”作用,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奮斗,推動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二)以思想教育為根本,加強廉政建設自覺性
新四軍在艱苦的抗戰歲月中,高度重視廉政思想教育工作,通過開展教育培訓、整風運動和文化事業等多種方式,為廣大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如今,構筑不想腐的思想堤壩同樣離不開學習。黨員干部要在學習新四軍革命精神中庚續基因、發揚傳統,通過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強化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廉政意識。其次,要充分發揮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將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增強廉潔從政的意識和能力,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注入源頭“活水”。另外,要加強廉政文化宣傳陣地建設,利用媒體廣泛傳播廉政文化,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等活動,讓廉政文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三)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加強廉政建設約束力
抗戰時期,鹽阜抗日根據地通過制定一系列廉政制度條例,為廉政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綜觀歷史,無論是過去新四軍鐵的紀律治軍,還是當今反腐敗鐵的紀律治國,都充分說明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我們要以構建廉潔政治生態為總體目標,不斷加強和完善廉政制度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廉政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滿意度。有了制度,關鍵在于執行。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了制度的權威性。新時代我們更要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強化監督作用,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四)以人民利益為宗旨,加強廉政建設導向性
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抗戰時期,新四軍在鹽阜抗日根據地傾聽民眾呼聲、破解民生難題,依靠廉潔為民的形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群眾工作也出現了新特點、發生了新變化,但清正廉潔依然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最起碼的要求,民心向背依然是決定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政黨興衰的關鍵因素。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牢記“答卷人”身份,始終保持“趕考”精神,牢記為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力行為民之舉,堅決抵制和打擊腐敗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立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從而在歷史的進程中把握主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烽火歲月,新四軍通過領導垂范、思想教育、法制建設、群眾路線,鑄就了一支紀律嚴明、清正廉潔的鋼鐵之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創立了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新四軍廉政建設的實踐經驗如同璀璨的星光,穿越歷史的長河,照亮了當代的前行道路。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和誘惑。我們要從新四軍廉政建設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