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李宏塔:共產黨人革命傳統優良家風的傳承人
李宏塔:共產黨人革命傳統優良家風的傳承人
作者:衛進坤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8-02 瀏覽次數:8306
李大釗
1927 年4 月6 日清晨,大批軍警包圍了北京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一群警察和憲兵擁著工友閻振山闖進了李大釗所住的房間。李大釗正在伏案辦公。一個特務指著李大釗問閻振山:“他是誰?你認識他嗎?”閻振山搖了搖頭說:“不認識。”偵緝處處長吳郁文陰冷地說:“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就是李大釗!”
李大釗被捕了。22 天后的4 月28 日上午11 時,軍閥張作霖組織成立的特別法庭公然宣判李大釗死刑并立即執行。當天下午1 時,李大釗等人被荷槍實彈的士兵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里一個絞刑架下。李大釗身著棉袍,淡定地在軍閥的鏡頭前留下生命的最后一張照片。之后,他抬頭看了看懸在空中的絞索,如往常一樣的步履,旁若無人地走向絞刑架。行刑官看著視死如歸的李大釗,吃驚地問他對家屬有何遺言。李大釗望著遠處一字一字地說:“我是崇信共產主義者,知有主義不知有家,為主義而死分也,何函為?”話畢,他收回目光,走上前,將自己的頭伸進了絞索,又輕蔑地說:“你們把我絞死,我的靈魂不死!革命不死!”這位將馬克思主義推廣到中國的第一人就這樣走完了他38 年極其壯麗的一生!
李大釗就義22 年后,他生前理想成為了現實,他親手播撒的革命種子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神州大地的每個地方都飄揚著共產主義旗幟。他們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如今已有9000 多萬黨員,他的孫子李宏塔就是這9000 多萬黨員中的一員。
李大釗為共產主義就義94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6月29日上午,他的孫子李宏塔作為功勛黨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親手給他頒授了“七一勛章”。頒獎旁白這樣介紹他:“李宏塔,共產黨人革命傳統優良家風的傳承人,始終艱苦樸素,嚴于律己,在每個崗位上都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當好人民勤務員,樹立了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典范。”
像爺爺一樣清貧
李宏塔出生于1949 年5 月,他出生5個月后的10 月1 日下午3 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祖父為之奮斗犧牲的共和國終于成立,他成長在紅旗下。在共產黨成立百年時,李宏塔受邀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他感慨道:“爺爺百年前的夢想,今天已經實現!”
李宏塔是聽著祖父故事長大的。16 歲時,他應征入伍當兵,1969 年退伍來到合肥化工廠當工人。1978 年4 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在這年,他通過差額選舉的方式,被選任共青團合肥市委副書記,從科級干部成為處級干部。1981 年,32 歲的他被提拔為副廳級,17 年后的1998年才轉為正廳。李宏塔曾說,他當官,父母沒有打招呼,他自己也沒有找關系,完全是自己的努力。
在他的整個成長、任職過程中,祖父李大釗“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貧形象一直是李宏塔的偶像。李大釗曾說,“簡易生活者,實罪惡社會之福音也。”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主任、教授后,最高時每月工資達200 塊銀元,按當時的生活標準,他的家庭完全能過上非常富裕的生活。然而,李大釗沒有蓋過一間房、買過一壟地。午飯是自帶干糧,有時一張大餅,有時兩個窩頭就白開水下肚。他不吸煙、不喝酒,沒有任何嗜好。為躲避監視曾6 次搬家,都是租費較低的西城房子。當時的李大釗已是社會名流,威望很高,交友也廣,很多人對他這種清貧儉樸生活作風不能理解,更不能理解的是,省下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他把大部分個人收入都用在黨的活動經費上,剩下的工資還要接濟貧寒學子和有困難的同志。他的家庭生活因此陷入了困境,兒女上學交不上學費,冬天家中買不起煤球,冷如冰窖,夫人趙紉蘭常常為家里的柴米油鹽發愁。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知道這一情況后非常感動,特意關照會計:每月發薪時,先扣除李先生一部分錢,親自交給李夫人,以免家里做無米之炊。
李大釗提倡的簡易生活影響著他的后人。李宏塔在任時,除了極少數重要公務趕時間,他一直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2004 年,李宏塔55 歲時,安徽省民政廳搬到了城外,路程遠了,車輛多了,再騎自行車多有不便,他把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自行車。后來上班的地方離家更遠了,不得已才使用了汽車。有專車不坐,有人說他作秀。作秀是一時,哪有人幾十年作秀的! 有人提醒李宏塔“: 你騎自行車,廳里的副職怎么辦?別的廳局怎么辦?”李宏塔很機智地說“: 按規定辦,該坐就坐,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我騎車也是個人愛好,鍛煉身體嘛,習慣了,改不掉。”李宏塔曾說:我會在最大的范疇內盡量節儉,即使做不到爺爺和父親那樣的高度也沒必要為此作秀,真實便好了。
幾十年前,李宏塔的父親李葆華擔任水利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部長是傅作義)時,高干子弟都在學校寄宿,但李家人口多,經濟狀況不寬裕,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李宏塔擠公共汽車去上學。當時他年紀小,因為擠不上公共汽車而走著到學校,常常遲到。老師在家訪時跟李葆華夫婦說起了這件事。為了兒子不再遲到,他請秘書到舊貨市場給李宏塔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從此,李宏塔就與自行車結下了緣,在北京上學是騎自行車,到上海上學也是騎自行車。父親調合肥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兒子還是騎自行車。當兵幾年,不大騎自行車了。后來退伍到合肥化工廠當工人,以及后來進合肥工業大學讀書,再后來任共青團合肥市委副書記、書記,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廳長,都是騎著自行車上下班。騎著自行車的李廳長形象已固化。某天,廳里一位同志看到李宏塔步行上班,覺得奇怪便問:廳長怎么沒騎車呀?李廳長無奈地說:車子放在樓下被人偷了。擔任領導工作20 多年,李宏塔騎壞了4 輛自行車,穿壞了5 件雨衣、7 雙膠鞋。
李宏塔的辦公室陳設也極簡單,最醒目的是墻上的一副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們知道,李大釗的這副對聯,是他短暫一生的寫照,他無所畏懼地肩負起人類的道義,用文字的號角喚醒民眾。李宏塔知道,這副對聯是祖父李大釗的責任與使命,也是他的責任和使命,所以,他把這副對聯掛在墻上時刻勉勵自己。
父親李葆華去世后,記者問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子女留了多少遺產?李宏塔說:我們不需要什么遺產,我們是李大釗的子孫,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便夠了。”這話是平平靜靜說出來的,卻聲振寰宇,像一面鏡子把那些貪官污吏照得無地自容。
1983 年在北京李大釗烈士陵園拍攝的全家福。后排左二為李宏塔。
像爺爺一樣清廉
李大釗極端憎恨社會的腐敗墮落。1917 年4 月,當局財政部發生受賄案,李大釗于4 月20 日、21 日、22日連續三天發表《受賄案與立憲法政治》《罪惡與懺悔》《簡易生活之必要》3 篇文章,在揭露社會腐敗現象的同時,系統地闡述了腐敗產生的根源。對于如何抵制腐敗,李大釗也進行敘述:“衣食宜儉其享用,戚友宜儉其酬應,物質宜儉其銷耗,精神宜儉其勞役。”“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處固能安其樸素,出亦不易其清廉。”第一次國共合作后,李大釗擔任北方國共兩黨的最高負責人,許多款項均經李大釗之手,他把一分一文全部用在革命事業上。被捕后他對自己經手款項的出處作了詳細說明。李大釗犧牲后,北京《晨報》《順天時報》分別載文報道:“李大釗平昔不事儲蓄,身后極為蕭條,室中空無家具,即有亦甚破爛。”“李夫人回家后,僅一元生活費。”“遺體下葬,棺槨衣裳都是朋友幫助提供的。”一位北大教授,如此清廉,讓人在欽佩之余,亦嘆服李大釗等早期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位這樣的爺爺做榜樣,我們來看看李宏塔在職期間的作為。
38 歲時,李宏塔走進安徽省民政廳,后擔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職務高了,但他的住房卻沒有跟著寬敞。當時安徽為干部制定了住房標準,按照李宏塔的級別,他可以分到一套70 平方米的住房。然而到1984 年分房之時,李宏塔自降待遇標準,選擇了一間最西面冬冷夏熱的房子,房屋面積只有55 平方米。沒有裝修,也沒有什么家具,更沒有現代化的電氣設備。8 平方米過道既是客廳又是餐廳,最時髦的就是一只80 年代作為福利發的三人木沙發,一半放衣服,一半放書籍。李宏塔兩次負責民政廳機關建房和分房工作,他有充分理由分到一套房,至少可以調換一套面積大一點的套房。但是,兩次都沒搬家。他知道,有的同志三代擠在一起,有的年輕人領了結婚證仍然分居,還有的同志身體不好或快退休了……1998 年,最后一次福利房分配,誰都認為,這次李宏塔不會錯過最后一次機會了。豈料,公布分房名單仍然沒有他的名字。有人為他著急,提醒他這是“末班車”。他幽默地說“: 末班車上人多,我怕擠。”
2003 年7 月23 日,李宏塔帶著民政廳有關部門人員到鄉村察看災情。他們走進災民住的帳篷和庵棚,熱浪灼人。他叫隨行人員用溫度計測溫,草搭的庵棚里是45°C,帳篷里是50°C,用蛇皮袋搭的庵棚溫度竟高達55°C。走出庵棚,李宏塔心里特別難受。察看到下午3 點多,李宏塔一行才來到路邊一家小飯店吃午飯,要了兩個饅頭,一碗手搟面條,炒兩盤蔬菜。沒想到,李宏塔被店老板認出來了,一個電話打到縣里,縣長、民政局長很快趕來了。李宏塔對縣長說,本來是要到縣里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的,既然現在見到了縣長,就把來意講明:帳篷里的溫度太高,建議黨政機關帶頭騰出辦公室對災民進行第二次安置。他又讓隨行人員拿出測試溫度的記錄請縣長看。幾天后,黨政機關騰出辦公室,一次性妥善安置了住在帳篷和庵棚里的5 萬多災民。災民們在感謝黨和政府關懷的同時,也傳頌著李宏塔的愛民故事。2008 年,李宏塔兒子結婚,婚禮簡單,單位同事前來祝賀并送了紅包。為了不破壞婚禮氣氛,李宏塔照單全收,但第二天便將所有的禮金如數奉還。李宏塔說:“沒那個必要也沒那個習慣,這都是家里的傳統。”
像父親一樣做清官
2005 年6 月之前,中紀委接連不斷地收到舉報信,舉報內容是李宏塔利用擔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職務之便,并倚仗其祖父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其父是安徽省委原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李葆華之勢,涉嫌貪污、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一系列重大經濟問題。
中紀委很重視,經主要負責人批示,未與安徽省有關部門招呼,便派出調查組赴安徽進行調查。經過一段時間深入細致地調查,結果出來了:舉報信中列舉的事情純屬子虛烏有,李宏塔與他的父親一樣,是個清官、好官。調查人員回到北京匯報后,主要負責人當即指示要將李宏塔作為典型進行宣傳。于是,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于2005 年7 月3 日用一個整版的篇幅登載了一篇題為《在李大釗革命家風沐浴下》的文章,文章以大量的事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敘述了李宏塔作為李大釗第三代傳人的光輝業績。
李宏塔
告慰李大釗同志
獲“七一勛章”后的7 月14 日下午,李宏塔回到故鄉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親手將“七一勛章”捐贈給李大釗紀念館。此前的5 月31 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示了29 名“七一勛章”提名建議人選。電話里,李宏塔對采訪者說:“非常感謝組織上對我的認可,但我認為我還不夠格入選這份名單。在我們黨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多少老一輩革命家,在戰爭年代,在和平建設時期,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犧牲生命,跟他們比起來,我也僅僅是做了黨員干部該做的事情,而且都沒有做的很好。如果是李大釗同志獲得‘七一勛章’,我們作為后人去代領會感到很光榮,并且也會把勛章送到李大釗紀念館,告慰李大釗同志。”
李宏塔,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典范!如李大釗有知,定會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