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他用善舉保護紅色資源——記鹽城大豐向明彩印包裝廠季自軍
他用善舉保護紅色資源——記鹽城大豐向明彩印包裝廠季自軍
作者:左琛 吳耀庭 孫加永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04-01 瀏覽次數:8324
季自軍(右一)于2024年3月14日參觀五條嶺烈士紀念館。
自軍(左一)、王鳳軍(左二五條嶺烈士紀念館館長)、曹驊(左三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會長)、卞慶華(左四大豐烈士陵管理處主任)、卞康全(左五中國好人一五條烈士陵園守墓人)在烈士紀念碑前合影。
2024年3月14日下午,在季自軍(左一)等人的陪同下,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左琛(右一)來到大豐區新豐鎮(原龍堤鎮)大團村(原北閘村)四組采訪鹽南戰役(1947年12月)見證者,97歲原村黨支部書記王錦松。
季自軍(左一)陪同大豐區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卞慶華(左二)搜集在鹽南戰役中光榮犧牲的600多名大豐籍烈士名單,右一為卞康全。
季自軍(左一)來到大豐區新豐鎮(原龍堤鎮)永躍村調查在鹽南戰役中搶救傷員的后方醫院舊址。前排右一為永躍村黨總支書記阮斌。
龍年清明節前,鹽城大豐向明彩印包裝廠廠長、鹽城市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副會長季自軍像往年一樣,帶著自己的家人手捧鮮花來到大豐經濟開發區新民村公墓向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陸信豪及其父母墳前三鞠躬……這是季自軍第十九個年頭來到陸信豪及其父母墓前掃墓。
“子”承“父”業,傳遞守墓接力棒
話還得從頭說起。2006年清明節前,大豐經濟開發區要搬遷新民村公墓,征地發展工業項目;革命烈士陸信豪及其父母的墳墓也在搬遷之中,搬遷的費用一時成了難題。陸信豪是季自軍的一位遠房親戚,陸信豪犧牲后,父親陸善章一直由季自軍岳父陸信幫照顧,陸善章夫婦去世后由陸信幫料理喪事并建了土墳,每年清明節都到墳上掃墓。2006年清明節前遷墳時,季自軍岳父陸信幫已80多歲,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收入平平,再無能力幫助陸善章及其犧牲的兒子陸信豪遷舊墳建新墳。季自軍得悉此前后,主動請纓,拿出6000多元,購買黃沙、水泥、石子、鋼筋等材料,幫助陸善章一家逝者澆筑了砂漿混凝土高質量的新墳,寄托對革命烈士全家的哀思。
參觀五條嶺烈士陵園,向中國好人卞康全學習
2024年3月14日上午10時,清風佛面,春寒料峭。鹽城市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會長曹驊一行四人在副會長季自軍的介紹陪同下,懷著沉重的心情,邁著驕健的步伐,來到鹽城經濟開發區步鳳鎮五總河畔的五條嶺烈士陵園,拜謁1947年12月在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的2000多名革命烈士(其中原臺北縣犧牲的600多名革命烈士)。在巍峨的烈士紀念碑前,在“中國好人”、“五條嶺烈士陵園守墓人”卞康全的陪同下,大家不約而同地整了整衣角,對著烈士紀念碑三鞠躬……
今年67歲的季自軍老家是大豐區原龍堤鄉中閘村人,與步鳳鎮“五條嶺烈士陵園”一河(斗龍河)之隔。他從記事時起,耳濡目染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踏著英烈的足跡,幫烈士尋找家人,幫親人尋找烈士的下落。為了當天的參觀活動,他預先化了兩天時間,查詢烈士相關資料,聯系五條嶺烈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聯系原龍堤鄉大團村97歲的原村黨總支書的“鹽南阻擊戰中”民兵擔架隊隊長王錦松,今年71歲、原龍堤鄉成人校校長王祝寬,今年70歲的龍堤中學老師倪明根、朱月蘭夫婦,永躍村黨總支書記阮斌……,沿著大家提供的線索,不斷尋找烈士犧牲后的下落,為犧牲者尋找家中的親人。
辛勤耕耘,為民兵戰斗小英雄韋甲慶樹碑立傳
韋甲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臺北縣(現大豐區)龍堤鄉赤旗村二組,194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工作。1982年退休,退休前任大豐縣燃料公司辦事員,1995年12月改辦離休,2002年5月2月病故,享年74歲。韋甲慶于1946年3月任臺北縣(現大豐區)堤東區斗龍鄉民兵大隊長,同年6月任斗龍鄉指導員,1947年1月任堤東區副區長,1948年任大中區游擊連指導員,同年8月任縣公安局黨支部副書記,同年12月縣任支前科科長……
韋甲慶于1946年擔任堤東區斗龍鄉民兵大隊長期間,配合中央從延安派來的一名女軍官鄒炯在龍堤一帶打游擊,他在戰場上不怕犧牲、英勇善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奪回了多名戰友的生命,取得了多次戰斗的勝利。1947年韋甲慶受到臺北縣縣委縣政府的表彰,被授予“民兵戰斗小英雄”光榮稱號,中共中央延安人民廣播電臺宣傳報道了他的英雄事跡。與此同時,建國后鄒炯當上了廣州軍區空軍某部領導。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共臺北縣委、縣政府推薦韋甲慶作為全縣唯一的英模代表,前往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典。
2021年春,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赤旗村兩委會正尋找村里的文化人知情者,將韋甲慶的英雄事跡寫入村志,季自軍得悉此情后主動請纓,反復調查,挑燈夜戰,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將韋甲慶的英雄事跡整理成文,為赤旗村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為村志的出版發行助了一臂之力。
季自軍自從2008年自主創業致富之后,不忘黨的恩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不斷奉獻回饋社會,自從2021年大豐區紅色資源保護與發展協會成立以來,他省吃儉用,每年都自掏腰包擠出一萬元支持協會開展工作,企業工作再忙,他都把“紅會”工作放在心上,只要是“紅會”開展的活動,他總是主動會積極參加,為繼續開展好“追尋先烈足跡”活動,真正把“紅色資源保護好,把紅色故事宣講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精神落到實處,為家鄉發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出自己的青春自慧和力量。
(攝影:孫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