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劉少奇在定遠的日子里
劉少奇在定遠的日子里
作者:張學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19 瀏覽次數(shù):8435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我們走進了藕塘革命紀念館。東大廳陳列著一件館藏文物——一對破舊門板,長168 厘米,兩扇門板加一起寬90 厘米。這對門板和劉少奇有著萬縷千絲的聯(lián)系。
去年八一前夕,省政府辦公廳雙擁辦組織退役軍人到定遠縣藕塘烈士陵園、中原局第三次會議舊址,開展“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建黨宗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我們走進了藕塘革命紀念館。東大廳陳列著一件館藏文物——一對破舊門板,長168 厘米,兩扇門板加一起寬90 厘米。這對門板和劉少奇有著萬縷千絲的聯(lián)系。1940 年1 月,劉少奇在定遠縣山黃村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原局會議。會間,他經(jīng)常找干部談心、煤油燈下寫報告,常常工作到深夜,困了就把房東家的門板卸下來,鋪些稻草和衣而睡。兩塊門板放在一起,一高一低,怎么也放不平,特別是高高隆起的門鼻子,鋪上稻草,睡在上面,怎么也不舒服。房東心里過意不去,要把家里唯一的床讓給他。劉少奇說:“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哪里有什么床呀,能活下來就算萬幸,現(xiàn)在我有門板床睡,不知道有多幸福!”他拍了拍稻草:“你看,還有彈簧床墊呢。”房東借口說他把門板放下來,沒有門家里不安全,劉少奇聽了哈哈大笑:“放心,有我替你把門,鬼子不敢來。”
多年以后房東才知道,當年睡他家門板的居然是劉少奇。
1938 年11 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確立了“鞏固華北,發(fā)展華中”的戰(zhàn)略方針,決定撤銷王明領導的長江局,成立中原局,任命劉少奇為書記,負責領導河南、湖北、安徽、江蘇長江以北地區(qū)黨的工作。
1939 年9 月,化名“胡服”的劉少奇與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徐海東及中原局機關赴華中。
劉少奇、徐海東離開渦陽縣新興集,經(jīng)潁上、正陽關,12 月初抵達定遠縣藕塘鎮(zhèn),受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張云逸、參謀長賴傳珠、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等人的熱烈歡迎。
劉少奇到定遠,第一件事聽取匯報,向新四軍干部戰(zhàn)士了解情況,傳達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通過了解調(diào)查,劉少奇基本摸清了情況:在皖東地區(qū)活動的主要是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五支隊和蘇皖游擊支隊。第四支隊轄3 個團4000 余人,隨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駐扎在津浦路西藕塘一帶;第五支隊轄3 個團2000 余人,活動在津浦路東來安縣半塔一帶。
12 月上旬,劉少奇在定遠大橋鎮(zhèn)召開部隊和地方干部會議上指出:“要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武裝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在華中要肅清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造成的影響,‘幫助國民黨第五路軍建立根據(jù)地’的口號是錯誤的。替人家‘抬轎子’,幫人家整頓保甲,結果自己連立足之地也沒有,被人家趕出來。”劉少奇深入淺出的闡述,使各級干部耳目一新,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以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據(jù)地,是路東根據(jù)地門戶,也是華中地區(qū)的屏障,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12 月中旬,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調(diào)集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的日偽軍2000 余人,麇集滁縣、沙河集、全椒等地,分東、南、北三路向皖東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駐地進攻。
為了配合全椒、滁縣的日軍,巢縣的日軍于21 日也出動近千人,經(jīng)含山和程家市侵入古河鎮(zhèn)。
12 月18 日,劉少奇緊急召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張云逸、副指揮徐海東、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等人商議對策。
劉少奇認為,敵人這次出動兵力多,來勢洶洶,應先避敵銳氣,擊其弱翼,精心捕捉戰(zhàn)機,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出敵不意在運動中給以殲滅性打擊,以縮小“掃蕩”范圍,縮短“掃蕩”時間,減少人民損失。張云逸、鄧子恢等表示贊同。
徐海東提出了不同意見:我們深入敵后抗戰(zhàn),要有個“家”,我們在皖東的這個“家”剛搭了個架子,敵人就興師來犯。如果這次不給狂妄的敵人來一個迎頭痛擊,以后我們將難有安寧之日。
劉少奇一拍桌子:就按海東同志說的辦。
劉少奇、張云逸研究決定由第四支隊承擔這次反“掃蕩”任務,徐海東指揮作戰(zhàn)。
徐東海接受任務后,親臨周家崗、施家集、古河巡視地形,反復分析各路敵情,一遍又一遍地審視地圖,一個大膽的作戰(zhàn)方案在他的腦海里形成:選擇有利地形,誘敵深入,圍點打援,殺傷敵有生力量,待敵潰退時,再沿途襲擊、追擊。
徐海東下令:新四軍第七團三營七連、八連進入周家崗西北的常山嶺一線陣地,以防敵人西犯,保障中原局、江北指揮部和第四支隊司令部的安全;九團主力進至周家崗南邊的復興集、玉屏山一帶構筑陣地,先以少量兵力阻擊大馬廠之敵北進,佯裝為第四支隊主力,引誘棗嶺集和施家集兩路日軍來救援,待敵潰退時,主力再出動,乘勝追擊;以七團一營、二營和九連埋伏在周家崗、復興集之間的一帶山地,占據(jù)有利地形設伏,打擊竄入伏擊區(qū)的敵人;以若干小股部隊埋伏在日軍可能潰退的路上,襲擊逃敵。
21 日拂曉,大馬廠之敵先行北犯。第四支隊九團3 個連居高臨下頑強阻擊日軍。激戰(zhàn)7 小時,殺死大量日軍并將敵圍困于復興集。
21 日上午,施家集、棗嶺的兩路日軍合圍周家崗撲空,獲悉復興集在激戰(zhàn),迅即奔向復興集,企圖和大馬廠之敵夾擊我軍。
下午4 點半,日軍進入七團一營伏擊區(qū)。“打!狠狠地打!”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打得日軍暈頭轉向。一營趁機發(fā)起沖鋒,將敵截為數(shù)段,敵人死傷慘重,只得連夜龜縮到山梁,據(jù)險死守。
徐海東命令七團以少數(shù)兵力趁夜襲擊敵人外,大部分兵力多點設伏在通向復興集的道路旁。
22 日清晨,日軍向復興集潰逃,遭到我軍痛擊,不得不全線撤退。七團與九團乘勝追擊,大獲全勝。經(jīng)過3 晝夜激戰(zhàn),我軍共擊斃日軍中隊長毛高千穗以下160 余人,俘虜日軍小隊長1 人,繳獲一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這一仗,徐海東用兵如神,進退有據(jù),攻守兼?zhèn)洌?/span>粉碎了日軍對皖東的第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擴大了新四軍的政治影響。
周家崗反“掃蕩”戰(zhàn)斗,是劉少奇赴定遠領導新四軍對日作戰(zhàn)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使新四軍在津浦路西根據(jù)地藕塘站穩(wěn)了腳跟。
1949 年后,此戰(zhàn)被選入軍事學院戰(zhàn)例選編。
劉少奇到定遠特別是中原局三次會議的召開,為皖東抗日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在短短3 個月時間里,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由原來7000人發(fā)展到1.5萬多人,地方武裝發(fā)展到近萬人。
新四軍力量的迅猛發(fā)展,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
1940 年3 月初,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國民黨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調(diào)集兵力5000 余人,向駐定遠縣大橋地區(qū)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四支隊司令部發(fā)起進攻。
劉少奇與江北指揮部張云逸、徐海東、鄧子恢、賴傳珠等人商定,集中第四、第五支隊和位于江北、屬江南指揮部陳毅領導的蘇皖支隊主力,首先反擊對新四軍威脅最大的國民黨桂系軍隊,以鞏固路西陣地,爾后再揮戈東向,擊破韓德勤部的進攻。
遵照江北指揮部的電令,羅炳輝于3 月上旬率領第五支隊和陶勇、盧勝率領的蘇皖支隊主力趕赴津浦路西,馳援第四支隊。
在劉少奇和張云逸統(tǒng)一指揮下,第四支隊會同第五支隊和蘇皖支隊主力,向進攻定遠以南大橋地區(qū)之敵發(fā)起反擊,殲頑軍第十二游擊縱隊大部、第十游擊縱隊一部共2000余人,俘1000余人,并乘勝攻占了定遠縣城。
3 月17 日,皖東敵后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定遠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滁縣、鳳陽、全椒等縣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96 年10 月30 日,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來到定遠藕塘革命紀念館,參觀劉少奇戰(zhàn)斗生活過的地方,并題詞:“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2013 年10 月20 日,劉少奇之子、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后勤部政委劉源上將來到藕塘烈士陵園、中原局會議舊址紀念館,祭拜革命先烈,瞻仰緬懷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