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扎根橫山老區18年 摘得“楊梅王”
扎根橫山老區18年 摘得“楊梅王”
作者:楊德金 郁春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6-18 瀏覽次數:8326
楊梅園的主人喬春龍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堅守橫山老區18 年,帶領楊梅種植戶共同富裕,成為南京種植楊梅的第一人,并享有“楊梅王”的美譽。2015 年5 月,喬春龍家庭,榮獲溧水區“十佳幸福家庭”的榮譽稱號。
喬春龍在楊梅園
南京市溧水區石湫街道橫山村是一個充滿著無窮詩意的地方,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曾寫下“已過方山了,橫山更絕奇”的詩句贊美那里的自然風光;橫山這方熱土,也曾留下粟裕、江渭清、鐘國楚等抗戰英豪的足跡,傳頌著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中,橫山村人浴血奮戰,血染橫山的英勇故事。
紅色是橫山村這幅畫中最美的底色,如今,綠色成了橫山村最靚麗的一張名片。在老區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橫山人堅持“綠色興農”、振興鄉村戰略的理念,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果園,其中芊芊楊梅園在南京頗負盛名。楊梅園的主人喬春龍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堅守橫山老區18 年,始終保持軍人的特有品質,艱苦創業,用辛勞的汗水,將笠帽頂山裝扮得滿目蔥蘢,在致富的路上,他帶領楊梅種植戶共同富裕,成為南京種植楊梅的第一人,并享有“楊梅王”的美譽。2015 年5 月,喬春龍家庭,榮獲溧水區“十佳幸福家庭”的榮譽稱號。
1970 年,喬春龍從老家宜興應征入伍,成為蘭州軍區某炮兵團的一名炮兵,6 年的部隊生活,不僅給他留下了那段崢嶸歲月的美好記憶,更留下了作為軍人骨子里透著的堅毅品質和內心凝聚的責任。復員回鄉,這份堅毅與責任也從未改變。
說起楊梅樹的栽種,還有一個暖心的故事。十多年前,喬春龍的女兒喬慧云在江蘇省武警總隊當兵,他知道女兒喜歡吃楊梅,特意從宜興當地買了上好的楊梅,乘車送到南京,女兒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楊梅,一邊笑著說:“南京這邊沒有人種植楊梅,如果到南京來種植楊梅就好了,一來我有新鮮的楊梅吃,二來離的很近,老爸還能經常地來看我。”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沒想到女兒的這一句話,卻在喬春龍的心里扎下了根。回到宜興后,他翻開南京市地圖,仔細觀察研究,憑著多年的經驗,毅然決定在橫山一帶種植楊梅樹,他覺得這里是革命老區,自然環境好,空氣及土壤不曾被污染,適宜楊梅樹的生長。就這樣,懷揣著一腔熱情,他開始了異鄉創業的生涯。2003 年,他來到橫山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村干部們聽,得到了他們的一致支持。村干部們和他一道來到笠帽頂山實地勘察,最后確定了楊梅園的選址。
回想當年艱苦創業,喬春龍記憶尤深,他說:“農民干活,根根汗毛出汗掙錢不容易,我每天勞動12 個小時,晚上,一個人睡在山上,沒有那段當兵的經歷,肯定吃不了那個苦。”其實,最艱辛的是冬天挖樹樁,滿山坡的石頭揀不盡,手背皴裂,寒風一吹鉆心地疼,常常一鎬刨下地,右手虎口震出血。這些,他都能忍受,而讓他不能理解的是,村里不少村民風言風語,說笠帽頂山不適合種植楊梅,種多少死多少;甚至有人說他腦子壞了。老喬憋著一口氣:“我種出楊梅來,給你們看!”他認為,“ 老黃牛栓樹上還是老,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楊梅樹從種植到掛果需要8 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等待中,他和妻子起早貪黑,不管是酷熱還是嚴寒,也不管是日曬還是雨打,他們終年守候在這方熱土上侍弄著親手種下的楊梅樹,靜靜地期待著楊梅的開花與結果。
8 年過去了,原有的五六畝地的楊梅園并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楊梅。喬春龍和妻子看到自己灑下的汗水,喜獲豐碩果實,從中看到了希望,他們繼續開荒種樹,楊梅園的領地在一天天的擴展,如今已有300 畝的面積了。
喬春龍鐘愛“楊梅”如同自己的子女,300 畝的楊梅園,每一棵楊梅樹在哪個位置,今年長勢如何、掛果情況怎樣,老喬都一清二楚。每年楊梅成熟的六七月間,前來采摘楊梅的人絡繹不絕,石湫鎮人民政府和橫山村委會都要為喬春龍的楊梅園舉行“楊梅采摘節”慶典。此情此景,他引以自豪地說:“我在這里扎根18 年種出來的楊梅,從不打農藥,施的是有機肥,雖然,楊梅個頭不大,但絕對是小時候吃的那種感覺。”
付出總有回報,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喬春龍的芊芊楊梅園很快聞名遐邇,他成了南京最早種植楊梅的第一人,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溧水區的楊梅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現已發展到了1500 多畝。
溧水成立了芊芊楊梅專業合作社,喬春龍擔任了合作社的副社長,并任種植專業戶的總技術指導。多年來,芊芊楊梅園幫助村里十多個低收入家庭解決了就業困難,每年每戶均能獲得兩三萬元的收入。春秋兩季,老喬都要對楊梅種植戶進行修剪、密植、病蟲害防治等業務知識方面的培訓,傳經送寶。對30 多戶家庭所遇到的難題,他總是隨喊隨到,有問必答。如今,芊芊楊梅園既是橫山村經濟發展的品牌,更是橫山村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不僅帶動了溧水周邊的晶橋、和鳳、東廬鎮等地的楊梅經濟的發展,還帶動了美麗鄉村旅游經濟的蓬勃興旺,同時又美化了橫山一帶田園鄉村的自然景色。在逐夢的路上,橫山村正如火如荼地向前發展,向著幸福、美麗和生態的方向不斷延伸。
如何把種植楊梅的經驗傳承下去?如何培養新型農林業技術人才?2016 年,喬春龍讓從部隊轉業到西門子公司的女兒辭職回到他身邊,幫助他種植楊梅。喬春龍說,現在懂得農林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農村需要人才,農村有著廣闊的空間,只要年輕人肯吃苦,肯動腦筋,一定會有大的發展前途。
南京溧水芊芊楊梅專業合作社社長、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高志紅博士說:“10 多年前我就和喬春龍認識,在老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果農的工匠精神、退伍軍人的堅毅品格和老區紅色文化的傳承精神。老喬種植的楊梅,憑著豐富的經驗,精心的管理,堅持使用有機肥等,才結出了高品質的楊梅,才會贏得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