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人民選擇了共產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理論研討會側記
人民選擇了共產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理論研討會側記
作者:本刊赴鹽城采訪組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3-29 瀏覽次數:8325
冬去春來,江蘇鹽城格外受到青睞。
2 月28 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理論研討會在鹽城新四軍干部學院舉行。來自中央黨校、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全國部分黨校、老區干部學院的專家學者,齊聚鹽城。他們走進了新四軍紀念館,穿越烽火歲月,尋思、領悟一個時代話題:民心。2023 年12 月3 日,習近平在鹽城考察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研討會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中共江蘇省委黨校、中共鹽城市委主辦。中共鹽城市委組織部部長費堅主持研討會。
共產黨為人民打天下
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會長、江蘇省軍區原司令員于中海少將首先致辭。他飽含深情地說,作為黨領導下的一支人民軍隊,新四軍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為了人民的解放,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全面抗戰爆發后,新四軍從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捐棄前嫌,共赴國難,接受改編,迅速實現從“抗日反蔣”到“聯蔣抗日”的轉變。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顧全大局、相忍為國,堅持團結抗日救國大方向,按照黨中央指示,深入敵后,迅速打開華中抗日游擊戰爭新局面。新四軍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在對敵斗爭的艱難環境中,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嚴格執行群眾紀律,一手開展武裝斗爭,一手推進經濟建設,努力解決民眾迫切希望解決的難事、大事。軍愛民,民擁軍,新四軍如魚得水,開展敵后斗爭,為創建抗日根據地打下堅實基礎。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明在致辭中說,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這一重要論斷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人民的根本態度和基本觀點,也是對唯物史觀的豐富和發展。楊明提議,要用好江蘇的紅色資源,圍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精神”“淮海戰役精神”“王杰精神”等等,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的宗旨等教育,解好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所遇之惑。楊明說,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鹽城市政協主席羊維達在致辭中說,鹽城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流淌著紅色血脈的沃土。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鹽城成為華中敵后抗日戰爭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新四軍以人民利益為重,開展減租減息、軍民大生產和節約運動,修建“宋公堤”等民生工程,創造了華中敵后群眾工作的典范,開啟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新四軍與鹽阜人民結下的血肉深情、魚水深情,最終轉化為勇猛殺敵、驅逐外敵的強大力量。
中國共產黨和黨領導的軍隊,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戰,為人民犧牲也在所不惜,人民毫不猶豫選擇了跟著共產黨。
于中海致辭
人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
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王路奇在主旨演講中說,共產黨真心對百姓好,人民群眾一心向著共產黨。安徽涇縣云嶺的張素蓮,全家11 口人8 人跟隨新四軍參加了革命。蘇北地區一位農民,在敵人“掃蕩”的時候,把有身孕的新四軍女干部藏在自己家里,稱她是女兒,敵人正上門搜剿,親生女兒回來了,這位農民硬說女兒不是自己女兒,女兒慘遭敵人殺害。王路奇動情地說,人民是靠山,軍隊生存發展靠人民,軍隊打勝仗更要靠人民。
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桑學成在發言中引用陳毅同志一句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他感慨地說,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人民創造的,歷久彌堅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人民培育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哲學上涵蓋了三個重要思想: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擺正與人民的關系,拜人民為師。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說,人民是奠定江山的根基。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和軍隊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無往而不勝。
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在發言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關于人民的問題,形成了他的人民至上的人民觀。這種人民觀,可以從“道、術、行”三個層面來理解和把握。第一,人民至上之“道”。即把人民當作主體,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目的,為了人民;把人民當作根基,扎根人民;把人民當作標準,人民評價。第二,人民至上之“術”。處理好五個關系:堅持人民至上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系,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關系,與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關系,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第三,人民至上之“行”。就是解決好“說和做”“知和行”的問題。
守江山黨和人民心連心
研討會上,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劉金田、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教授王偉、江蘇省委黨校教授陳蔚、鹽城師范學院教授曾凡云,分別作了主題發言。還有45 人的研究論文參與書面交流。
聚焦民心,同頻共鳴。“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與會代表通過深入研究和學術交流,在認識論上收獲了豐碩成果。
“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丟江山”,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蘇共僅有20 萬黨員的時候奪取政權,有200萬黨員打敗德國法西斯進攻,然而,擁有2000 萬黨員卻丟了政權。蘇共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失去了民心。“得民心,知人民冷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2024年新年賀詞,對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了如指掌,語重心長地說:“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現在,社會節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
“得民心,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與會代表認為,要傳承和弘揚新四軍的優良傳統,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不搞形式主義,克服官僚主義,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得民心,反腐永遠在路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拯救了勞苦大眾,不少新四軍官兵沒有看到新中國誕生就犧牲了。正因為如此,人民才由衷發出“我把黨來比母親”的心聲,以一支《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歌曲激勵了幾代人。今天,黨肩負的使命艱巨而繁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堅持自我革命,反腐倡廉,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讓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人民信賴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