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方強(原名袁文杉),請聽我說
方強(原名袁文杉),請聽我說
作者:宣江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3-08-01 瀏覽次數:8327
方強,請聽我說。七十七年前,深秋,你在鹽阜區鹽東縣的伍佑鄉壯烈就義,以身殉國,年僅40歲。一生的傳奇,一生的功績,留給了歲月,留在了史冊。
一
你,原名袁文彬,1901年9月出生于江蘇青浦縣。此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里有六千年前上海先民生息繁衍留下的崧澤文化遺址,有唐朝古剎青龍寺,以南宋宰相命名的頤浩禪寺、報國寺,有四百八十年前明朝嘉靖年間建縣的記載,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抗擊外敵的遺跡,還有元代書畫家曹白知、管道昇,清代著名學者王昶,近代小說家陸士諤,上海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國民黨元老吳開先,中共領導人陳云等等。風光旑旎的淀山湖畔,地靈人杰,這里還走出了你——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畢業生,北伐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兼文工團團長,抗日第三戰區左翼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部戰地文化服務團團長,武漢衛戍區警備司令部政治工作大隊副大隊長,新四軍鹽阜區鹽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
二
你,少年家貧,生活清苦,讀過私塾,后就讀于青浦練塘鎮的顏安小學。這期間你漸漸的接觸新思想,新文化。1918年春,你在親友的資助下總算讀完了小學,但家境貧寒,面臨輟學。無奈你求學心切,父母千方百計東挪西借,甚至不惜賣掉家中的稻種,讓你繼續到上海求學。17歲的你背起行囊,乘坐烏篷船離開了生你養你的故鄉練塘,揚帆東下黃埔江,第一次孤身一人離開故土,離開父母,來到了十里洋場上海。你求學之初,家里還能接濟,不久就沒有了經濟來源。你毅然決定靠自己的雙手掙錢讀書。你賣過報紙,掃過馬路。后經人介紹,到了同濟醫科實習醫院當勤雜工。你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不怕苦不怕臟,表現突出,很快得以加薪提升,終于有了穩定的職業。1920年,你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上了德國人創辦的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專修德文,那年你19歲。暑假期間,你經常與同學到松江聆聽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茅盾及南社大詩人柳亞子等進步人士的演講會。聽了他們的一番革命理論后,你漸漸懂得了反帝救國的道理。這期間,你一方面刻苦學習功課,一方面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刊,訂閱了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特別是1925年前后,你多次聆聽了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惲代英熱情奔放的演講,從中汲取了許多 新鮮知識,增長了更多的革命見識。這些,都為你在今后的革命生涯中顯現出的卓越才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1925年5月30日,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你帶領同濟醫工大學的數百名學生上街游行,聲討帝國主義的暴行,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親身經歷和積極參與了這一中國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五卅運動”。
三
方強,“五卅運動”之后,你聽說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南國廣州創辦了“建立革命軍,挽救國家危亡”的黃埔軍校,便積極報名,要求報考。
惲代英問你:“放棄目前的學業,做得到嗎?”
你堅毅地回答:“做得到,我覺得學醫救不了國家,我決定投筆從戎,報考黃埔,參加革命!”
于是,你毅然放棄了同濟醫工大學還有兩年時間即將完成的學業,提前結束了大學生涯,放棄了將來做一名醫生的機會,懷著對革命的憧憬,走上了拯救民族危機的道路,開啟了你人生新的征程。通過考試,你被順利錄取。入學后,你結交了時任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的周恩來,你們兩人是師生關系。從此開始,你一直跟隨周恩來轉戰南北。1926年6月,你從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提前畢業后,被分配到廣東國民政府政治訓練部工作,主任是陳公博。
四
方強,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十萬將士在黃埔操場上宣誓北伐,你身為其中一員,跟隨北伐大軍的滾滾洪流,離開廣州,翻山越嶺,經衡陽、長沙,攻漢口,克漢陽,勝利到達武昌。同年11月11日,經董必武、吳玉章批準,何香凝、鄧穎超介紹,你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終于實現了你學生時代就為之不懈追求和奮斗的夢想。
五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你在上海地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四處奔走,或撰寫文章,或發表演說,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當時,你不僅有年邁的母親,還有五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10歲,最小的才3歲。你最終“拋婦別雛”,奔赴戰火紛飛的昆山抗日前線,參加了戰地文化服務團,并擔任團長。同年11月,昆山失守,你帶領服務隊成員先后步行經蘇州、宜興、南京、丹陽,再輾轉到皖、浙、贛三省邊境,一邊行軍,一邊宣傳抗日。1938年1月,你率領戰地文化服務隊終于撤退到了大后方武漢。日夜兼程,露宿風餐,跋山涉水,歷時半年。你在郭沫若的領導下,從事戰地文藝宣傳,多次受到周恩來的贊揚。武漢失守和長沙大火后,你率領戰時服務大隊又轉回江西進行流動宣傳。南昌淪陷后,你又帶隊到了桂林,經李克農安排,步行一個半月,行程1500公里,撤往重慶。1938年冬,終于到達了你心中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藍家坪窯洞里的油燈下,你專心致至的翻譯馬列著作。
六
一天,你來到周恩來住處匯報工作。他說:“文彬同志,你長期在白區工作,經驗豐富,這樣吧,跟我到重慶去。”“學生聽從安排。”于是,你又跟隨周恩來從延安來到了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40年4月,你肩負重大使命,由重慶來到貴陽。你此行是奉命前來秘密接送周恩來的父親和鄧大姐的母親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你們一行乘普通民用長途客車,歷經千難萬險,從貴陽到了重慶。在那里,你結識了新四軍軍長葉挺。不久,葉挺向周恩來點名要你到新四軍政治部去工作。皖南事變后,你隨陳毅、黃克誠率領的新四軍余部赴蘇北鹽阜開辟抗日根據地。
七
1940年11月,你響應中共中央“開辟蘇北,發展蘇中”的指示,化名方強,來到蘇北鹽城華中八路軍新四軍指揮部報到,參加了鹽阜區委舉辦的第一期民運干部總隊訓練班。結束后,你被任命為鹽城縣二區民運隊隊長。次年9月,你被任命為鹽東縣縣長兼縣總隊隊長。在鹽東縣抗日民主政府宣布成立前夕,為動員各界出錢出槍組織抗日武裝,你帶領稅務主任、婦女主任和通訊員共四個民運隊的同志去鹽東縣三區大佑公司秘密開會,預借公棉,支援抗日。時值子夜,被日偽軍發現,不幸被捕,繼后遭遇漢奸兵痞指認,身份暴露,雖經多方營救,終未成功,1941年11月深秋的一個深夜,你大義凜然,壯烈犧牲。你的生命定格在第四十個春秋。
八
方強,請聽我說,你的一生,極不平凡。你在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從青浦練塘小學走進同濟醫工大學專修德文,結識了中共早期黨員惲代英,并組織領導學生參加了聲勢浩大的“五卅運動”,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政治科學習,與林彪、張靈甫同期,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結識了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你在武昌,結識了郭沫若,參加北伐革命戰爭,由董必武、吳玉章批準,何香凝、鄧穎超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結識了潘漢年和時任川軍二十軍黨代表朱德。你潛伏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德文部,結識了進步文化人士柳亞子、夏衍、陽翰生,先后翻譯出版了三位德國作家的著作:《戰爭》、《德國往哪里去》、《蘇俄婦女與兒童》。從延安到皖南再到鹽城,化名方強,直至英勇就義。
方強,請聽我說,你的一生,名垂青史。你犧牲后,鹽東縣委、縣政府建立抗日烈士紀念亭,石碑上赫然鐫刻著你的英名;你生前戰友柳亞子為你作《青浦袁文彬烈士挽詞》;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記錄了你的非凡事跡;蘇北鹽阜區黨委、行政公署將你生前戰斗工作過的地方分別命名為“方強人民公社”、“江蘇省方強國營農場”、“方強勞教所”;方強鎮內建有高高矗立的方強烈士紀念塔、方強烈士墓,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你為革命烈士;如今,你魂歸故里,長眠于上海烈士陵園。
方強,請聽我說,你的一生繼往開來。方強鎮是大豐唯一一個以烈士姓名命名的鄉鎮。你用熱血浸染的鹽阜大地,生機盎然,欣欣向榮,你用生命保衛的鹽阜兒女銘記先烈,繼承遺志,砥礪奮進,勵精圖治,告慰你在天之靈。
安息吧,烈士方強!
(作者宣江系鹽城市作協會員、鹽城市亭湖區高級政工師、書協副主席,鹽誠市邊防局原局長宣德安長子。)