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一家四代人共譜紅色樂章——訪紅十三軍政委金貫真后代金愛倫
一家四代人共譜紅色樂章——訪紅十三軍政委金貫真后代金愛倫
作者:竇娟 潘金庭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8期 日期:2013-12-05 瀏覽次數:8328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2001年3月,浙江永嘉山區上空飄起了一面鮮艷的紅旗,上面“尋找紅軍足跡流動醫療隊”標志格外醒目,這是紅軍后代、瑞金醫院院長金愛倫組織的一支“尋找紅色足跡”流動醫療隊為老區人民送醫送藥送健康來了。在為期280天的“永嘉風采”大型采訪活動中,金愛倫主動請纓組織醫療隊,全程跟蹤為貧困山區群眾義診。像這類義診活動,金愛倫在創辦醫院之初就已經開展過,作為紅軍后代,他的社會責任感分外強烈。
浙江金龍金貫真英年早逝
帶著對紅十三軍烈士的敬仰,我們走進永嘉,采訪了金愛倫。“我的爺爺是紅軍烈士,他們為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我做的這些事實在是微不足道?!? 談起爺爺——紅十三軍政委金貫真,金愛倫給我們講述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金貫真
我爺爺金貫真,原名家濟,在蘇聯學習時俄文名字叫麻花夫。1902年12月15日,爺爺出生于永嘉縣巖頭鎮的一個農民家庭,1919年2月進入溫州浙江省立第十師范讀書。這年冬,金貫真與五上岳村女子鄭玉釵結婚。鄭家家境尚好,玉釵回娘家要錢,接濟金貫真在溫州求學。就在金貫真入溫州讀書不久,五四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爆發,溫州學生、工人和市民積極響應,相繼舉行罷課、罷工,上街示威游行,聲援北京學生運動。在斗爭中,金貫真成為“十師”學生會和東甌中等學校學生聯合會的活動分子。他和蔡雄、蘇淵雷等同學組織“血波社”、“宏文會”等新文學研究團體,邀請朱自清先生擔任指導,傳播新文化、新思潮。他和李得釗等永嘉楠溪同學一起組織“青年策進會”、“溪山學友會”,利用假期到楠溪山鄉宣傳、演出,開展新文化宣傳運動。他多方籌集資金,在家鄉巖頭文昌閣創辦“溪山第一圖書館”,購置進步書刊,供青年閱覽。由于他品學兼優,思想進步,校長金嶸軒為他改名“貫真”,激勵他為追求真理而奮斗。1924年,金貫真經謝文錦介紹,成為溫州首批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后轉為中共黨員。他和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的同志一起,發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舉行游行示威,并開展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罷工斗爭。在謝文錦的資助下,金貫真和李得釗一起如愿進入上海大學學習。不久,金貫真根據革命需要,投筆從戎,加入國民革命軍,于1926年秋參加北伐戰爭,擔任北伐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秘書兼黨團書記,隨軍打浙江、取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他被蔣介石列入包括毛澤東在內的197名共產黨首犯要犯通緝名單中,聞訊后他即從上海潛往武漢,并把攜帶的一筆巨款如數交給黨組織。1927年秋,為了保存和培養干部,中共中央決定選派一批在國內剛從斗爭第一線撤退下來的干部從上海起程赴蘇聯學習,金貫真也在其中。
1929年秋,金貫真從蘇聯學習回國,被黨中央委派為浙南地區的中央巡視員,讓他擔負起加強浙南黨組織的領導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紅軍,開展土地革命的重任。很快,他在瑞安主持召開了溫屬七縣干部會議,作出了發動鬧荒斗爭和建立紅軍、發展游擊戰爭等重要決定。
1930年2月28日,金貫真給黨中央寫出長達1.5萬字的巡視工作報告,真實、全面、詳細地反映了浙南人民革命斗爭的情況,為黨中央正確制訂指導浙南地區革命斗爭的方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金貫真肩負著黨中央賦予的組建中共浙南特委和紅十三軍的重大使命,立即和中央軍委派來的胡公冕、陳文杰等,以永嘉楠溪的五尺為據點,以楠溪的農民武裝為基本隊伍,并匯合瑞安、溫玲、永康、縉云等縣的農民武裝,經中央批準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胡公冕任軍長,金貫真任政委,陳文杰任政治部主任。這年春節,妻子鄭玉釵趕到溫州,此時金貫真已經離家五年多,可當天深夜,他對鄭玉釵說:“等溫州解放了,那時接你來,明天你先回家吧!”“沒有想到,這次以勝利相見為約的分手,竟成了我爺爺和奶奶的永別!”金愛倫講道。
紅十三軍成立后,戰斗足跡遍及浙江的溫州、臺州、金華地區的20多個縣,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和封建勢力。浙南革命武裝力量的發展,使國民黨反動派極為恐慌。他們調集部隊,對紅十三軍進行堵截圍剿,并到處設暗探,派特務,懸重金,緝捕我紅軍將領。1930年5月,金貫真到平陽布置攻城任務,5月20日下午,當金貫真回溫州時,突然被跟蹤和潛伏的國民黨特務包圍。在激烈搏斗中,他從敵人手中奪過武器,接連擊中數名敵人,不料身后一個特務用板凳猛擊他的頭部,他血流滿面,昏厥過去。特務們乘機打斷金貫真的腿腳,將他捆綁起來,抬入人力車中,解送國民黨永嘉縣政府。半路上,金貫真蘇醒過來,就沿途高呼革命口號,宣傳黨綱。國民黨永嘉縣縣長即刻對金進行審問,金貫真大義凜然,怒斥群丑。反動派無計可施,害怕滯延生變,就在當晚7時將金貫真殺害了。
金貫真烈士紀念碑
金貫真犧牲時,年僅28歲。同年6月11日,《紅旗》報上刊登李得釗寫的悼文,稱他是“布爾什維克黨員的模范”。8月,周恩來在莫斯科接見留學生講話時,講到王明、米夫過去對留蘇回國同志的錯誤結論時說:“留蘇回國的好多同志,表現很好,例如金貫真同志,浙江人民說他是‘浙江的金龍’。他已經為中國的蘇維埃政權貢獻出年輕的生命,在浙江領導農民斗爭中壯烈犧牲了?!?/span>
烈士之子金雪亮奉獻一生
金貫真烈士沒有等到革命勝利便英勇犧牲,但英年早逝的他或許沒有想到,他的子子孫孫幾代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延續著他未竟的事業。
“我爺爺把生命獻給了祖國,我父親更是把愛心和熱情獻給了黨的事業,獻給了下一代?!苯饜蹅悇忧榈卣f。
金貫真犧牲的1930年10月,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是烈士金貫真的遺腹子,母親鄭金釵為他取名金雪亮。他繼承父親遺志,投身革命,成為地下黨的秘密交通員,并光榮入黨。全國解放后,他積極投身剿匪斗爭,不顧個人安危,身上多處受傷。由于表現出色,17歲的他就受命擔任永嘉縣橋下鎮派出所第一任所長,19歲就被派往巖頭鎮擔任第一任鎮長,21歲時被調往樂清縣公安局任副局長。在后來的歲月里,他申請到永嘉最偏僻的巖坦工作。在他擔任縣民政局局長時,“無限貼近困難群眾”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金雪亮在做革命傳統報告
上世紀90年代末,金雪亮退休后,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聽金雪亮講紅軍的故事,成了當地不少中小學校的保留節目。他的足跡遍布全縣各地,四處為學生做革命傳統教育報告,累計達250多場次,受教育者有13萬多人次。他還被多所學校聘為校外輔導員。
1992年冬的一天,金雪亮到巽宅鎮中學作革命傳統報告,講到生動處,全場一片寂靜。中途,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而金雪亮依然慷慨激昂地在演講,對突如其來的大雪渾然不知,全場的聽眾也沉醉在故事情節當中。直至做完報告,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雷鳴般掌聲時,人們才發現身上披上了白衣。
1996年暑假期間,上塘鎮一個烈士的孫女小陳,父親患肺病,生命危在旦夕,小陳沒有錢為父親治病,更沒錢上學。金雪亮知道后,馬上帶頭捐了200元,并帶動縣關工委、老干部局的全體同志當天就捐資1530元,又發動其他14個單位捐資1.7萬多元,把小陳的父親送往醫院治療。
“我父親還通過電視臺向社會呼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最終小陳的學習費、生活費得到了解決,而父親卻累得住了院。”金愛倫動情地說:“像這樣的事情我父親做了很多,他對烈屬的后代有著特別的情結,非常關心他們?!?/span>
創業者金 愛倫服務老區
當問及是什么原因讓金愛倫辭去工作,走向民營醫院創業之路的時候,金愛倫告訴了我們一件事。
“1994年,那時我在上海工作。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妻子一度變得茶飯不思,面黃肌瘦,曾在家鄉醫院被診斷為較為嚴重的胃病。那天,我朋友帶著妻子專程到上海瑞金醫院復查,結果被確診為胃癌晚期?!苯饜蹅愒谥v這件事的時候臉色變得異常沉重。
“這個消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晴天霹靂,我的朋友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悲痛欲絕,那種生離死別的痛楚我感同身受,我永遠不能忘記朋友當時那種無助的眼神。”金愛倫內心翻江倒海,卻愛莫能助。
“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苯饜蹅惢貞浀?,“我在上海期間常常遇到家鄉的病人來上海就診,卻因為在當地得不到良好治療延誤了治療時機釀成了悲劇?!泵恳淮斡龅竭@種情況,金愛倫都感覺自己的心在被鞭子抽著,他不愿讓這種悲劇再繼續發生。
苦思冥想,他開始在心里醞釀起了一個計劃:何不把上海的專家和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家鄉,創辦一家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型醫院。想到這里,金愛倫十分開心,他似乎看到了一條光明之路在眼前鋪開。想到就去做,金愛倫沒有半點猶豫。當他把這個設想向縣領導全盤托出時,得到了縣領導的首肯。
金愛倫(右)和妻子、女兒
金愛倫躊躇滿志,開弓沒有回頭箭,他立刻辭去工作,購進設備,開始了風風火火的籌備工作。
“創業過程是艱辛的,這對于一個原本可以享受優厚待遇的紅軍烈士后代來說,是不是很艱難?”記者問道。
金愛倫笑著搖搖頭:“我并沒有享用特殊待遇,相比之下,我反而比同齡人多了一份磨難、一份經歷?!?/span>
的確,金愛倫經歷了大躍進、十年動亂時期,下過鄉、下過車間。多年的經歷培養了他強健的體魄,沉穩練達的作風,為日后創辦醫療事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父親金雪亮對困難群眾的“熱心腸”和對家人的“冷面孔”,金愛倫感受最深。他常常聽父親金雪亮說:“你們都是紅軍的后人,干任何事,都不能給爺爺臉上抹黑?!痹诔H丝磥?,金雪亮對孩子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們兄弟姐妹沒有一個在找工作問題上得到父親照顧,下鄉的下鄉,下崗的下崗,但誰也不敢向父親開口,因為他們知道,讓父親利用職權給他們安排工作是不可能的。
金愛倫回憶說:“從小父親就經常對我們兄弟幾人諄諄教誨,不能仗著是烈士的后代吃老本,從小事做起,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是干大事的基礎?。∷裕赣H從沒通過特權為我們兄妹安排一個舒適的工作,反而為其他一些烈士的后代和窮苦人家做了好多實事。現在想來,父親的這些話確實讓我們享用一生。”
從原來簡陋的醫療器械到現在的高科技遠程網絡系統,從原來薄弱的醫護隊伍到現在的名醫坐診,短短的幾年,金愛倫的瑞金醫院茁壯成長。1999年醫院易址甌北,借助甌北發展的大好機遇,醫院規模檔次又上了一個臺階。
醫院發展了,金愛倫始終沒有忘記創辦醫院的最初宗旨,長期不間斷地上山下鄉開展義診。
走在楓林、溪下等革命老區的路上,金愛倫說:“這些地方到處都有我爺爺的足跡,每次來到這里,我都會想到他當年的經歷?!?/span>
1930年,金貫真剛從蘇聯學習回國,即被黨中央委派為浙南地區的中央巡視員。從1月中旬到2月底的40多天時間里,金貫真生活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克服千難萬險,忘我地巡視考察,先后深入永嘉、瑞安、平陽等地,往返千里。他在寫給李得釗的一封信中說,“曾經一個晚上就跑了一百數十里路”,沿途還要提防敵特的盯梢、內奸的告密和軍警的盤查。
“想到這些,我就感到有些內疚,相形之下,我所做的事實在是太渺小了,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苯饜蹅惒粺o感慨地說。
金愛倫在義診時每當遇見窮苦的人家,經常自掏腰包為病人墊補藥費。如果老紅軍或烈屬生了病,他總是義無反顧地上門看病,免除所有藥費。他所做的這一切,絕不是為了沽名釣譽。金愛倫說:“我只不過想在有生之年多為老區群眾做些實事。”多么樸實的言語,這是紅軍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體現。
在父親和爺爺的熏陶下,金愛倫的女兒金力軍也成為了一名黨員,2007年通過永嘉縣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社區)掛職鍛煉考試,被選聘為永嘉縣大學生村官。2011年她通過省公務員錄用考試進入永嘉縣巖頭鎮人民政府公務員隊伍,現在被分配到紅十三軍舊址巖頭鎮五尺社區任組織干事,她作為新時期的建設者,在金貫真烈士奮斗的熱土上繼續努力著,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