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五代人沐浴黨的陽光雨露
五代人沐浴黨的陽光雨露
作者:張紅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9-11 瀏覽次數:8326
我們全家五代同堂,都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爺爺奶奶、我和弟弟、我的兒子都曾在我的父母親身邊生活,現在我也有了第三代。
張連振
父親13 歲參加新四軍,15 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2 年的青春韶華在戰爭中度過。后幾十年專修裝甲理論、保衛珍寶島、守衛吳八老島,25 年戍守邊疆和建設新中國。他重傷5 次,戰殘7 級,后畢業于南京軍事學院,離休前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軍分區副司令員。
1928 年6 月,爺爺奶奶的第一個孩子、我的父親來到人間,爺爺請來先生給父親起名叫“臧殿國”(父親13 歲當兵后,為防止日偽軍迫害家人改名為“張連振”)。1935 年,父親7 歲就去地主陳友財家做童工了。一天吃兩頓,只能吃烙餅剩的渣滓和麥糠攪在一起的東西。父親小小的年紀每天吃不飽,還要從拂曉干到月明星稀,累得腰酸背疼,全身癱軟,發高燒生病也不能停下來。苦難生活中又來了日軍,日子苦上加苦。陳友財還是個漢奸,他開的燒餅店在日軍盤踞的大中集(現為大豐區)。陳友財叫父親為日軍送燒餅。父親越想越氣,日軍到處燒殺掠搶,弄得國破家亡,就拒絕送燒餅給日軍,因此常常遭到地主的毒打。父親仇恨地主,仇恨日軍的種子從此深深地埋在心中。
1941 年父親12 歲,全家仍掙扎在死亡線上,奶奶在病榻上哭著對父親說:“你爸爸媽媽拼死拼活給地主干活,也養不起全家,你還是離家逃生吧。先生給你兄弟兩人起名‘殿國’‘殿邦’,就是要國家太平才有我們的好日子啊,你走吧,聽說村東頭有咱們老百姓的隊伍,專門打日軍、土豪劣紳惡霸?!蹦菚r,父親幼小的心靈就埋下痛恨吃人的舊社會的種子,向往參加新四軍。
就在這一年,大中集的日軍抓了幾百名民工在鎮子的四周挖護城河,修筑了許多明碉暗堡,還拉來他們的走狗幫他們做欺騙宣傳,鼓吹“大東亞共榮圈”,妄圖破壞共產黨新四軍抗日。
這年夏天,我的堂伯臧連山從鄉下到大中集賣野菜,偷偷地告訴父親,家鄉來了共產黨的隊伍新四軍,隊伍上有好多小兵。新四軍不打人不罵人,公平辦事,專打日軍和土豪劣紳惡霸,幫老百姓翻身。堂伯走后,父親有好幾天睡不著覺,奶奶的哭泣、爺爺累彎的腰脊、兩個姑姑的夭折、弟弟有病而無法醫治、地主的毒打、日軍的蹂躪,父親越想越義憤填膺,下定了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的決心。
1942 年2 月6 日立春的第二天,還有7 天就是除夕了,父親義無反顧地從日軍盤踞的大中集逃了出來。父親朝家鄉東南方向奮力奔跑,七八十里的路一口氣跑了下來,當他見到新四軍的連長和指導員時,竟說不出話來。連長摸著父親的臉,指導員端來一盆清水為父親洗起泡的腳,父親一頭栽進連長的懷里,失聲痛哭。連長指導員收下父親當小兵,任新四軍第一師東臺縣墾區游擊連通信員、衛生員。
抗戰烽火正在蘇北地區燃燒。1942 年底,日軍對蘇北根據地進行瘋狂地“清鄉”和“掃蕩”,他們徹底撕下“大東亞共榮圈”的假面具,在其控制區內三里設一個碉堡,五里設一個據點,碉堡和據點的四周挖了又寬又深的溝渠,圍著溝渠架起幾道鐵絲網,并派兵扼守。據點與據點之間用竹竿或竹籬笆連接起來,把根據地的民眾一塊一塊分割開來,再一處一處“清鄉”“掃蕩”,最終用“鹿砦”“梳篦”“拉網”式戰術消滅抗日軍民。
這年冬天,日偽軍在原有的兵力基礎上,又調集12000 余人,在坦克、飛機、大炮的掩護下,襲擊蘇北根據地。新四軍發動了全面持久的反“清鄉”反“掃蕩”戰斗。父親和戰友們奮勇殺敵,經歷了33 天的頑強激戰,新四軍消滅裝備精良的日偽軍1000 余人,粉碎了日偽軍第一次大“掃蕩”。父親經受了考驗,得到鍛煉,政治覺悟也提高了。
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在1943 年2 月和4 月又進行反撲,再次發動了對蘇北和蘇中抗日根據地的“清鄉”和“掃蕩”。他們糾集了3 萬余人,以蘇中四分區為重點進行“清鄉”“掃蕩”,兵分數十路夾擊蘇中四分區。日軍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見東西就搶,老百姓恨透了他們。新四軍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術,白天隱蔽夜間打,組織起精干部隊,以套筒槍專打敵人的清鄉隊。當時父親沒有套筒槍,只有一桿比套筒槍還落后的紅櫻槍,然而,父親不示弱,和同志們并肩作戰。這支機動部隊向清鄉隊敵人的后方東臺、興化等地出擊。經過半年浴血奮戰,新四軍消滅了5000 余日偽軍,拔掉敵人過半據點,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清鄉”和“掃蕩”。每解放一處地方,那里的老鄉歡騰雀躍,到處張貼歡迎共產黨、歡迎新四軍的標語。
這次反掃蕩戰斗后,連里發給父親一桿套筒槍。他記得他的班長在全班會上嚴肅而又深情地說:“我們的槍一定要掌握在絕對絕對可靠的戰士手中,用它去打敗日軍,解放全中國。張連振同志在兩次反‘清鄉’反‘掃蕩’戰斗中表現突出,經得起抗日戰爭的嚴格考驗。這桿套筒槍是連黨支部決定發給他的。”父親當時非常激動,向班長和全班同志舉手敬禮,接過那桿烈士用過的套筒槍,面對抗戰紅旗,抱定生死抗戰的決心:“班長、同志們,我永遠跟黨走,為千千萬萬的兄弟姐妹去戰斗!”那年父親15 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新的戰斗不久又打響了。1944 年六七月間,父親的連隊奉命攻打被日軍盤踞的西團鎮,父親和他們班的同志擔任封鎖敵人碉堡槍眼的任務,掩護爆破組和突擊組順利突擊。父親手中的套筒槍發揮出色,它似乎長了眼睛,一槍一個。突擊組在戰友強有力地掩護下,爆破成功,把紅旗插進西團鎮的心臟。有幾個不愿交槍的日軍,向大中集方向逃竄,其中一個肥胖的家伙,手持一桿三八大蓋,跑得比兔子還快,父親立即舉起手中的套筒槍,瞄準他的后背,果斷扣動了扳機,“砰”一聲怒吼,子彈帶著仇恨射進那家伙的后背,只見那家伙“撲嗵”倒地,當父親箭步飛去,那家伙已躺在血泊之中。
不久,父親當上了班長,他和老套筒槍在一起打麻雀戰、游擊戰、大反攻,攻打七灶河、八灶河、巴頭鎮、鹽城、伍祐和大中集。大中集的地主陳友財被打倒了,他沒想到,怎么會有今天!
抗日戰爭勝利后,父親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后,父親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抗美援朝回國后,他放棄了優越的城市生活,主動申請到北方戍邊,在中蘇邊境,為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參加了1969 年3 月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之后在黑龍江漠河、吳八老島守邊,鏟除蘇聯在吳八老島的八座航標,樹立起我國領土航標,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吳八老島上空。
父親深情地說,他為黨和人民做了一點有益的事,黨和人民卻給了他許多榮譽。他離休后,從沒有停止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有益的事。從他離休到離世的30 多年中,他傳承紅色基因的腳步走遍大中小學、部隊、機關、企事業,編寫教案幾十萬字,受眾50 多萬人次。
我們全家五代同堂,都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爺爺奶奶、我和弟弟、我的兒子都曾在我的父母親身邊生活,現在我也有了第三代。爺爺奶奶前半生貧困潦倒,在生死邊緣掙扎,新中國成立后,才有了后半生的好日子;我的父親和也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母親,感受到黨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養老、醫療、康復等樣樣周全;我于2013 年7 月退休,處處有黨的關心、愛護和幫助;我的第二代讀了大學、研究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我的第三代就像生活在蜜糖水里。
我現在為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參加嘉興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宣講團、市委老干部局紅船銀暉紅色講師團開展紅色傳承教育。這些年我到大中小學校、社區、老年大學等開展紅色傳承,今年我被中共嘉興市委組織部、市委老干部局評為2020 年度“銀暉先鋒黨員”、被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市委老干部局評為“百年百佳”優秀“紅船銀暉”南湖初心講堂最美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