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喜聽村姑說幸福
喜聽村姑說幸福
作者:朱杭榮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09 瀏覽次數:8326
戴瑤是丁莊葡萄種植大戶戴介文的獨生女,2005 年中專畢業后,就一直在外打工,后嫁到丹陽。近年來,家里“介文葡萄園”規模日益壯大,父母親上了年紀,每天仍起早貪黑地在葡萄園里忙碌,孝順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并很快得到家人支持。
希望的田野
“搞技術農業,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說這句話的,便是茅山鎮丁莊的“葡二代”戴瑤。初次見面,戴瑤給我的印象,年輕靚麗,打扮時髦,除了帶點小麥色的皮膚外,其他似乎難以和天天勞作在田間地頭的農民聯系在一起。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忽然有了別樣的發現。
戴瑤是丁莊葡萄種植大戶戴介文的獨生女,2005 年中專畢業后,就一直在外打工,后嫁到丹陽。近年來,家里“介文葡萄園”規模日益壯大,父母親上了年紀,每天仍起早貪黑地在葡萄園里忙碌,孝順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并很快得到家人支持。戴瑤回來了,家里的人、村里的人都非常高興。可種植葡萄是個技術活,盡管自己從小在葡萄園里長大,家里的葡萄吃了多少年,忙的時候也經常給父母親幫把手,但真要自己挑起一個葡萄園,壓力還是很大的。好在父母就是現成的老師,村里大大小小的葡萄園主中能人高手多得很,更何況還有政府派來的農業專家和大量的專業資料。戴瑤說,葡萄園就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一枝一葉都有學問,一鋤一耙藏有妙招。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戴瑤從“進了園”到“入了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步一步成了葡萄園里的行家里手。她搭建大棚,既為葡萄遮風避雨,也減少了病蟲害,保證了葡萄的品質;她堅定地走“控產提質”之路,節約了成本,增加了畝產效益;她積極發展“林下經濟”,葡萄架下,雞鴨鵝悠閑覓食;她堅持綠色環保的種植理念,絕不濫用對人體有害的農藥和生長素;她不斷擴大葡萄品種,錯開了銷售沖撞期,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銷售風險;她努力拓展以采摘觀光為主導的銷售模式,以葡萄產業帶動旅游業,“農家樂”搞得紅紅火火,葡萄收獲旺季,游客一來100 多人……
游客來到大棚里
現在,我們走進戴瑤家,大廳里最顯眼的,便是櫥柜里四塊標有“全國綠色生態產業優秀單位”、“江蘇十佳誠信優質葡萄基地”等光榮稱號的銅牌,幾十本鮮紅的榮譽證書。“介文葡萄園”去年被鎮里評為“最美葡萄園”,全村僅此一家。
癡心一片終不悔辛勤澆開幸福花。戴瑤笑著說:“我現在是一個標標準準的農民,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姑,我一點也沒有覺得低人一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著這個美麗的鄉村,真的很幸福!”
(本欄圖片由王義華、曹友榮、顧軍英、周再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