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他在生命結束前的瞬間把文件塞進了塘泥
他在生命結束前的瞬間把文件塞進了塘泥
作者:周嫻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3-25 瀏覽次數:8325
強博剛剛調任丹南縣縣長沒幾天,他的父親蔣繼福就找來了,一定要強博跟他回家。父子倆有一段對話:
蔣繼福:文小啊,鬼子、二鬼子懷疑你在外參加了新四軍,天天來家里找麻煩,攪得我們不得安身。你在這打鬼子也太危險,還是回家教書吧。
強博:爸爸,日軍犯我中華,掠我資源,殺我同胞,辱我姐妹,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怎能回學校安心教書呢!現如今,偌大國土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恕兒不孝,不能跟您回去,等我們打跑了日軍,兒子再回家孝敬您二老。
蔣繼福:文小啊,鬼子這么多,這么兇,靠你們這樣東跑西打,能消滅他們嗎?
強博:能。我打個比方,有三間房子,老鼠在里面鬧得很兇,要是我們把門窗全關起來捉,能捉得盡嗎?
蔣繼福:咋捉不盡呢?捉一個少一個。
強博:就是啊,打鬼子也是這個道理呀。
蔣繼福:你說得也有道理。文小,那你就干你的縣長吧,我以后不來拖你的后腿了。只是你一定要小心,我不想看到你被鬼子抓走。
強博:爸爸,您放心吧,不久,我就會回去的。
強博,1918年出生在江蘇金壇縣,原名蔣文林,小名文小。1937年抗戰爆發后,強博放棄了在吳江鄉村師范的學業,回到家鄉,以小學教師為職業宣傳抗日。1938 年夏天,新四軍東進抗日部隊來到金壇農村,強博和當地20 多位愛國青年,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強博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前往南昌新四軍辦事處,后隨新四軍第一支隊東進回到故鄉,參與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活動,先在金壇縣西南區抗敵自衛委員會宣傳股工作。剛建“委員會”時,無槍無錢,強博四處奔走,籌集經費,動員青年參軍,不久就建立了一支武裝隊。武裝隊由小到大,很快發展為一支100 多人的大隊。這支武裝隊曾在1939 年2 月4日下午與日軍打了一仗。在東浦村以北的九里灣渡口,強博他們的武裝隊伏擊從下新河據點來掃蕩的一隊日軍,激戰三四個小時,直到天黑,終于把14 個日軍打跑。強博與幾個青年打掃戰場時,捉到一名受傷的日本兵。后來,這位日本俘虜成了反戰同盟的一名抗日戰士。
這一仗,讓強博相信,中國不久就會戰勝日軍的。
這年的9 月,強博到新四軍軍部學習了半年,結業后回到家鄉先后任中共丹陽縣二區區委書記、中共丹陽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丹南縣縣長等職。
1942 年1 月,強博被調到江寧縣任縣長。有人勸強博不要輕易答應,要考慮考慮。因為,江寧地處日軍重兵盤踞的南京城下,又是連接大江南北抗日根據地的通道,時刻受到日偽頑的威脅。強博未作任何考慮,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沒有遇困難就退縮的道理。
其實,人家勸他也有道理,第一任江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夏定才就犧牲了;第二任縣長張波調回了部隊。強博上任兩個月后也遭到了日軍的襲擊。
3 月28 日,強博和江寧縣軍事科長兼警衛連長許治、指導員蔡子榮、縣政府秘書焦恭士、民政科長龐家義、龍都區區長王齊賢及新四軍四十六團參謀王曉培等人率領縣警衛連和區大隊50 多人在秦淮區鄒家村附近的一個村莊開了兩天的會,30 日傍晚散會后,他們在孫家橋討論當夜轉移到何處宿營。龐家義建議把部隊拉到距鄒家村七八華里以外的高陽橋宿營,他的理由是鄒家村離龍都鎮太近,容易被敵人發覺。但王齊賢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認為第二天還要在鄒家村召開龍都、秣陵、殷巷三鄉的鄉保長會議,住在鄒家村比較方便,而且,有警衛連執行警戒、保衛,不會有什么問題。蔡子榮說,警衛連擴建不久,未經過戰斗考驗,武器裝備也差,而且新四軍主力也不在附近,為防萬一,還是去高陽橋宿營為宜,王曉培也是這個意見。
強博縣長剛來江寧不久,對江寧的情況還不太熟悉,所以在眾說紛紜中,一時未作定論。但軍事科長許治果斷地說:就住鄒家村,怕什么!強縣長也就同意了這個意見。
鄒家村四面環水,狀如孤島,四周有三條穿水蜿蜒的田埂小路通向西北、北邊和東北,南面沒有旱路,必須涉水方能到達彼岸,村東側有個財神廟,江寧縣和龍都區政府經常在那開會。鄒家村離龍都西南有7里路,離秣陵關有十三四里路,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如果沒有漢奸告密,日軍是不會發現這個地方的。
當夜,除了王曉培和龐家義未宿鄒家村外,其余的人都在鄒家村的群眾家里住下了。縣長強博、秘書焦恭士、區長王齊賢等七八個人住在村南劉宣祥家;區大隊的15 人住在徐智榮家;那個堅持宿營鄒家村的許治率縣警衛連大部分戰士住在周祥五家,另5 人住在徐智文家。誰知,他們的行蹤被幾個偽軍探得,偽軍當晚就向偽自衛團團長李宏堂報告,李立即報告日軍并率隊前來。
3 月31 日這天拂曉大霧彌漫,這給日偽軍的行動帶來了方便,秣陵關的日軍70 余人和汪偽自衛團的30 多人一起包圍了鄒家村。
那天,兩個放哨的戰士,一個是龍都街上王大身的兒子;另一個是瓦罐莊的張季有。當時,張季有蹲在村東側的財神廟里,王大身的那個兒子則蹲在村西邊頭上,而日偽軍是從北面周家莊悄悄過來的,這兩個哨兵根本沒有發現,直到日偽軍進到村邊時,才被早起放牛的村民徐智洪發現,他急忙大喊:鬼子來了!鬼子來了!被已經起床準備換崗的戰士鄒泰志聽見,他也連聲大喊:鬼子來了!鬼子來了!強縣長他們這才聽到,驚慌失措地從床上跳下來,因聽到槍聲是從北邊傳來,他們連棉衣都沒來得及穿上,就紛紛向南奔跑。此時負責軍事工作、要求住在鄒家村的許治沒有立即組織部隊阻擊,而是在慌亂中只身向南跑去。面對敵眾我寡、易攻難守的嚴峻形勢,強博下達了渡河突圍的命令。敵人一面追擊,迅速占領有利地形,以密集的步槍和擲彈筒從背面猛擊,一面又在村南架起機槍從正面掃射。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區長王齊賢和幾位已經撤出村莊的戰士首先被擊中犧牲,秘書焦恭士也跑出了村子,因不會游泳,下水后淹死在村西的一個水塘里。縣長強博也已經游過了村南水溝的“板凳跳”,不料被埋伏在溝北墳堆后的偽軍發現,開槍射擊,子彈從強縣長的后背穿過前胸,他倒在血水中,在生命結束前的瞬間,用盡最后的力氣把攜帶的文件與錢包塞進水下的塘泥里。3 個偽軍追到他身邊,一個偽軍看著還有一口氣的強博問:你是什么人?強縣長氣若游絲地說:我是新四軍。說完這話,只有24 歲的強博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3 個偽軍翻遍了強博所有的口袋,沒發現什么東西,就取下了強博身上的一支匣子槍和一架望遠鏡。一個偽軍發現強博身下的淤泥被翻動過,于是,3 個偽軍從泥堆里挖出了強博埋藏的文件和錢包。他們就地將強博錢包里的500 多元偽幣分光。槍擊強博的偽軍曹大松新中國成立后被逮捕,判處死緩,后減為無期徒刑。
與強博同時犧牲的有焦恭士、王齊賢等12 位同志。他們的遺體被葬在鄒家村東面的土墳內。
半個月后,新四軍十六旅旅長鐘國楚率四十六團一個營從句容奔襲江寧,將配合日軍進攻鄒家村的漢奸武裝全部繳械,為強博等13 位死難烈士報了仇。
強博犧牲的消息傳到家鄉,蔣家人痛哭不已,特別是父親蔣繼福更是悲痛欲絕。1956 年,蔣繼福將兒子強博的遺骸移葬于家鄉金壇古龍山烈士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