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周長根,紅色沃土常青樹
周長根,紅色沃土常青樹
作者:吳耀庭 姚云炤 孫加永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4-30 瀏覽次數:8333
兩年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以下稱“紅會”)一行4 人展開了尋訪新四軍老戰士之旅,赴常州市拜會了96 歲的周長根老人。
現齡99 歲的周長根
兩年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以下稱“紅會”)一行4 人展開了尋訪新四軍老戰士之旅,赴常州市拜會了96 歲的周長根老人。
鹽城市大豐區西團鎮有一個在全國聞名遐邇的拋丸機產業,該鎮是著名“中國產業名鎮”,有“中國拋丸機之鄉”美譽。拋丸機商會要打造一個博物館,大豐區“紅會”得悉該產業發展得益于大豐籍新四軍老戰士周長根,于是奔赴常州找到了周長根老人。周長根動情地說:“說到拋丸機這個產業,當年(1979 年)我的家鄉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與我所處的常州相比較是落后的。我剛轉業到常州,家鄉來人就找到我,拜托我找路子,幫助家鄉發展工業經濟,改變落后面貌。我找到老戰友張學禮,因我倆在部隊同吃同住同勞動,戰友之間親如兄弟。我把家鄉來人的情況和目的推心置腹地告訴了他,他坦率地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支持老區,要什么有什么。周長根接著說:“當年家鄉堤東區區長茅林,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機械部擔任領導,也為我的家鄉幫了不少忙,要鋼材都找他。”
周長根的戰友張學禮,是大中農場(鹽城監獄)政委。在他幫助下,促成了大中農場鑄造機械廠與大龍鑄機廠的合作。大龍鑄機廠提高了產品質量,發展成鑄機總廠,成了當地的龍頭老大。通過周長根和張學禮的幫助,上海汽車集團的姜濤等人,為大龍購買了鄉鎮企業難以買到的中頻爐等設備。家鄉的拋丸機產業終于發展起來了,占了全國同行業40%左右的份額。可以說,如果沒有周長根老前輩及其戰友的幫助,就沒有今天西團拋丸機產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和輝煌。
周長根,1927 年正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原興化縣第六區東窯鄉大東河村(現屬鹽城市大豐區西團鎮趙場村)的一個貧農家庭。他1944 年10 月參加新四軍,1945 年7 月加入共產黨;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諸多戰役。在戰場上,他身負重傷不下火線,英勇殺敵,屢立功勛;1969 年擔任第二十七軍八十一師后勤部政委;1970 年轉業后擔任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1979 年擔任江蘇省常州市東風區革委會副主任。1980 年東風區更名天寧區,擔任天寧區區長;1984 年擔任常州市人防辦黨委書記、主任。他1987 年5 月離休后擔任常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領導。《鐵軍》雜志原總編李贊庭曾撰文說,常州市新四軍研究會名譽會長、93 歲高齡的周長根率領研究會的老同志長期致力于《鐵軍》的宣傳發行,他不顧年事已高,走街串巷,進村入戶,一家一家地跑,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宣傳。他還成立《鐵軍》雜志學習小組,制定學習制度,組織社區居民開展讀刊活動,把訂刊與學刊用刊有機結合起來。
周長根老人不講究穿與吃,每年最大的開支就是訂閱書報。他雖年高,每年仍自費數千元訂閱20 余種報刊,學習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