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十三箱銀器的守護女神
十三箱銀器的守護女神
作者:岳華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8-29 瀏覽次數:8327
一個月之后,新四軍軍部派三師的一個營來取這些寶貝。將13 個銀箱完好無損地交到組織的手里后,鄭瑞英長長地舒一了口氣,美麗的臉龐露出甜甜的微笑。
“快,快,大家跟上……”夜色正濃,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有十幾個人急匆匆前行著。在蘇北農村,老百姓趁黑趕路本也稀松平常,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扛著一個大大的木箱,而且為首的竟然是一個年輕的姑娘,正忙而不亂地指揮著。姑娘的年紀不會超過20 歲,有著驚人的美貌:白皙的皮膚,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身破舊的衣裳也難掩其苗條的身形。
這些人都是誰?箱子里放的又是什么?他們這是向哪里去?
這姑娘叫鄭瑞英,是新四軍江淮銀行的工作人員。箱子里裝有江淮銀行庫存的一批銀手鐲、銀項圈之類的銀器及少量的金器,共有13 只木箱,因為日軍開展大規模掃蕩,要轉移到安全地方。稅務所的所長光杰又精心挑選了10 多個精壯的稅警,專門負責扛運這些笨重的家伙。看著眼前一排整齊的木箱,所有人都覺得肩上擔子不輕,這些可都是新四軍的家底,不容有失。
江淮銀行派出鄭瑞英等幾名工作人員隨行。其他幾個同志都沒有什么爭議,單單是鄭瑞英,銀行里有一些不同意見。不是這姑娘不稱職,正相反,這個小姑娘雖說只有19歲,參加新四軍也才一年多,但是工作認真,不怕苦不怕累,且聰明伶俐,反應機敏。只有一點,就是太漂亮了,是個標致的江南妹子,在新四軍中也算是數得著的美人,走到哪里都很引人注目。這次押運工作要秘密地進行,且有一定的危險,到底用不用這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正當領導猶豫之時,鄭瑞英聽說了此事,急得不行,馬上要找領導請戰。她剛要出門,轉念一想:不是嫌我長得漂亮嗎?好辦,我就丑給你們看。她扭頭去了老鄉家,借了一身破舊的衣裳,又從老鄉家的灶里摸了兩把鍋灰,胡亂地抹在自己白凈俊俏的小臉上,臨了還用手把烏黑濃密的秀發抓亂。行里領導一見鄭瑞英這副蓬頭垢面的模樣,都忍不住笑了,明白了鄭瑞英的良苦用心。于是鄭瑞英就成了新四軍13箱銀器的守護人。
萬事俱備,運送隊一行20 多人出發了。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們晝伏夜出,扛著那些沉甸甸的金銀寶貝,小心翼翼地躲避著日軍的關卡和據點。前面幾天的行進還是挺順利的,雖然是黑白顛倒,人困馬乏。一天月上柳梢頭后,押運隊伍剛剛出發,忽然看見一艘日軍的汽船出現在遠處河面上,雪亮的探照燈對著河岸不停地掃射。“大家快到蘆葦蕩里躲起來。”光杰一聲令下,同志們迅速就近隱蔽起來。日軍的探照燈從鄭瑞英的鼻尖上掃過,鄭瑞英緊張得大氣不敢出,心提到了嗓子眼。幸好,船上的日軍并沒有發現他們,只例行公事地轉了一圈便揚長而去。敵人的汽船剛駛離視線,運送隊的同志們馬上從河里跳上岸來,扛著箱子飛速向引水溝子方向奔去。
行不多時,忽然前方又來了一隊人馬。光杰忙叫大家就地隱蔽。這次是一場虛驚,遇上了自己人,抗大的馮定副校長和五分校的學員,還有新四軍軍部財經部的副部長、也是江淮銀行副行長駱耕漠。光杰將這一路上的險情一五一十地向駱耕漠和馮定進行了匯報,幾個人商量之后,決定將這些銀箱交由抗大五分校接力運送。鄭瑞英就和這13 個銀箱一起隨著抗大五分校行動了。
適逢汛期,連日暴雨,戰士們扛著沉重的銀箱,行走在齊腰的河水中、泥濘的土路上,舉步維艱。
當隊伍行至鹽城臨海八大家附近時,又遭遇了敵人。抗大的戰士們立刻放下銀箱,投入戰斗,鄭瑞英則指揮其他同志帶著銀箱撤到丁家墩子。
當天晚上,駱耕漠找到鄭瑞英:“小鄭啊,目前的形勢你也看到了,比較緊張,咱們扛著這些銀箱,行動不便,所以準備將這13 個銀箱暫時沉在屋后的池塘里,等我們到了目的地后,再通知部隊來搬運。現在組織上安排你留下來監護這批銀箱,務必要保證銀箱的安全,你能完成任務嗎?”鄭瑞英一聽領導把這么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自己,激動不已:“請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當晚,趁著月色,馮定派了幾個戰士將13 個銀箱悄悄地沉到了池塘里。
第二天吃罷早飯,馮定帶著鄭瑞英找到房東:“老鄉,這個姑娘身體有些不適,可能要留在你們家休養一陣子。”房東滿口應允。于是,大隊伍出發了,將鄭瑞英和13 個銀箱留在了丁家墩子。此后,鄭瑞英的心情便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起伏:如果是雨天,她的心情就很好,因為塘水會上漲,寶貝就安全;如果是晴天,她的心情就很沉重,擔心水位太低,寶貝會露出水面。鄭瑞英心心念念塘里的那些寶貝,時不時地溜到塘邊看上一眼,觀察水位的深淺,又怕別人發現她的行蹤,反而暴露了銀箱,所以總是格外小心。
這樣提心吊膽地過了一個多月,卻始終沒見部隊來取貨,鄭瑞英有些著急了:眼看著天兒一天涼似一天,池塘里的水越來越少,再拖下去,銀箱可就藏不住了。鄭瑞英心急如焚,一路小跑到鄰村,找到駱耕漠臨行前交代給她的一個羅姓的聯絡人,和他商量該怎么辦。羅同志建議她去找當地的政府尋求幫助。鄭瑞英一想:不成,這一來一回要好幾天,我不能丟下銀箱,銀箱在我在。
鄭瑞英想了一個晚上,想出了一個主意。第二天清晨一起床,她便去找房東,請他幫忙打聽一下附近有沒有新四軍的部隊來。說來也巧,沒過幾天,房東就興沖沖地跑來告訴鄭瑞英,附近村子來了一支新四軍隊伍。鄭瑞英一聽,一分鐘也沒耽擱,馬上跑過去。這支部隊是新四軍一師二旅四團二營。鄭瑞英終于找到了組織,她一五一十地將13 箱銀器的來龍去脈向副營長黃祖煌和教導員陳先來作了匯報,希望他們能將這些銀箱運送到軍部。
可惜二營身負戰斗任務,無法完成銀箱的轉運工作。但是銀箱繼續藏在池塘里顯然已不安全,鄭瑞英決定先將銀箱轉移到另一個安全地方,待日后再擇機去取。
一個月之后,新四軍軍部派三師的一個營來取這些寶貝。將13 個銀箱完好無損地交到組織的手里后,鄭瑞英長長地舒一了口氣,美麗的臉龐露出甜甜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